原创【第六届GZDDW】广州消化道疾病周上消化道分会场隆重举行

时间:2019-11-10 07:22:5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第六届GZDDW】广州消化道疾病周上消化道分会场隆重举行

11月8日,第六届广州消化道疾病周的上消化道分会场在广州万富希尔顿酒店白云宴会厅先声夺人,率先开唱。中午12点半,分会场已经人头攒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消化道疾病领域及医学界同仁,济济一堂,等待上消化道分会场正式开幕。

卫星会开始前,会场人头攒动

中午1点,随着我院胃肠外科林锋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防治中心李宇红教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许庆文教授在主席台落座,一场别开生面的“卫星会”开始了。

卫星会主持人落座

卫星会围绕“胃癌的综合治疗”,分别由南方医科大学胃肠外科余江教授、我院肿瘤内科肖健副主任医师两位卓越的青年专家,分别从内外科角度,阐述了围术期化疗、微创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治疗、晚期胃癌的转化治疗等等方面的近期热点及前沿。两位专家旁征博引,结合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学术素养,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解析,使得会场氛围迅速升温,与会听众的学习热情逐渐高涨起来。

余江教授、肖健副主任医师讲述胃癌综合治疗

中午1点55,上消化道分会场正式开幕,由国内著名胃肠外科专家、中山大学护理学院院长、我院胃肠外科主任彭俊生教授致开幕辞。

彭俊生教授进行开幕致辞

彭俊生教授对与会的学界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及诚挚感谢,他强调,本次会议主题内容丰富,包含许多热点和前沿领域,也涵盖了一些以往不被重视的学术细节,特别是本次会议主题的重头戏——近端胃切除,内容设计别出心裁、匠心独运。

第一节主持人

上消化道分会场第一节主持人:洪楚原教授、陈创奇教授、庄业忠教授走上主席台,他们隆重请出本场大会第一位开讲嘉宾——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李国新院长,进行题为《精准智能微创外科模式创新》的主题演讲。

李国新教授《精准智能微创外科模式创新》

李国新教授以自身团队建设、学科建设经验,结合南方医科大学胃肠外科团队近年来在微创外科领域取得的成就,系统阐述了他关于建设新时代新型外科系统的思想。李国新教授认为,外科发展虽已有数百年历史,但取得的进步非常有限,均为技术层面的改良,而无理念方面的飞跃,对比分子生物学领域的进步,其实已经落后。而如今大数据、信息化的时代已经来临,这为外科生态从理念到技术的系统化、飞跃式的变革提供了契机,他由衷希望在下一轮外科革命中,中国外科人不要缺席,甚至要勇当先锋。他振聋发聩的新思路和新理念博得了与会听众的热烈掌声,主持人洪楚原教授,高度评价李国新教授为“双商高拔,领军人物”。

接下来出场的是东道主我院胃肠外科学科带头人林锋教授,他讲授的题目是《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治》。“与李国新教授追求的飞跃式进步不同,我整个职业生涯都在思考这个问题——胃癌腹膜转移的治疗,而却始终在原地打转”。根据2012年的统计学报告,世界上42%的胃癌病例发生在中国,而因为缺乏早诊早治,他们中将近一半的病人最终结局为腹膜转移及由此引发的死亡。

林锋教授《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治》

“可单单是发病机制,就已经众说纷纭”,林锋教授感慨,无论是种子学说、土壤学说、淋巴乳斑学说,所有学说均有待更为精确的论证,更需要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转化为病人的最终获益。这是当代上消化道外科人,特别是中国外科专家的历史使命。

与腹膜转移这一不良预后相对应的,接下来演讲的彭俊生教授,带来了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话题《胃癌ERAS的流程优化》。众所周知,ERAS是当代外科的新理念,产生至今仅20余年,这一理念在外科学各个领域均有应用,胃肠外科领域以下消化道外科开展较早,上消化道外科技术中的ERAS理念也已基本成熟。

Seichiro kanaya教授《近端胃切除残胃食管吻合的技术及革新》

值得一提的是,担任kanaya教授翻译的所为然医生,是他的学生,目前为大阪红十字会医院主治医师,同时也是我国胃肠外科著名专家所剑教授的爱子。所为然医生后续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日本医学教育体系》的精彩演说,阐述了日本医疗、日本医生培养模式等内容,对于现场中国青年外科医生和学者来说,可谓耳目一新,日本外科发展历史悠久,培养模式非常成熟,其青年医生培训时间漫长,但是却很早拥有机会主刀高级手术,得益于其完善的导师制度。所为然医生热情欢迎有志于交流学习的青年医师与他交流沟通,引发了会场的热烈探讨。

