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山青卷白云:女翻译与王维免费观看,郁妍王维知乎热文

时间:2023-07-28 19:03:5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西北边陲的春日,更像是名义上的春日而已。这里全无鹅黄与嫩绿,只有星星点点的微微绿意,从墙角树芽中延伸出来。张敬忠的“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原是极恰切的:现在的长安已是春意阑珊,而生活在凉州的人才刚刚换下冬衣。
这个三月,吐蕃果然又寇河西,崔希逸率兵击破之。绮里一去便无消息,纵然崔希逸派下人手,在整个河西地区搜捕,仍是不得。我给李白写了信,要他小心这个侍女。阿史那盈科被崔希逸寻了由头严查,一时生意萧条,如此发展下去,为另外几家巨贾所吞并,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鄯州都督、知陇右留后杜希望攻破吐蕃新城,在那里设了威戎军,置兵一千戍守。杜希望为代州都督时,曾经汲引崔颢为他军幕中的书记。我趁着一次宴会上见到杜希望,向他探问崔颢的情况,听说崔颢身体甚佳,很觉宽慰。
入夏之后,我从王维处得到消息,李林甫就任河西节度使,萧炅为留后,而崔希逸转任河南尹,之前的河南尹李适之则成了御史大夫。崔希逸既然已调离河西,作为他掌书记的王维自然也要跟着他动身。
我舍不得离开河西,但我已在此勾留一年,也是该走了。我约了个日子与安重璋道别,相约日后在幽州共谋杀死安禄山的计划,便匆匆打包收拾。夕岚看见了,笑道:“我朝官人们大都宦游在外,每一迁转,便要长途跋涉。娘子们打点行李,随夫出行,原是极紧要的。九娘学会了这一套傍身的技巧,是要嫁给哪位官人呢?”我脸上一热,斥她胡说。
按照史书的记载,崔希逸因始终对吐蕃怀愧在心,这次调任后没多久便郁郁而终。这亦是我心中的隐忧——果然,上路之后,崔希逸的身子越来越差,后来甚至不能骑马,只能乘车。
这一日我们到了兰州,在驿馆歇下。驿馆离黄河不远,我就想拉上王维,去看看黄河的风涛——他是蒲州人,黄河经过蒲州,他想亦对黄河甚有感情。然这时崔希逸却派了人来叫我。我微感疑惑,走到前院。
王维也在堂中坐着,我的注意力仍是立即被引到了崔希逸身上:他的精神又差了很多,眼窝深陷,两颊深陷,法令纹也似比前一日深了,全不见了崔氏族人常见的俊美姿貌。我向他行礼时,他正在咳嗽,手中绢帕上染了殷红血迹。我心中不忍,开声劝道:“两国交兵,乃是常事。常侍万万不要自苦了。”
他摇了摇头,将侍女遣了出去,望着窗外不语。我与王维不好说话,只陪着他静听外面的黄河涛声。半晌,崔希逸开口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他未对诗句发表任何评论,然沉痛之意呼之欲出。这与我在敦煌邸店中,以陈涌海的调子高唱此诗时的心境,自又不同。也许伟大的诗篇便是如此,能令不同心境的人,感受到不同的况味。
我这才注意到,崔希逸的头发,已全白了。
他又道:“摩诘,你的母亲,可还好么?”王维面色转肃,长跪道:“劳常侍动问,家母安。”崔希逸道:“你到河西大半年,令堂必定极是挂念。”王维垂眸道:“家母书信中,每每嘱我添衣。”
崔希逸又沉默半日,直到窗外天色转黑,才道:“我听闻令尊去得早,想令堂独自抚育你兄弟姊妹六人,定是辛苦之至。不知令堂可曾为你们兄弟,去求过他人?”
他的语声有几分飘忽,神色亦晦暗不明。王维沉思片刻,方道:“常侍或许知晓,我与我的二弟缙,在我十五岁时,便离家赴长安,游走于诸王府上。那时母亲为了我们兄弟有人照应提携,亲自修书与长安的王氏、崔氏族人。我偷偷看了她的书信,只见言辞……颇为哀恳。”
当着崔希逸的面,我不好表露情感,却忍不住在坐席上向他挪近了些。只是我柔情升起之余,脑中忽有电光闪过——
崔希逸、亲情、王维……
我周身一冷,听见自己问道:“常侍亦为人父,舐犊之情,想亦深重。常侍既有此问,可是有事要王郎去做?”
我的声音软弱又无力,甫一出口,似乎就已被黄河的狂风大浪吞没。
崔希逸停眸在我身上,悠悠道:“阿郁聪敏,不愧为裴公爱女。”他忽地起身,向我重重一揖!
