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通史(苏灿)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明朝通史)苏灿小说全文在线赏析

时间:2023-07-23 11:08:1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皇爷爷,您别生气,这才刚刚开始。”
看到朱元璋明显有控制不住情绪的冲动。
朱允炆连忙上前安慰。
谁知。
朱元璋只是听了开头,便恼火说道:“审案第一道要旨,便要让这犯人胆寒,让其气虚!因此这审问案犯的第一句,就至关重要!”
“不从开始,就压他一头,这案件还怎么审?”
“咱算是看出来了,这些吃里扒外、两面三刀的狗官们,根本就不是为咱着想。”
“咱让他们顺着《鸣冤书》的条条框框,一字一字的将这些全给喂到那案犯的肚子里。”
“可他们在干什么?”
“又拿着冒犯咱的名头说事!”
“别以为咱不知道他们想的是什么?在他们的心里,是不是也意味着那乱臣贼子所言极对?”
朱允炆看着皇爷爷愤怒的样子,心中不由腹诽:可藩王的制度的确有问题。
至于宰相,从百官的角度出发,也确实不想反驳。
满打满算,也就一个蓝玉案了。
想到这里。
朱允炆的表情不由得变得厉然起来。
如果那《鸣冤书》上,只有前面两段进谏皇爷爷的。
他还认为这苏灿是可以重用的人才。
说不得,他朱允炆还要为其求情。
但是!
他的出发基础点,却一直都是《蓝玉案》!
以上说的两个观点,也只是两个例子,包括之后的大话:皇爷爷的错处,这上面所言不过十之一二……
究其根本。
这些都是在为《蓝玉案》作补充!
他要伸冤……
他根本的目的,是要让皇爷爷放弃蓝玉案?
甚至还说出了最为忌讳的一点:“太孙朱允炆若真有人君之象,何须陛下为其趟开大路?”
光这一句……
他就必须死!
“皇爷爷您放心,这些臣子里面,总有真心为朝廷的。”
朱元璋闻言,深深的看了一眼朱允炆。
随后语重心长的说道:
“允炆啊,你若是真能有办法将其反驳……”
“甚至以实际行动告诉他,他所说的根本就是愚民之见!”
“这样一来……”
“咱也可以放心了。”
闻听此言。
朱允炆心中一凛。
不知为何,他总觉得皇爷爷这话里有话。
是不是在皇爷爷的心里。
也开始认为,这《鸣冤书》关于自己的说法,也有了一丝丝正确性?
不行!
绝对不行!
“皇爷爷放心,孙儿早有准备。”
“那苏灿就算再牙尖嘴利,孙儿也能让他心服口服的去认罪!”
……
而几乎是随着朱允炆的话音刚落。
“大胆!”
“狂妄之辈!”
“到了这个时候,还不认罪,那本官就让你心服口服!”
都察院正堂。
正在一众官员纷纷恼火之时。
詹事府内,一位身形微胖的中年男子,怒然起身。
正是东宫伴读黄子澄。
后者眼下虽然只是一个伴读,但是其身份却让一众官员都不敢小觑。
毕竟。
作为太孙的老师。
皇爷现在已经老了,太孙若是一登基……
黄子澄、齐泰等太孙身边的近臣,定然一飞冲天!
所以。
他怒然站起后,所有人也都松了一口气。
黄子澄敢在这个时候站出来。
除了他的身份之外,也是他能完全抛弃“臣子”的身份,转而站在“太孙殿下”的立场。
他可以不用像百官一样,顾忌自己的清誉!
比如。
这个时候按照皇爷的意思,去驳斥苏灿《鸣冤书》之中的藩王宗室。
那以后。
太孙殿下登基,真想要削藩的时候……
今日“为陛下正藩王”之言,难免就是未来之祸!
但身为太孙殿下老师的黄子澄,就不用顾忌这些。
因为。
这定然是提前和太孙殿下通过气的。
想到这里。
百官一想到陛下亲身,就在后堂。
也慢慢的不再紧张,放松下来。
且看黄子澄在前冲杀,他们在一旁时而开口相助就是!