所为然医生《日本医生教育体系》

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陈映波教授,也对近端胃切除术后重建进行了来自中国的解读,他回顾不同吻合方式在我国应用发展的历程,评述了各种吻合方式对功能影响的利弊。

陈映波教授《近端胃切除术后重建方式及功能评价》

陈映波教授指出,理想的吻合方式应该在恢复消化道连续性的基础上,尽可能模拟胃的贮存功能和贲门的抗反流功能,同时具备操作简单、易于标准化质控的特点。这也是我们探索近端胃切除术后标准重建方式时应秉持的宗旨。

在连续两位专家阐述了近端胃切除术后吻合方式的探讨后,与会学员开始思考近端胃切除术适应指征的问题,既然可以做到有效重建,那么怎样的病例应该进行近端胃切除?这就涉及到了胃癌精确诊断分期的问题。接下来出场的是胃癌分期诊断方面的大师——来自南方医科大学消化科、消化内镜中心的专家——朱薇教授,她的题目是《超声内镜在胃肿瘤诊疗中的应用》。朱薇教授从设备特点、适应症、循证医学证据方面,结合所在单位相关临床研究,论证了超声胃镜对于胃肿瘤分期诊断的重要意义,指出不同外科手术术式适应症判断前,超声内镜检查的重要意义。

朱薇教授《超声内镜在胃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第二节内容结束,会议已经进入高潮部分,近端胃切除术的主题在中日医学交流的热烈氛围中,逐渐铺展开来。主持对于四位专家的讲授,和主办方精妙的内容设计,均予以高度评价。

大会第三节,继续围绕近端胃切除术这一主题展开。

第三节主持人

第三节首先出场的是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的汪学菲教授,他从解剖生理角度,阐述了近端胃切除术后,发生功能异常和相关并发症的原因,他指出近端胃切除、残胃食管吻合术后,发生胃酸食管反流,从解剖生理角度来说,几乎是一种必然结果。那么提前进行预防性术式改良就应该成为一种常规,他回顾了众多可行抗反流外科技术,并依据中心经验予以评价,论断切中要害。汪学菲教授指出,发生反流性并发症后挽救性手术难度非常大,预先的抗反流外科技术或将成为近端胃切除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汪学菲教授《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从解剖和生理角度检视临床问题》

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著名胃肠外科专家卫洪波教授,他深入浅出地解析了胃间质瘤诊断、治疗的种种规范,并对腹腔镜手术治疗、内镜下治疗、及双镜联合治疗的适应症进行了深入剖析。卫洪波教授指出,在减少创伤、功能保留日趋成为主流的当代外科领域,开展内镜技术、腔镜技术的跨学科合作,也将成为一种趋势,而其根本目的,是使得病人切实获益。

卫洪波教授《双镜联合胃间质瘤切除及并发症预防》

此后,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的李勇教授,进行了《腹腔镜食管胃结合部癌胸腔内吻合的要点及难点》主题演讲。李勇教授依据肿瘤切除及淋巴结清扫过后吻合条件的客观情况,将吻合条件划分为:腹腔内吻合、食管裂孔处吻合及胸腔内吻合三级,难度及风险逐级上升。他通过三个视频展示,以白璧微瑕的手术视频为引子,指出了各种难度等级下吻合的技术要领和潜在风险。获得与会专家学员的一致好评。

李勇教授《腹腔镜食管胃结合部癌胸腔内吻合的要点及难点》

最后压轴出场的是本次大会东道主,上消化道分会执行主席杨祖立教授,作为主题设计师,他对“近端胃切除术“这一本次大会主题进行了总结性发言,发言围绕《近端胃切除术的适应症及安全性评估》展开。杨祖立教授指出,适应症和安全性事实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其本质是对近端胃切除术和上部胃癌本质的探讨。杨祖立教授回顾了众多近期临床研究,以循证医学的思想,提出了”是否应该扩大近端胃切除手术适应指征“这一问题,在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日趋成熟、淋巴结清扫技术已臻完善、而功能保留和快速康复理念影响鲜明的今天,我们有理由尝试扩展近端胃切除手术在胃癌诊疗中的适应范围,为更多的病人在肿瘤根治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带来切实获益。

杨祖立教授《近端胃切除的适应症及安全性评估》

最后,林锋教授代表与会专家,对于本次大会进行总结,他高度评价了本次大会在上消化道外科学术探索上的勇敢尝试和主题选择,并对不辞辛劳与会的学界同仁再次致谢。他希望来年大家相聚,仍有这样精彩的思维碰撞,引领我们新一年的学术探索。

总结致辞

部分与会专家与工作人员会后合影

郭松青

初审:李饶尧

审核:简文杨

审定发布:李冠宏

图、文/中山六院

上一篇: 这10部超美BBC国宝级纪录片,边看边练...

下一篇: 原创世界最长唐卡长达618米,400名大...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