我和王维同时站起。王维上前搀扶,温和道:“常侍有命,只管告知我们便是。”“是了。常侍何必行礼,徒然令我惶恐。”我在袖中捏紧了手指,尽量不露出什么多余的表情。
崔希逸道:“摩诘,我时日无多,有一事不能不求你——你能否纳我女十五娘为你妾室?”他抬眸看着我们二人,眼中血丝在烛焰光芒中显得尤为可怜,“或者说,我求的……是阿郁。你能容得了十五娘么?”
我立在当场,竟毫无半分惊愕。王维看了看崔希逸,又转目向我。
崔希逸续道:“摩诘,十五娘倾心于你。 我早知你与阿郁……怕是不会娶她的。我打了她,也痛斥了她,可她……不肯回转心意。此事实乃我家门之耻,我不该拿这些话来为难你们。但……若她定要如此,我只怕……死不瞑目。”说到后来,神情越发羞愧,眼里漾出泪光。
王维道:“我与阿妍与她谈一谈,或能令她转念。”
崔希逸摇头叹道:“我的女儿我自家清楚。她认定的事,绝不改易。她小时学画,只因为不擅染色,直练了三天三夜,练好了才肯去睡。唉,她那日看见你与阿郁亲密之状,回家后便不思茶饭……我娘子去得早,我也不知该如何开解她。思来想去,只有请你收她为妾室。我知你与阿郁皆有仁心,必能宽待她。”
此时崔、卢、郑、王、李五姓之女极为矜贵,清河、博陵崔氏女的德言工貌更是名满天下,向来与人作配都是“抬头嫁女”。出身高贵如崔十五娘,安能与人作妾?若王维果真收她为妾,连整个博陵崔氏都要蒙羞。崔希逸有此提议,不是看中了我会自行退让,便是当真为了女儿的幸福,不怕自降身份。
我淡淡道:“十五娘是常侍之女,岂能甘心与人为妾?”
崔希逸又坐了回去,神态疲惫不堪。他抬起手,揉了揉鬓角,嗓音嘶哑:“她曾说,她若能为王十三郎奉箕帚,每日看到他的容颜,便是为奴为婢,亦甚甘心。不瞒你说,我一听她此语,便……鞭笞了她。我辛苦养她十九年,博陵崔氏的女郎,岂能与人为奴为婢?但我已将女儿养成这般性情,又能有什么法子……”
我听着面前这个父亲无奈的诉说,忽然有种疯狂的想法:我何能因自己先到王维身边,就封锁其他女子接近他的门路呢?他是伟大的诗人和画家,他被许多人喜爱,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她们对他的喜欢,也许是不输于我的。我知道这种想法一点都不 21 世纪,一点都不女权——可,可爱情,真的可以这样自私吗?
当然,最终打动我的,大概是崔希逸作为父亲的诚恳与心机。我甚至嫉妒张五娘和崔十五娘,她们都有父亲为她们出头、哀求。
而我,我的真正的父亲……已经在一场车祸之后,湮没在 21 世纪的火葬场的炼炉中了。
我转眸向王维道:“你自家决断罢。”
王维肃容,对崔希逸道:“常侍美意,维感念之至。但一来崔氏女为维妾室,不免令崔氏门庭失色。崔家既是常侍的崔家,亦是维的母亲与发妻的崔家,维断不敢使崔家蒙羞。二来,维当年向裴左丞求娶阿郁时,曾对裴左丞许下诺言,若能娶得阿郁,绝不另添妾室。三来,维本是鳏夫,此生能再得一阿郁相知相伴,已是上天垂怜,岂敢更有非分之想?”
崔希逸凝眸看他,脸上透出一点萧索的意态,叹道:“我早知你是不会答允的。唉,罢了……罢了!”
这时外面忽有一阵脚步声由远而近,有个仆妇奔进屋来,惊慌道:“阿郎,十五娘子自缢了!幸得婢子们发觉,将人救下,现已无恙。”
我们三人俱是一愕。崔十五娘竟然为了王维自缢了?
崔希逸猛地站起,因起得太急,脚下一个踉跄。王维连忙扶住他,他愤恨之下拂落王维的手,却又迟疑,冷声道:“你去看一看她。”
王维点了点头。我犹豫了一下,也跟着他走入崔十五娘的房间。

兰州驿馆的房间熟砖铺地,细布为帘,远远谈不上华美宏丽,只是齐整洁净而已。然而,有了崔十五娘这等美人在内,什么样的房间,都会变得灿然生辉。她穿着缭绫襦裙,外罩杏红单衫,如云鬓发上金钗光泽微闪,纤细手臂戴着一双白玉钏,斜倚在凭几上,似不胜衣,双眸泪光点点,细嫩洁白的脖颈间隐隐一缕红色勒痕,看去更添柔弱。
我能感到崔希逸一进屋,怒火瞬间转化为怜爱。他疾步上前,扶住崔十五娘双肩,哀切道:“阿婳,你可好么?还痛么?可有伤到喉咙?”崔十五娘举袂拭泪,强笑道:“女儿安好。”崔希逸又气又怜:“你……你何以如此痴顽?”