“你在这《鸣冤书》上所说【陛下将大明,看成一家之天下,妄想让天下全民,去供养藩王宗室】。”
“一派胡言!”
黄子澄怒挥衣袖,“你可知道,大明开国前后,宗室藩王打了多少场仗,为大明留了多少血?”
“这些年来,秦王殿下坐镇陕州、晋王殿下坐镇山西、燕王殿下坐镇北平,去年新上任的宁王殿下也坐镇了大宁……”
“足足九位藩王,坐镇我大明边境各处。”
“是以,大明内地逐渐安宁繁荣,边境子民,也不用担心外贼侵扰之患。”
“如此多年的努力,却被你一句区区的未来之猜测,就击溃的一文不值,付之东流?”
“什么……”
“【一百年内,藩王宗室人人自大,增产屯田,吞民脂民膏】?”
“【两百年内,宗室所需岁俸,必成国朝税收无底洞】?”
“【富可敌国者,成了百姓蛀虫,吞无能者当街饿死,或为草寇,或为敌贼】”
“【宗室制度,也将成大明亡国之患】?”
一口气说出这些。
由于《鸣冤书》本身就在正堂上挂着,墨色大字清晰可见。
黄子澄也是一字字的原文念出。
然后面色一厉,当即说出苏灿的罪名!
“别人不敢说,我来说。”
“你这是居心叵测,一言就抹去藩王为我大明所做的累累功勋和贡献!”
“蓄意煽动大明百姓臣民对于藩王的恶感……”
“以此来达到你不可告人的“祸乱边防、谋害宗室”,以至于毁我大明军国边防的目的!”
此时此刻。
黄子澄此话一出。
百官纷纷愕然无比,随即在内心中,甚至不由得为黄子澄竖起大拇指。
这罪名,还能这么按?
这个大帽子一扣下来。
苏灿可不仅仅是冒犯君上,而是有通敌、祸乱大明军防之嫌疑。
此罪名!
比之《蓝玉案》的蓄意谋反,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时间……
众人仿佛第一次认识黄子澄,看向其的眼神,充满敬佩和忌惮。
而同一时间。
后堂之中。
朱允炆听到这话,不由得内心一喜。
而朱元璋,也肉眼可见的表情缓和下来。
“此人不错,确有急智!”
朱允炆大喜。
然而。
还没等他笑出声来。
一道清朗的嗤笑声音,就直接迎势而起,针锋相对!
而朱元璋刚刚放松的表情,就不由得再度凝固。
甚至一时之间,连呼吸都有些急促!
“是吗?”
“那这位大人,不如解释解释这个例子。”
“洪武三年,秦王朱樉,就藩西安府。”
“洪武十一年,当朝陛下亲自下旨,陕州百姓刚刚脱离战乱之苦,自当是休养生息,开荒屯田之际。”
“然而秦王非但不听,却征集百姓、滥用劳力,大兴土木,修建的秦王府要比这应天府的皇宫还要气派!此举,以至于陕州百姓叫苦不迭,更有数起百姓起义,以至战乱再临之事!”
“洪武十三年,秦王朱樉在封地连年大揽财货,私吞民脂民膏,以至于百姓军民困顿,竟然发生卖儿鬻女之事!”
“数百名百姓联名站在王府门前,要一个说法,却被秦王府家丁当场杀死老人一名,捉拿了近百人!”
“洪武二十一年,陛下为了百姓太平,特令陕州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奉命安顿吐蕃百姓。然而功成之时,秦王殿下突访,掳走吐蕃数百妻女,阉割幼童一百余人!”
此刻。
随着苏灿每说一句话。
在场的百官,全都脸色一变。
而黄子澄更是脸色铁青,但随着苏灿所说的年限越来越靠近一个最至关重要的“年限”!
他更是吓得面色惨白。
后堂内。
朱元璋更是陡然起身,其脸色狰狞,嘴中却是呢喃自语:
“够了!够了!”
