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心结小说叫什么静静青苗-温情心结是什么小说静静青苗

时间:2023-04-03 18:03:0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抛下我的三年半后,我爸终于回了一次老家。
这次他来,带了个我不认识的阿姨。
那个姓陈的阿姨长得有点像我妈,很多年后我捋顺了,才发觉我爸真的挺贱的。
陈阿姨对我很客气,可能是嫌我脏,本来伸出手要拉我的手,最后硬是收回去了,只是客套地冲我说好话。
我爸很亲热地摸着我的脑袋,让我管陈阿姨叫「妈」。
奶奶刚干完农活,走过来拍掉他的手,没好气地说:「别给静静说这种话。」
我明白发生了什么,我装作一脸懵懂,只是不想面对这样的局面罢了。
我爸终于有了点不好意思的神情,他问我别的:「静静,想爸爸了没有?」
这话,让我霎时就酸了鼻腔。
哪怕爸妈不那么爱我,我刚回奶奶家的那年,依然不可救药地想念他们。
我那年才六岁啊,是最不计较得失的天真的年纪,我毫无保留地依赖着他们,就像一只忠诚的小狗。
而在我最爱他们的年纪,他们却舍弃了我。
他们想要的美好未来里,都没有我。
就像抛弃一只小狗,不甚心疼的模样。
所以我想了好半天,明明初秋还很热,却觉得手脚冰凉到发麻。
我抬头,仰视着我爸爸,只是回他:「爸爸瘦了,比上次我见你的时候。」
上次见你,已经是三年前的事了,你还记得吗?
他终于露出了一丝愧疚的神情。
那一瞬间,我好想问问他,如果我管这个陈阿姨叫「妈」,他会不会带我回家。
不是我想和他走,我只是想知道,他有没有拿我当亲女儿。
但我没问,那天我乖巧地给他俩倒水、做饭,再多一句话也没说。
因为我能想到他的回答。
奶奶和他俩也没说多少话。
爸爸说要娶那个陈阿姨,奶奶就说「你自己看着办」,爸爸说会再生个儿子继承香火,奶奶说「静静这么好的娃娃,也能管家」。
一直到爸爸临走时留了两千块钱,奶奶才主动说了话:「这些钱我拿着,不是我自己贪财,是以后我要用这些钱供静静上大学,也是你该给她的。我一分钱都不会花。」
小老太太,又瘦又矮,可是那副傲骨啊,和参天大树一般。
许多年后我都在想,就是这样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村老妇人,她教会了我乐观、坚韧、不卑不亢。
言传身教,丝毫不逊色于书中名家们的大道理。
7
我爸是在傍晚时分走的,他和三年前一样,连一晚上都不肯住。
陈阿姨的一身衣裳很气派,就更不肯暂住了。
我本来打定主意,既然爸妈先选择不要我,那我也要拿他们当陌生人。
可是看着我爸走远的背影,我还是难过得落泪了。
我被他又一次丢弃了。
我怕奶奶伤心,借着抱柴,躲到柴垛子后边哭。
我多少记得一些小时候的事。
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我惹我妈妈生气,怕她骂我,就躲在了沙发背后。
我蹲在地上偷偷抹眼泪,是我爸爸最先找到我的。
他手里拿着一块糖——就像此刻奶奶手里拿着一大把糖,找到我,把糖装满我的口袋,把我抱进怀里。
她安慰我的声音,就像迷途人跪在佛像前听到的梵音。
是澄澈而神圣的,是足以温暖心灵的:「静静,晚上奶奶给你包饺子,好不好?」
她不会说那些俏皮话,她不会说那些文绉绉的悦耳话。
她把她深沉的爱,融进最朴实的话语里:
「静静,奶奶给你做顿好吃的吧?」