崔十五娘流泪道:“女儿……女儿不忍见阿耶为女儿求恳于人。阿耶一生艰难,又不得不毁了与吐蕃的盟誓,日日新添白发。女儿不能为阿耶分忧,已属不孝,岂能再使阿耶为了女儿低声下气?纵然那人是女儿心爱之人,也是不该。想来总是女儿不该活在这世上,不止连累了阿耶,更连累自家心爱之人……”说着低头掩泣。
崔希逸怒道:“胡吣!”见她垂泪,语气又不觉转柔,“你岂会连累我?”
王维亦道:“十五娘言重了。为人父母,纵然百般辛苦,只要能博得孩儿一粲,便足为欢。”
崔十五娘幽幽道:“若要博我一粲,甚是容易。只要你……”她顿了顿,王维轻声道:“好教十五娘知晓,维此心已许……”他转眸看我,崔十五娘抬手止住他的言语,却不看他,仍是低着头,轻声道:“只要你继续教我作画与佛理,到我能为寺庙作壁画为止……我也好为死去的蕃汉将士祈福。我身为人女,不能于朝堂上为父分忧,只能如此为家人消业了。”
我张口欲问,若只是要学画学佛,何必非要王维教她?长安的知名画师与高僧难道少么?然而看了一眼崔希逸与王维,终是没能问出口。王维当即应了,又道:“你日后万不可再寻短见了。”
崔十五娘凄然道:“若非我自感无用,我也不会有自戕之念。你与瑶姊当年鹣鲽情深,纵然有时想得多了,也能宽慰彼此,想来……断不至此罢。”
王维脸上浮现出一丝温存笑意,微微颔首。
崔十五娘道:“瑶姊深通佛理,多半很会开解人。我当年见她时,只有八九岁,然亦将她的风仪涵养铭记于心。”
王维温和道:“阿瑶为人细腻温柔,说出话来,总如春风拂面。”
“我听说当年你被……被贬济州,瑶姊不远千里,追随而去,伴你在济州吃苦。”
王维叹了口气:“彼时她生产未久,就追我到济州,辛苦之至。我……至今感念。”
崔十五娘笑了笑,又说:“我听说你们的女儿容貌品行俱是出众,极似瑶姊,待我回了长安,你可要引我见一见她。”
王维道:“这是自然。”
崔十五娘目光移向远处,似在怀想崔瑶的嘉容懿范,缓缓道:“若我是男子,娶得瑶姊那样的佳人,一旦失去了她,定然也不思再娶。”
崔希逸微笑道:“七娘的人品风度,在崔氏女中,原也少见。”
我听着他们三个缅怀崔瑶的风姿,只觉一阵痛楚。在场的几个人,不是崔瑶的族人,就是曾与崔瑶有极深关系的人。
而我,面对着崔瑶身上“王维的亡妻”这个无可超越的头衔,又能说什么、做什么呢?
史载王维“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他大抵不会娶我了。
——多可笑啊,我竟然想过他会娶我?
他是别人的丈夫,别人的父亲。他与我之间的关系,本就是靠我单方面的一腔思慕撑起来的。我与他,既没有甘苦与共的恩情,也没有血脉相连的牵绊。若不是我的思慕教他注意到了我,我在他面前的脸面,只怕还比不上与崔瑶同族的崔十五娘。
崔十五娘仿佛这时才看到我,笑道:“阿郁想来也见过瑶姊的风采。我听说,当年阿郁为人写入变文,身陷风波,是瑶姊为阿郁精心打扮,带你到慈恩寺,澄清一切。”
我涩然点头,不去在意她话中隐隐的波澜。
王维笑道:“阿瑶一向最擅妆饰小女郎,那日阿妍经她之手,容姿比平日更美。”说着向我露出一个宠溺的笑容,我看去却只觉刺眼。
崔十五娘瞪大了眼睛:“我也想求瑶姊妆扮我哩!只是瑶姊已逝……王郎,你以后能否送我一个瑶姊用过的侍婢,也好教我习得瑶姊生前妆扮的手法?”
她说得小心翼翼,一副又渴望又觉得自己太冒昧的样子。王维和蔼道:“这有何难。”
我再听不下去,向崔希逸略略一礼,起身出门。这一次,王维没有追来。
到很晚,他方敲响了我的房门。窗外虫声唧唧,潮热的夏风吹进来,将他的容色显得愈发温柔。温柔中,分明有回思往事带来的快慰。那种温柔简直戳心。
王维笑道:“我只是答应教她作画学佛而已,总算胜过请她来家里做什么妾室——荒唐!……你何以仍是不乐?”他话音里带着诧异的意味。
半晌,我才道:“你当她真的从此歇了对你的念头么?”