朱允炆听得心里发慌。
同样。
因为在这么说下去,一个让百官、让自己、让皇爷爷,甚至让整个大明都要半瘫痪的“惊天之语”,就要浮现!
对于皇爷爷本身而言,更是诛心!
果然……
少年掷地有声的声音继续响起。
“洪武二十五年,秦王朱樉劳役百姓,在宫内大建酒池肉林,与宫中妃子,折磨宫女取乐,惨无人道,如同禽兽!”
“陛下盛怒!是以要召集秦王回京,废其爵位!”
“然而,太子殿下此时因考察西安府前往陕州,却因秦王求情陷入两难。”
“焦虑之下,回程之际竟然感染风寒。”
“以至于就此……”
苏灿说到这儿,声音轻轻一顿。
他看向黄子澄,但后者此时却根本不敢接他的目光,眼神连连躲闪。
“闭嘴!”詹徽、杨靖等几位尚书,更是直接起身。
然而……
苏灿的话语,却直接脱口而出。
“一病不起!”
“大明传承,就此而断!”

“大明传承,就此而断!?”
此时,当这句话想起的时候。
朱元璋已经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的情绪。
他死死的握着茶杯,强大的手力,捏的茶杯似乎要碎裂开来。
而朱允炆早已经脸色大变!
洪武二十五年……
这是一个禁忌!
父亲朱标,为了考察迁都地址,前往陕州,却在回程的路上感染风寒。
以至于回到京城,很快不治身亡!
他也不得不承认。
《蓝玉案》的出现……
就是皇爷爷为了给自己铺路。
假使父皇还在。
皇爷爷又何须自断一臂,斩掉蓝玉等淮西勋贵?
而此时。
最让他愤怒的。
却是那个愚民,真的敢在这个时候说出来。
他想干什么?
“皇爷爷……”
朱允炆刚要说话,就被朱元璋直接打断。
“听他说!让他说!”
……
而此时。
都察院的正堂内。
一众百官也纷纷怒然起身。
詹徽、杨靖等尚书人则是通体一寒。
毕竟他们可是已经猜到……陛下就在身后。
而黄子澄更是面色惨白。
气的整个人都在发抖。
“大胆!”
“现在说的是你的罪状,你提此事又有何意?”
苏灿看向对方。
“既然要说《鸣冤书》的内容,当然和此事绕不开关系。”
不等黄子澄继续反问,苏灿就继续说道。
“民之所以鸣冤,是因为父亲不过百户,却因此陷入了蓝玉案!”
“若非洪武二十五年,秦王朱樉恰好犯禁,导致洪武陛下大怒。以至于太子朱标心虑成疾,被风寒闯入……”
“太子殿下,就不会在去年离世。”
“那么对应的,蓝玉案也就不会发生。”
“我父自然不会卷入蓝玉案,我也更不会敲登闻鼓,写《鸣冤书》,再跟诸位大人,在这多费口舌。”
“须知……”
“一因一果,皆乃定数!”
话音一顿。
苏灿再度看向黄子澄,正式回答他的疑问。
“至于这位大人,刚才给民所扣的帽子,一封《鸣冤书》,就有祸乱军国大事,通敌卖国之嫌?”
“哼!”
“先不说草民自幼就生在京都,长在京都,连所谓外贼的面都没见过。”
“谈何祸乱军国大事?通敌卖国?”
“倘若大明京城内的一名百户之子,都能做到祸乱军国大事。难不成这赶走北元、建立大明的虎狼之军,都是纸糊的不成?”
“再说……泱泱大明,难道现在连个《鸣冤书》都容不下,还需要扣一个反贼的帽子?”
“昔日,南宋有秦桧!扣了岳元帅一个莫须有。”
“难不成我大明也有秦桧?要扣我一个小小的百户之子祸乱军国之疑?”
此言一出!
众人登时心中一惊。
好强的攻击力!
都说文人的嘴,比杀人的刀更快。
但他们这些满腹经纶的百官,刚刚开口,就被这小子三言两语的反击了回来。
而此时。
黄子澄听到这句话,更是变得面红耳赤!