「静静,奶奶给你缝个棉马甲吧?」

「静静,雪这么大,奶奶送你去上学吧?」
「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后来语文课学到《项脊轩志》里的这一句,我满脑子只有奶奶满是褶皱、晒得黝黑的笑脸。
是她手里要么扛着铁锨、要么抱着一捆柴、要么提着一篮杂草的模样。
奶奶向来说话算数,那晚她真的给我包了我最爱吃的饺子。
在村子里,包饺子是最麻烦而且费食材的,一次用的臊子肉,够我俩吃十几顿珍贵的臊子面了。
所以奶奶只在春节和中秋包给我吃,说是图个团圆健康的好彩头。
袅袅炊烟升起,彩霞勾勒出远山的轮廓。
我垂着鼻涕帮奶奶生火,奶奶笑着打趣我:「你等下可不要包饺子了,我怕你把鼻涕包进饺子里。」
一下就逗笑了我,胸腔里闷着疼的感觉也霎时消散了。
奶奶用很轻松的口吻对我接着说:「要是你爸今晚住下,这顿饺子也算团圆了。」
那一瞬间我才在想,他是我的爸爸,也是奶奶的儿子。
父亲的缺席,和独子的缺席,大概都是很痛苦的。
我的奶奶,也是需要安慰的呀。
所以我立马掷地有声地说:「咱们两个人就算团圆!就咱俩吃,他错过这顿好吃的,那是他没口福!」
奶奶跟着笑,最后一丝余晖降落山谷,湛蓝的夜幕便四合了。
奶奶,静静长大了,也会跟你一起撑起这个家的。
8
到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能独自操持小卖铺了。
那时候奶奶还会卖烟酒和点心,经常会有叔伯们来买东西。
我算账很快,放了学就坐在小卖铺里,一边学习一边卖货。
感觉差不多奶奶忙完农活要回来了,我就锁上小卖铺,去生火做饭。
乡里乡亲都夸我懂事,说我奶奶年纪大了,要我多帮她干些活。
只有奶奶板着脸训斥他们:「我好好的娃娃要专心念书嘞!你们别总教她去地里!」
我有时候很惊叹于小老太太对于要我念书这件事的执着。
她明明没走出过深山,明明从没听过「读书改变命运」这些话——
反倒她听得最多的,该是女孩子要早些嫁人、女娃娃要少读些书这种话。
但她一心一意要供我读书,她要我考大学,要我回到大城市里去。
她对我说:「人自己要争一口气。」
她对我说:「你本来是城里娃娃,奶奶没本事,让你在乡里受苦,现在只能靠你自己再走出去了。」
我没忍住心里泛酸。
她当年辛辛苦苦把我爸爸培养成大学生,应该也在想这个。
没有人生来就会当父母,但她在教养小孩上,始终保持着这样的愧疚心。
因为愧疚,所以做的事儿强过绝大多数家长。
我小升初是保送上去的,所以六年级的时候比较清闲,能帮杨老师给低年级的学生教英语。
杨老师就是那种被「女孩子就该少读书、早嫁人」的家庭害的。
因为她给我教英语的时候,不经意间唏嘘:「我高中那会儿学习可好了,大家的英语都很差,唯独我学得好。我要是能考大学,我就去北京念。」
我听说过一些闲言碎语,听说那会儿为了逼她弃学回家,她妈妈甚至都在闹上吊。
因为她家里给她说了一个很好的对象——那个男人甚至只有小学学历,只是家里养了一大圈羊,相对比较有钱罢了。
农村的孩子,大多朴实而恋家。
尤其女孩子对自己的母亲,依恋中又饱含同情——她们知道妈妈受了多少封建社会的苦,她们知道妈妈到终了都在为这个家当牛做马。
而她的爸爸,冷血无情到以「扫地出门」为要挟,逼她妈妈一定要把她带回家。
明明不是母女们之间的矛盾,最终所有的伤害却都落在了她们身上。
所以杨老师不忍心,在高中老师们齐齐的阻拦下,还是选择回来成家了。
她和我的奶奶有点像,揪着家里的女娃娃,几次三番地要她务必好好读书、考个大学念。
但我想杨老师的执念,要比我奶奶的更深。
因为那里边,还有她此生未竟的梦想。
她还很羡慕我——这是第一个羡慕我自身、而非小孩子一样羡慕我家有小卖铺的大人。
她对我说:「你运气好,遇上你奶奶这样的人,一门心思对你好。所以你要珍惜,以后念了大学、找了工作挣了钱,要好好孝顺你奶奶。」
我那时拼命地点头,已然没有语言来形容我的决心。
奶奶,你看,因为有你,我也是被别人羡慕的人了。
在我羡慕了那么多年别的小孩有爸妈管的时候,也有人羡慕我了。
9
我念的初中离家远,家在山沟沟里,学校却在山顶上,一爬就是两个多小时。
黄土高原的山,一重叠着一重,高得令人生畏,羊肠小路的旁边就是悬崖。
而我们做了那么多道题、走了那么多里路,也只是为了翻出这一望无际的深山,背负起全家的命运,让家人生活得好一点点罢了。
奶奶特意给我纳了几双鞋底很厚的布鞋,她怕我走山路磨疼脚。
夏天的时候还好,山梁上种着好几亩的毛桃树,粉白的花长在黄土上,水蓝的天下,放羊老汉的秦腔能回荡在好几个山谷间。
就怕下大雨,小路滚着泥,人都不敢走,就得绕大路,要多花半个小时才能走到家。
晚上回得晚,就来不及帮奶奶干活了。
最难的是冬天,零下二十几度,冻实的硬土不亚于冰面,既冷又不好走。
一直到腊月里的一天,下了大雪,我着急回家,下坡路一个没刹住,滑进沟里摔伤了胳膊,奶奶就吓得再不敢让我走读了。
我不想浪费钱,但她在我升初二时,还是执拗地花钱让我去住校。
她把住宿费交给班主任后,我送她走出校门,下午还有课,我不敢走太远。
我就倚在学校大门边,九月的天很晴朗,我看着她穿梭在几棵榆树下,斑驳的树影染花了她一头的白发。
我突然发觉,奶奶的背佝偻了许多。
她好像背后长了眼睛,知道我还在目送她,突然转过头来看我。
她一边倒退着走,一边笑着冲我摆手,大声喊着说:「静静!快回去上课去!奶奶就走啦!」
那一瞬间,我蓦地眼眶发胀、鼻腔发酸,没忍住就流下了眼泪。
我没法注视那个瘦小的背影了。

上一篇: 抖音新上热文分享萧晚祁墨景-小说萧晚祁墨...

下一篇: 正版小说温知眠叶熙言强推温知眠叶熙言免费...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