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赘婿全文免费阅读 (苏言)小说无弹窗广告

时间:2023-03-01 10:00:1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翌日,皇宫之中。
清晨,李二被窗外的鸟雀叫声惊醒。
昨夜忙碌到很晚,但是他却没有丝毫的不悦。
反而,脸上难得的浮现一抹笑容。
昨日,李二去种了土豆和红薯的地里查看,发现两种新粮,叶子都已经完全枯黄。
想到苏言之前告诉他的,这便是这两种新粮成熟的标志。
李二连夜着急袁天罡入宫,要他卜算一个黄道吉日。
好巧不巧,今日就是一个好日子。
有生以来,李二第一次如此兴奋,以至于半夜未眠。
洗漱完毕,走出门外,便看到自小便跟随自己的内侍已经侍立在门前。
“陛下,金吾卫禀报,昨夜宵禁之后,城中略有混乱。”内侍小声说道。
李二皱眉,随后淡淡开口:“为何?”
内侍苦笑道:“所有混乱,都因驸马苏言而起....
紧接着,他冲后面挥了挥手。
顿时,就有七八个个手捧厚厚纸张的小黄门,走上前来。
紧接着,那内侍小声跟李二解释起了昨夜发生的事情。
“奴婢听说,驸马吟完最后一首诗之后,便宣布此后闭门谢客,不再作诗!”
李二听完,不由得愣住了。
他脑海中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居然是,原来当初长乐说自己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竟然是欺瞒自己!小棉袄漏风,让李二的心情略带萧瑟。
不过,随即李二就高兴起来。
苏言的诗才,他当然就有所耳闻。
有之前的那一句“衣带渐宽终不悔”打底,李二对苏言作诗的本事,并没有多么惊讶。
只是他,在他心中,苏言写诗,完全是不务正业!
有才华能作一手好诗的人,他当然也欣赏。
毕竟再怎么忙碌,生活总要有一些消遣。
但是,作为皇帝,李二永远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
哪怕苏言作诗的本事,高到能够让长安城一夜无眠。
在李二眼中,也没有任何意义。
身为帝王,他最在意的,是苏言力能掷象的武力!
在李二心中,诗才于治国无益。
要知道,虞世南能够入凌烟阁,可不是因为他诗字双绝,而是依靠着实打实的功劳!
前段时间李二和长孙皇后闲聊的时候,说起最近苏言声名远扬,还有过一丝担心。
他害怕苏言因此而沉湎于这些虚名,本来还打算忙过这一阵子,专门到长乐府上去敲打敲打他。现在看来,苏言却是人间清醒。
想着这些,李二欣慰的点了点头。
示意小黄门将苏言昨夜的诗作呈上来,李二随手翻阅起来。
不得不说,能够让全长安的士子都陷入疯狂,苏言的诗才,确实高绝。
李二一目十行,依旧看得津津有味。
当他看到最后那句,“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时,不禁会心一笑。
好小子,原来是这个想.....
抬头看了看天色,袁天罡算的吉时已经快到了。
李二将诗作丢回小黄门手上。
“装订成册吧!
随后,他便迈步朝御花园而去。
一进门,李二就看到,一身正服的李承乾,早已经等候在这里。
此时,他正带着一群内侍,站在田垄边,面容肃穆。
在他们身后,摆放着一个香案。
香案上,早已准备好的三牲、点心以及水果等贡品,整整齐齐码放在桌面上。
李二满意的点了点头。
古语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今日是新粮出土的日子,在李二心中,那就是目前最大的事情!
这种事情,值得一次祭祀!
而整个大唐,有资格参与这种事情的,只有李二和太子李承乾,就连长孙无垢都不行。
见李二到来,负责主持祭祀仪式的内侍,立马尖声叫道:“吉时已到,请太子上香!”
李承乾一脸肃穆,来到香案前,恭恭敬敬点燃三根檀香。
对着:摆放在香案上的神农氏的雕像拜了三拜,将檀香插进了香炉之中。
又有内侍拿着敬天表章,在一旁宣读。
内容无非是歌颂神农氏的功绩,并表达一下让他保佑日后大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希望。
简短的祭祀仪式,很快结束。
随后,李承乾来到李二旁边,一板一眼的垂手站立。