他怒指苏灿,想要再次反驳,但结巴半晌,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苏灿!大明没有秦桧、也没有岳飞!”
“你勿要偏离正题太多,现在是质疑你鸣冤书上的所写内容。”
这时。
詹事府的另外一名高高瘦瘦,大约有四十多岁的长须翰林学士。
眼看黄子澄被说的哑口无言,不由得开口相助。
“黄大人只是提出了一个可能,这《鸣冤书》若是让各大藩王看到,岂非伤了他们拳拳为国之心?伤了陛下和各个藩王的父子之情?”
“你言说秦王旧事,却直指已经故去的太子,又是居心何在?”
此言一出。
黄子澄当即朝着后者看去,“齐大人,多谢。”
而听见二人的名字。
苏灿倒是一顿。
一个姓黄、一个姓齐……
不会是黄子澄和齐泰吧?
朱元璋驾崩之后,太孙朱允炆登基称帝。
而辅佐朱允炆的四大帮手,也是在朝中声势一时无两,忽悠朱允炆要削藩的建文四臣!
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练子宁!
如今……
这都察院正堂之前,已经到了两个?
苏灿心里想着他们的身份,但是话语却丝毫不停。
【针锋相对、舌战群儒】的光环加成效果,明显比【直言进谏、免受死罪】更加直观,也更加简单。
每时每刻都在加成。
特别是在“激言善辩”之时,苏灿只感觉胸腔之内,有源源不断的话语要吐露而出。
脑海里的思绪,也要被平常时候快上数倍。
“自然是回答大人的诛心之问!”
“也是给诸位解释,我这《鸣冤书》上,为何所写:藩王宗室,以后便是大明祸乱之根源!”
黄子澄指着正堂上挂着的《鸣冤书》,“是说藩王岁俸?”
苏灿不置可否的一笑。ɹp
“错!”
“表象而已,有何惧哉?”
“就说黄大人刚才所指的……”
“【一百年内,大明藩王宗室必定人人自大,增产屯田,吞民脂民膏!】”
“【两百年内,宗室所需岁俸,必成国朝税收无底洞。】”
“【富可敌国者,成了百姓蛀虫,吞无能者当街饿死,或为草寇,或为敌贼。】”
……
此时,后堂。
尽管朱元璋因为刚才的话,气愤难言。
但现在,他也不由自主的侧其耳朵,仔细倾听。
却听那自己已经越发熟悉的声音,继续响彻而起。
“刚才所谈及之秦王,尚在陛下在位时期,就敢大兴土木,侵害百姓、扰乱国策,以至于西番不稳,内乱横生!”
“秦王如此,晋王朱棢也是如此!”
“甚至眼下大明就藩的这些藩王,大半皆是如此!”
“身为皇子,自觉高人一等、血脉可列贵族之列。”
“天下土木莫不归其所有,天下百姓皆可为其所驱!”
说到这些。
苏灿话语一顿,看着众臣均是一片沉默,不再和他反驳的样子。
他再度朗声道:
“一代藩王如此!”
“代代藩王皆尽如此!”
“上梁不正下梁必歪。”
“数代以后……”
“他们心中无畏惧强权之心,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强权!”
“他们心中无同情百姓之心,因为他们自觉已是皇族血脉,和低贱臣民,有本质不同。”
“我想问一问诸位大人!”
“这样的藩王、这样的宗室子弟,他们难道借着权势不会侵吞百姓的田产?”
“他们难道不会肆意妄为?”
“他们难道会一直以护国护家为己任?尊爱百姓,佑民佑国?”
“他们早已忘了……”
“现在的洪武皇帝,当年也是被欺凌、走投无路的百姓!”
“彼时,因果倒转!”
“难道再官逼民反?”
“那时这天下,又要冒出多少个洪武陛下?”

上一篇: 最新一章,全文阅读穿成恶毒女人,丈夫天天...

下一篇: 最新一章,沈浩,美国男人已经成为我套现工...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