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盛贤商(杨轩)在哪免费看-大盛贤商小说(杨轩)全文完整版免费阅读

时间:2023-07-13 22:00:5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杨轩双手袖子高高挽起,白皙的双手和雪白的袖口显得干净利落,一块面饼在他手里飞快的成型,然后顺着油锅的边缘缓缓放入。
刺啦一声,面饼在油锅里逐渐变色,数息之后,面饼已经炸至金黄,出锅控油,然后从一旁的木桶里舀出一勺椒盐,均匀的洒在面饼上。
旁边一个等待的汉子忙不迭的喊道:“多放些,再多放些。”
“好好好,给你多放些。”
直到面饼上铺满了厚厚的一层椒盐,杨轩才停手,扯出一张箬叶(就是包粽子的那种叶子),将那块椒盐胡饼裹了起来。
照这个量,这胡饼压根就没法吃了,但是那汉子却是喜笑颜开,接过胡饼之后,顾不得烫手,直接把胡饼拿起来,轻轻拍打着,尽量把上面的椒盐抖落下来。
直到胡饼上的椒盐抖落干净,才小心翼翼的用箬叶将那些椒盐包好,而那块胡饼,则是随手往怀里一揣,便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后面一人立马凑上来付钱,然后眼巴巴的等着杨轩做下一块胡饼。
很明显,这些人买的不是油炸的胡饼,而是胡饼上撒的那层椒盐。
大盛朝自一统中原以来,已经传了两百多年,虽然朝堂上有党争,民间有圈地,但也算得上是海晏河清,天下太平,老百姓都安居乐业,但毕竟还是个落后的封建王朝。
比如这制盐之法,就只有晒海盐一种,产能落后,运输又颇费周折,所以精盐还是达官贵人才用得起的物事。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能够在逢年过节的时候用上点精盐,就算是富庶人家了。
而杨轩这椒盐里的盐,却是实实在在的精盐,甚至比官盐还要更细几分。
但是在大盛朝,盐可是受官府管制的,若无官府开具之盐引,不得私自贩售。
所以杨轩卖这椒盐胡饼,其实就是挂羊头卖狗肉。
这种营销手法,对于穿越之前,身为上市公司销售总监的杨轩来说,只不过是小儿科罢了。
此时就在人群外,七八个身材健硕的家丁簇拥着一个二十出头的公子哥,公子哥锦衣华服,英气勃勃,手持一把纸扇,妥妥一个风度翩翩的公子哥。
“永宁街这许多吃食摊子,为何唯独这里如此热闹?”公子哥看到杨轩摊前围满了人,不由得有些好奇。
眼见公子哥问话,旁边一三四十岁面白无须的中年人躬身回道:“回公子爷,这幌子上写的是椒盐胡饼,竟然卖十文钱一份,而且还每人限购一份,着实有些蹊跷。”
按照当下的物价,十文钱可买半斗米,足足六斤有余,普通的胡饼一文钱两个,都少有人问津,此处的胡饼十文钱一个却是趋之若鹜。
“哦?”公子哥眉毛一挑,来了兴致:“我倒要看看这十文钱一个的胡饼是什么样。”
无须中年稍微做了个手势,那七八个家丁打扮的健硕大汉当即挤进了人群之中,仗着身高力大,三两下便挤出了一条通道。
公子哥当先踏入,正看到买了胡饼的人,拍打上面的椒盐,然后把胡饼随意处理,不禁有些傻眼,这看起来怎么有些买椟还珠那意思?
“此乃奸商尔。”那面白无须中年却很快反应过来,悄声道:“公子爷,这掌柜名为卖胡饼,实为贩盐。”
公子哥顿时恍然,笑道:“这也算不得奸商,升斗小民生存之道尔。”
“公子爷说的是。”无须中年讪笑着退到一旁。
这公子哥让人也买了一份胡饼,就站在旁边观察着杨轩,直到胡饼卖光,围着的人群才逐渐散开。
看着杨轩收摊,公子哥上前问道:“小掌柜,生意正好,怎的就收摊了?”
杨轩瞥了那公子哥一眼说道:“我一天就卖一百份胡饼,卖完了,自然就收摊了啊。”
“我看还有许多人没有买到胡饼悻悻而归,小掌柜为何不多准备些胡饼呢?”
“这个嘛,所谓知足常乐,卖一百份就够了。”杨轩笑着回了一句,心说我总不能给你解释啥叫饥饿营销吧。
他这话很明显是敷衍,旁边那无须中年见主子碰了个软钉子,当即说道:“小掌柜,我看你这胡饼味道实属一般,却要卖十文钱一份,客人无非是冲着你那椒盐而来,可是你那胡饼上所洒的椒盐足有一两之多,恐怕是成本都不止十文钱了吧,莫不是小掌柜所用的均是私盐?”
这年头别说卖私盐,就连买私盐可都是要被打板子的。
私盐虽然便宜,但是纯净度却比官盐要差得多了,一般老百姓买不起官盐,无奈下也只能偷偷的买些私盐,毕竟比那些带有苦味的粗盐要好得多了。
科杨轩一听这话,眉头一皱,脸色顿时就不好看了:“你这人,怎可凭空污人清白,我这盐比官盐尚且细上三分,什么样的私盐能与我这盐相比。”
公子哥一挥手斥退了无须青年,和颜悦色的说道:“的确,小掌柜这椒盐里的盐味道纯正,比咱们家里用的青盐还细,的确是好盐,只是不知这么上好的盐,小掌柜哪还有利可图。”
杨轩此时已经收拾好了摊子,看对方这排场,明显是个富家公子哥,说不定还是个勋贵,而对于这种明显想要套他话的行为,他根本不愿多说,只扔下一句:“此乃独家秘方,无可奉告。”便推着小车离开了。
无须中年一脸不忿的说道:“此子无礼,要不要把他抓回来?”
公子哥一挥手阻止了正准备动手的家丁,皱眉沉思了一会儿,忽然想到一个可能:“他说那椒盐是他独门秘方,难不成他会制盐之法?”
想到这里,公子哥沉声下令:“去查一查,不可惊动对方。”
“是。”
两个家丁一拱手,眉宇之中露出精悍的神色,然后转身大步追了上去。