此时,李承乾满脑门的迷糊。
红薯和土豆之事,被李二视作绝密,此前就连李承乾都没有告诉。
七日前,李承乾就接到李二的旨意,下令让他沐浴更衣,并进行斋戒。
李承乾想’了好几天,也没想明白今日到底是什么大日子。
看着一脸兴奋的李二,再扭头看了看田垄间排列得整整齐齐,犹如即将被检阅的军士一般的枯黄叶子。李承乾心中的疑惑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更加浓重了。
此时,李二两眼放光,看着田垄。
这几个月,他堂堂一个帝王,就为这几亩田地,几乎操碎了心。
白天精心照料,浇水捉虫,李二几乎都亲自上过手。
宝贝一样伺候了几个月,终于等到了成熟的季节。
即便是李二,也忍不住心中激动不已。
想到苏言所说的亩产千斤,李二就再也按捺不住。
冲着旁边的内侍挥了挥手,李二笑道:“先出土一亩,算算产量。”
顿时,早就等待在田垄边,两个年轻力壮的小黄门,就小心翼翼走进了田间。
在此之前,他们显然早已经分好了工。
每个人分了半分地,埋头干活。
看着这二人小心翼翼,不敢踩踏枝叶的模样,李承乾终于忍不住了。
“父皇,这...李承乾开口问道。
此时,李二心情既有紧张,又是十分激动。
甚至,戎马一生,杀兄宰弟的时候都无比果决的他。
此刻心中居然莫名服气一丝患得患失的感觉。
苏言说土豆和红薯是海外来物,若是它们在大唐种植,水土不服种不出来怎么办?若是哪怕种出来,也没有苏言所说的夸张产量,又该如何?
心里想着这些,李二目光凝重,压根不顾上搭理李承乾。
李二的这种状态,更加让李承乾感到奇怪。
只是,他不敢再问,只能有样学样,朝田亩间看去。
很快,李承乾就看出来一点道道。
那些小黄门小心翼翼的把根茎旁边的土刨开,然后提溜出一串沾着土的圆溜溜的东西。“这...粮食?怎么样子如此古怪?
李承乾毕竟是太子,专门学过这方面的知识,很快就猜测出了真相。
只是,直到此时,他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他丝毫没有注意到,旁边的李二,看着这些东西的目光,简直温柔得吓人。
“还好,不是无所产出!
李二心中大定,瞬间就轻松起来。
随后,他目不转睛,盯着内侍们将土豆摘下来。
土豆如同小山一般,被堆成一堆。
很快,就有人拿着铜秤,秤算着这堆土豆的重量。
李二身边那个年老的内侍,也亲自上阵,拿着纸笔,在一旁记录起来。
突然,负责记录那个内侍身子一抖,紧接着手中的纸笔,便掉落到了地上。
紧接着,就听到他尖叫一声,然后连滚带爬地朝李二奔了过来。
来到近前,那内侍就直接跪倒在地。
.........3000斤!”说话的时候,内侍嘴皮子直哆嗦。
.“多.....少?.”
李二的呼吸声,陡然变得无比粗重,瞪着眼睛,恶狠狠的看向对方。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土豆神粮,亩产3000斤啊!
李二的双手紧紧抓在椅背上,眼睛瞪得老大。
李承乾同样瞪大了眼睛。
你们在跟我说什么玄幻故事?
几个呼吸之后,他“蹭”的站起身来,直奔田中。
“父皇!
眼看着自家老爹,疯了一样趴在地里刨土,李承乾简直被吓坏了。
他犹豫了一下,随后咬了咬牙,也跟着跑了过去。
此时,什么九五之尊的颜面,早就被李二:拋到了脑后。
他脑子里,翻来覆去只有一个声音。
“亩产3000斤的神粮!
自登上皇位以来,李二还是第一次如此失态!
尽管明知道内侍不会骗自己,李二还是想要亲手出土,确认一下!
就这样,全天下最尊贵一对父子,一起趴在地上干起了农活儿。
自打出生以来,李承乾还从来没受过这样的罪。
起了一分地,他就感觉到浑身上下酸胀无比。
“3000斤,果然是3000斤!”
兴奋之下,李二转脸又奔向旁边的红薯地。
李承乾脸色一苦,只能不情不愿的跟了上去。
片刻后,李二看着眼前堆积如山,比刚刚的土豆山还要大了一圈的红薯山。
“3000......
剧烈的兴奋,让李二只感觉一阵头晕目眩。
他扭头对李承乾道:“苏言果然如袁天罡所言,乃是大唐之祥瑞!”
李承乾猛然一愣。
李二没有理会李承乾的神色,而是微微闭上眼睛,思索起来。
上次长孙皇后问他,准备给苏言什么赏赐。
那个时候,李二只是有一个朦朦胧胧的想法。
此时,亲眼看到了土豆和红薯远超预想的产量,再联想到昨夜苏言作的最后那首诗。李二终于知道了,自己应该给苏言怎样的赏赐!