王维蹙眉道:“她只是要我教她罢了,纵有什么念头,又能如何。”
我呆呆看着他。体物察人最是敏感的他,此时怎地就迷了心目?我气道:“你难道不知她是……她是为了多与你共处几日,徐徐图之?”
王维道:“你看她后来频频言及阿瑶,想是放下了心中执念。若是仍然待我有意,谈起我亡妻时,安能这般落落大方?”
我哀哀道:“你便听不出……听不出她言及瑶姊,是想要教我自惭形秽?”
“自惭形秽?”王维重复一遍,竟然笑了,“她能使你自惭形秽?你为何要自惭形秽?”
他学佛多年,见事甚明,向能切中肯綮,这两问原是直指人心。若我换个心境,或能有所启悟。
可我早已陷在这个名为崔瑶的巨大梦魇之中,如何能轻易抽身而出?我只恨他不理解我,气得哭道:“我为何不能自惭形秽?瑶姊……瑶姊……”
崔瑶是那么美好的人啊!
你经历过那么美好的女子,谁相信你能再对他人付出全部感情?且史书中你三十年不再娶,孤居一室,成为后世情深男子的典范。
王维伸手来抚我头,我晃身闪开。那一刻,我非常恨自己,恨自己让他对我说甜蜜的言语,做亲密的举动,恨自己玷辱了他理应为他亡妻保留终生的情感,恨自己让他走下神坛。
恨自己知道了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一个会被柔弱女子的眼泪欺骗的男子。
王维柔声道:“你不必介怀。阿瑶固然是极好的,可你也是极好的。”
可我不要做那个“也”极好的女子!
我想做他的唯一啊——就如《围城》里唐晓芙所说的:“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头一次,我不自量力地恨起了他的鳏夫身份。
他不明我内心所思,仍是强行摸了我的头。我止不住地想:他可曾也这样摸过她的头?他……是了,夫妻至亲,他一定不止抚过她的头发,更做过许多更亲密的事哩!
而我,而我,作为来晚的人,却又不能怀有分毫妒忌。既不能妒忌崔瑶,我便只好将怒火向可以发泄的人身上发泄。我冷冷道:“我不许你教她作画。”
王维苦笑道:“我知你必不乐意。可她亦是可怜人……”我冷笑:“她何处可怜?”
王维道:“她自幼失恃。我亦是幼失所怙,幸得母亲犹在。因此我见到失母之人,总是多几分怜惜。”
我心道:“我父母都不在了,难道我不可怜么?”却不肯将示弱的言语说出口,当下只道:“你走罢。我要睡了。”
他颔首,笑了:“早些睡罢。女孩儿家睡得太晚,有损容貌。”
“有损容貌,倒也无妨。横竖我貌不如人。”
他笑道:“她怎能与你相比?”
“我便是胜过她,也胜不过瑶姊。”我话一出口,便即后悔,自知中了崔十五娘的离间之计。他看了看我,肃容道:“阿妍,阿瑶是我发妻,我识得她在先。我们结发十二载,所历甚多。”
我亲耳听他说出此话,心中不知是何滋味。我低声道:“是啊,我识得你不过八年十一个月又三天而已。”
王维神色一震,抬眸看我。我将他推出门外,关上了门。
这日之后,王维与崔十五娘时常并辔而行,讨论画技佛理。他亦多次叫我过去同听,我一味推却。
跋涉近一月,终于到了西京。距离京城尚有数里时,我已遥遥望见那座巨大都城的高墙,脑中勾勒那如棋局般规整的长安街景,又想起王维那句著名的应制诗“雨中春树万人家”。
我对长安的记忆,几乎是被他塑造的。我讨厌这种感觉。
王维驱马到我身边,笑道:“阿妍,胡语里长安叫什么?可也叫长安?”
“Khumdan。”我答道。
“阿郁真是渊雅。”崔十五娘也晃到了我们身旁。她骑着一匹颇为神骏的白马,美人如玉,银鞍白马,姿态极是得意:“听说典客署里外族男子甚多,你们每日并肩同看文牍,想必十分亲近。不知可有人向阿郁示好?”
我没有说话。王维接腔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阿妍才貌过人,有人倾慕也属应当。”
崔十五娘笑了:“正是。若我是王郎,定然每日都要担心阿郁教人夺走。”
我甚是腻烦,拍马而前,径直向长安城去了。

相关Tags:生活幸福

上一篇: 春色上寒枝(江照微)小说最新推荐-江照微...

下一篇: 绝世赢麻全文免费(林潇潇江语)全文免费阅...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