杨轩是三个月前穿越到这大盛朝的,刚穿越的时候,脑瓜子嗡嗡的。
虽然他以前是个学渣,但是也知道历史上压根就没有过什么大盛朝。
整理过脑子里的记忆之后,以他的历史知识,就只能分析出这是一个封建王朝。
他也看过不少网络小说,人家穿越要么就是高才生会发明创造,要么就是生在富贵人家,衣食无忧。
而他穿越到这个世界的身份,就是一个卖胡饼的小商贩。
在走街串巷卖胡饼的时候,淋了一场透雨,就感染了风寒,一连烧了几天之后,人都迷糊了,再次清醒的时候,就成了现在这个杨轩了。
这个世界的杨轩,父母双亡,上面有一个哥哥杨骁,生得威武雄壮,小时候跟一个云游的道士学过几年武,如今在江宁县衙门里当一个衙役。
还有个嫂嫂名叫周莲儿,生了一个女儿今年五岁。
杨轩今年十六,尚未成家,与哥哥同住在一个小院里。
这情况让杨轩有些武大郎的错觉,不过这个嫂嫂并没有潘金莲的美貌,而且对于杨轩这个还需要他们接济的小叔子,颇有些不满。
杨轩刚穿越过来的时候,足足吃了三天寡淡无味的饭食,后来终于忍不住了,找了些矿盐,自己在家制起了精盐。
虽然当年的他是个学渣,但是基础的过滤解析啥的还是会的,经过数十次的实验,总算是成功的制作出了精盐。
用这精盐炒了几个菜后,哥嫂一家三口倒是吃得津津有味。
不过大哥杨骁提醒他,这精盐好是好,可千万不要传扬出去,贩私盐抓着就是三年起步,严重的就充军发配了。
大嫂当即白了他一眼说道:“你不叫叔叔去贩盐,难道还靠走街串巷卖胡饼过日子吗?”
“你一个妇道人家懂得什么。”大哥虎眼一瞪,想要展示一下家庭地位。
可是大嫂啪的把筷子往桌上一拍,大哥就偃旗息鼓了。
大哥虽然是个衙役,但是一个月也就二两银子的饷银,在这大盛朝,二两银子,养活一家三口都勉勉强强,还因为常常要接济杨轩,导致自家也过得十分清贫。
杨轩的前身倒是上过几年私塾,可是他连个童生都考不上,最后还是当了两年学徒,学了个做胡饼的手艺,在大哥成家之后,就以此为生了。
可是胡饼这东西,就是烧饼,没什么技术含量,一文钱两个,走街串巷卖胡饼的多了去了。
“大哥放心,我们家虽ʝƨɢ然穷,但是一向清白,我自然不会去做那违法之事,大嫂也不用担心,小弟如今也有十六了,不会再拖累家里。”
虽然不能贩卖私盐,可是杨轩怎么可能身具宝山而不会加以利用呢?
经商经验丰富的他,眼珠子一转就想出了一个主意:“要是酒楼饭店里卖的吃食里放盐,不算贩卖私盐吧。”
“那当然不算。”
在得到大哥这个比较官方的答复之后,杨轩当即就有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不过他没有本钱,所以这第一桶金,还是要从这胡饼上来想招。
没错,就是把干巴巴的胡饼油炸之后裹上椒盐去卖。
没有盐引不得贩卖私盐,可是我卖个椒盐胡饼上面沾点椒盐,这就不算贩卖私盐了。
很快,以前那个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胡饼的杨小哥,就摇身一变,成了永宁街上的一个摊贩。
一文钱两个的胡饼,沾上椒盐之后就成了十文钱一个,虽然这胡饼一个顶两个那么大,可做这么大才好多沾点椒盐啊。
老百姓又不是傻子,谁的心里都有笔账,这十文钱买的就不是胡饼,而是椒盐。
一个胡饼所用的面粉、油、和烧的煤,综合成本算下来,还不到半文钱,而那椒盐里的花椒粉就是意思一下而已。
至于那些盐,除了费些工夫之外,几乎就是免费的。