第139章
毫无疑问,在李二治下的百姓,幸福感还是挺高的。
诚然,李二是靠着杀兄宰弟,逼迫父亲,才得到的皇位。
这在以孝悌治天下的诸夏之地,在道义上,天然就会让百姓所不喜。
但不得不承认,李二这个皇帝,干得真不赖。
纵观以往的王朝,在国朝处理与王朝末尾,往往是内忧外患最为严重的时候。
李二当皇帝的这四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巩固大唐的江山。
其实,普通百姓,又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他们所图的,不过是国家安定,自己能够踏踏实实的种地过日子罢了。
在这方面,李二做得很好。
战场上一场接着一场的胜利,最终让百姓们逐渐接受了自己的皇帝。
国家逐渐安定下来,百姓们对李二,也没有什么再高的要求了。
百姓们没有那么贪心,他们能够清楚的意识到,李二只是皇帝,不是神仙。
他们还不会指望李二在给了他们一个安静的种田环境之后,还能够让整个大唐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谁又能够想到,普通百姓从来不敢渴求的美梦。
就在贞观四年秋天的一个普通的日子里,骤然降临到他们的头上!
这一天,李二突然宣布,举行大朝会。
凡是在长安的七品以上的官员,全部被召入宫。
按照以往的经历,凡是这种规模的朝会,一般不吵个一天是下不来的。
但这次大朝会,过程却非常的短小。
朝会结束之后,大唐庞大的中央机构迅速运转起来。
仅仅是过了几个时辰,中书省接连颁布了几道需要昭告天下的皇帝旨意。
第一条旨意,便是命令在全国推广两种新粮。
旨意直达州县,并派出专门的监督新粮推广的官员,迅速赶往各地。
第二条,是驸马苏言进献新粮有功,皇帝命阎立本画像,褚遂良题额,将其画像送往凌烟阁。
第三条,大赦天下!
三道旨意接连发出,立马震惊天下。
接下来的几日,民间议论纷纷。
三道旨意之中,百姓们一开始最关注的,并非是新粮推广,也非大赦天下,而是驸马苏言,直入凌烟阁。众所周知,凌烟阁内,供奉了二十四位开国功臣的画像。
他们中的每一位,几乎都是跟着李二征战半生。
不知道付出了多少艰辛,才得到了如今的荣耀。
尽管苏言诗才冠绝天下,但诗才这种东西,并非功劳。
凭什么因为他进献了两种新的粮食,就可以与那些劳苦功高的大佬相提并论?
新粮嘛,对于把种地镌刻到基因中的诸夏百姓来说,其实没有多大的威慑力。
自神农分五谷之后,几千年来,诸夏之地上出现的新粮还少吗?
这种事情,百姓们几乎都已经见怪不怪了。
时之间,几乎是所有人,都觉得苏言功不配位。
但是极为诡异的是,往日为了一点小小的利益,都能够吹胡子瞪眼,吵上好几天的朝堂大佬们。这一次,却像是同时被施展了禁言术一般。
没有一个人,对此表示异议!
随着介绍新粮的告示,贴遍长安城的大街小巷。

相关Tags:心情

上一篇: 他与深海共长眠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大结局-乔...

下一篇: 花开满庭院精彩小说-张晓荷张银花全章节阅...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