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检验人头疼的DD>FDP
时间:2022-01-30 23:18:4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先从一个案例看起
↓↓↓
某日神内科主任问我科,某患者女DD49.82mg/L FEU,不明原因,于是让我科协助探查DD升高的原因。首先排除了样本原因,仪器试剂质控也没有问题,查了一下该患者当日结果,凝四正常只有DD很高。为了进一步找原因,遂进入病历系统查其病例。该患者疑似脑膜炎患者,无出血、血栓表现。从我第一感觉来看,并不像一个纤溶亢进的结果。由于该患者未做FDP,为了探求原因,为其加做了FDP,并10倍稀释样本再测DD以及原倍DD。结果显示FDP低于下限,DD稀释后为9.7mg/L FEU,原倍结果为40mg/L FEU,稀释结果与原倍结果不成比例,加之FDP结果,我认为样本存在干扰的可能性非常大。
要分析这个结果,首先从DD、FDP来源说起
↓↓↓
DD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降解后的产物之一,FDP为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的降解产物(如图1)。检测出D二聚体说明在纤溶系统作用下有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生成。
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脱落纤维蛋白A及B,生成纤维蛋白单体及大分子复合物,此时形成的纤维蛋白为非交联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在纤溶酶的作用下产生三个球形的产物D、E、D和Bβ1-42。Aα链上的极性附属物(含A、B、C、H片段)。D、E、D由卷曲螺旋连接起来,在纤溶酶进一步的裂解作用下,DED(称为片段X)被分解为DE(片段Y)及片段D,最后D与E片段被分离。
非交联的纤维蛋白在FⅩⅢα的作用下形成交联的纤维蛋白,纤溶酶降解交联的纤维蛋白,使之产生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中有极性的附属物的多聚体、D二聚体、r-r二聚体,一些复合物【复合物1(DD/E),复合物2(DY/YD),复合物3(YY/DXD)等】,或有些成分的片段以及XYDE片段。
理论上D二聚体应该是FDP的一部分(如图2),其值应小于FDP。通常情况下,纤维蛋白比纤维蛋白原更容易受纤溶酶的作用,FDP大部分是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因此通常DD和FDP同时增高的时候多。有时FDP增高程度比DD增高程度高,其原因是由于体内发生了极高度纤溶激活,纤维蛋白原进行分解。然而实际工作中,还会遇到一些DD大于FDP的案例,让检验人很头疼,也让临床医生很困惑,这是为什么呢?
图1 FDP的产生
图2 FDP与DD关系
DD的检测方法有ELISA法、微粒凝集定量检测方法、微粒凝集半定量检测方法、床旁检测(POCT)。目前我科使用的方法是微粒凝集定量检测方法(免疫比浊法)。其原理是利用鼠抗人单克隆抗体(8D3)共价包被的聚乙烯颗粒凝集。D二聚体交联的区域具有立体对称的结构,即单克隆抗体作用的抗原表位出现两次。因此,一个抗体有足够能力触发凝集反应,从而浊度的升高可以用比浊法检测。FDP检测方法也是免疫比浊法,其原理是利用鼠抗人FDP单克隆抗体胶乳颗粒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产生凝集以致浊度上升。通过测定浊度的变化量求出FDP的浓度。
从前文可知FDP其实是一个混合物,那么其试剂中的单克隆抗体也是混合物,并非单一的抗体(具体抗原表位不详),由于设计的不同抗体的亲和力不相同,导致了在检测时两者并不完全具有可比性,在临床上仅作为参考。
除此之外,还要提到一点就是D二聚体的假性升高。造成DD假性升高的常见原因有高浓度的类风湿因子以及异嗜性抗体。下表显示了几种对实验产生干扰的物质比较(表1)。
表1 几种对实验产生干扰的抗试剂抗体
类风湿因子是存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浆中的一类以自身变性IgG为靶细胞的抗体,可以是IgG,IgM或IgA,能够与IgG分子Fc片段上的抗原决定簇反应,使IgG致敏胶乳颗粒出现非特异性凝集。类风湿因子与天然IgG结合能力较差,但易与免疫复合物中的IgG发生聚合IgG反应。类风湿因子出现在自身免疫性风湿疾病中,也可能见于感染的患者,尤其是持续感染的患者。遇到由于类风湿因子引起的DD假性升高时,可在类风湿因子阳性标本中加入变性IgG中和类风湿因子,混匀后置于37°C 30分钟,离心取上清再测D二聚体。
而该例中RF并不高,那么可能就是异嗜性抗体引起的假性升高。
异嗜性抗体,“heterophilic antibody”,广义的异嗜性抗体包含两种意思,一种是“真正的”异嗜性抗体,一种是定义为人抗鼠抗体“human antimurine antibody”(HAMA)。表中也提到过。
异嗜性抗体是针对抗原性弱的抗原产生的抗体,一般也比较弱,而且多特异性活性,通常出现在风疹病毒、麻疹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水痘病毒感染后,归因于B淋巴细胞的CR2与病毒相互作用后的多克隆激活。而HAMA通常是在接受动物免疫球蛋白治疗后,针对抗原性强的抗原产生的抗体,活性强。这两种抗体都可对所有免疫学实验产生显著干扰。两者作用机制实质上相似,都由于在捕获和检测抗体时产生的“桥接效应”,最终导致对结果的误读及假阳性结果,而其具体的复杂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对抗异嗜性抗体的干扰:
1、更换其他检测系统。
2、利用封闭异嗜性抗体试剂 。
3、用正常鼠血清处理标本。
4、25%聚乙二醇处理标本。
我科所用DD检测试剂为SIEMENSINNOVANCE D-Dimer,其中包含一种补充试剂,内含异嗜性封闭试剂,它的封闭方法用的就是正常鼠血清,然而这个封闭试剂也并非万能的,仍不能完全排除异嗜性抗体干扰。
既然如此,我们检验人如何发现干扰呢?
1、在发结果的时候特别注意一些高值结果,及时与临床沟通。
2、如果怀疑有干扰,可采用连续稀释方式排除干扰影响。当稀释至某一倍数时,干扰物质影响最小,结果达到一个平台期。稀释比例与测定结果不成线性,即提示存在干扰因素。而图3中给出了更为详尽的方法可以参阅。
图3 发现免疫法实验中干扰的流程图
此例同时也给临床一个提示,即在遇到不能解释的DD增高时可以增加FDP项目来辨别是否为真的增高。
【参考文献】
1)SIEMENSD INNOVANCE D-Dimer说明书
2)血栓与止血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第三版)
3)朝仓英策。凝血、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和临床检验。
4)肖明锋,吴芝兰,刘基铎等.类风湿因子对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结果的干扰分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vol34.2443-2444。
5)Catharine M Sturgeon,Adie Vilioen.Analyticalerror and interference in immunoassay :minimizing risk. Ann Clin Biochem 201148:418.
6)Giuseppe Lippi,Rosalia Aloe,Tiziana Meschietl.Interference from heterophilic antibodies in troponin testing.Case reportand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Clinica Chimica Acta 426(2013)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