当然他也不会做很多盐放家里,毕竟官府来查也说不清来历,所以他一天就卖一百份椒盐胡饼,每天煮一锅就正好。
就在这将近三个月的时间里,杨轩赚了相当于大哥杨骁三年的俸禄。
整整七十五两银子。
大盛朝,一千文等于一两银子,这就是七万五千文钱。
杨轩每五千文就会到钱庄去兑换成五两的银锭,否则这么多铜钱,都没地方放。
他都计划好了,等攒够一百两,就到应天府去租一个铺子。
穿越前都做到高管的位置,现在重来一回,他想要自己创业。
打造一个品牌,便是创业的基本。
……
就在杨轩数银子的时候,京都应天府,淳王府内,白天那个公子哥,正在书房内与一位老者对坐品茗。
这公子哥便是当今皇帝陛下的三皇子,淳王殿下吕承弘,而与之对坐的老者,便是太傅孔维。
太傅,就是皇帝的老师,孔太傅今日连夜来访,是来替皇帝陛下传话的。
寒暄过后,孔太傅开门见山道:“殿下,今日午后小朝会上,皇帝陛下提议,让各位皇子去六部历练,不知殿下意下何为?”
淳王殿下一怔,孔太傅问自己意下何为,感觉就有点怪,虽然孔太傅平日里看重自己,但是也没到这一步,这句话问的,感觉有点试探的意思。
于是他不动声色地回道:“既是父皇之命,孤身为臣子,自当遵从。”
然后他紧接着又问了一句:“不知大哥承佑是作何安排?”
“太子殿下自然是在东宫辅佐皇上。”
听闻此话,淳王殿下心头一阵失落,虽然册立太子之时,便已知道皇帝陛下已经确定了皇位的继承人,可皇帝陛下今日这个安排,才算是真正的表明态度。
太子就是太子,你们几个就别打皇位的主意了。
淳王殿下内心长叹,看来自己还是安心做个闲散王爷吧。
孔太傅盯着淳王殿下看了好一会儿,仿佛想要从他的神态中看出点什么来,但却一无所获。
端起茶杯抿了一口之后,又试探了一句:“殿下体察圣心,不愧为众皇子楷模,不过殿下胸怀大志,心中可有不甘?”
这话说的,就有点犯忌讳了,什么叫胸怀大志,什么又叫心有不甘?
纵有不甘,我能跟你说吗?
难不成你觉得我应该争一争这嫡位?
谁不知道你孔太傅是坚定的保皇派。
对于孔太傅如此明显的试探,淳王殿下依然保持着冷静,诚恳地说道:“大哥承佑身为太子,待人宽厚,虚心纳谏,是将来继承皇位的不二人选,孤入六部,同样能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何来不甘之心。”
对于淳王殿下这番说辞,孔太傅未作评论,只是一口喝干杯中茶水,起身拱手告辞而去。
当今皇上一共有六位皇子,吕承弘虽不敢说自己是最适合继承皇位的那个,但是与太子吕承佑比起来可是强得多了。
他刚才说太子待人宽厚,谦虚纳谏,其实就是说他老好人一个,还没啥主见。
六位皇子表面上是兄友弟恭,但是牵涉到皇位,那可就说不清了。
至少四皇子吕承泰就不是什么安分的主。
孔太傅过来传话,虽然不是宣旨,但也基本上就等于代表皇上来通知他们了,顺便观察一下几位皇子的态度。
淳王殿下可比不上其他几位皇子,生母早薨,母族也无甚根基,想要争夺嫡位,压根就没什么机会,不如洒脱点,远离是非。
只不过要去六部历练,还需好好筹谋一番,毕竟帝位之争,往往都是你死我活,他可不想牵连进去。
……

相关Tags:民间

上一篇: 他心动的那个冬至(他心动的那个冬至)是什...

下一篇: 他心动的那个冬至知乎小说,蒋冬至陆檀哪里...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