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诊断要点和治疗手段
时间:2023-05-01 13:33:5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静脉曲张的诊断
1.诊断标准
(1)有长期站立和使腹压升高病史,或下肢静脉曲张的家族史。
(2)患者下肢静脉明显迂曲扩张,站立时更为明显。
(3)深静脉通畅,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能有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4)超声多普勒或静脉造影示大隐静脉迂曲扩张,瓣膜功能不全。
(5)可伴有色素沉着、出血、溃疡、血栓性浅静脉炎等并发症。
2.体格检查
传统的体格检查方法包括大隐静脉瓣膜试验(屈氏试验)、深静脉通畅试验(潘氏试验)和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pratt试验),此类检查手段仅可用于初步评估下肢静脉功能,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3.辅助检查
(1)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
(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顺行性静脉造影。
(3)计算机断层扫描静脉成像(CTV)/磁共振静脉成像(MRV)。
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下肢静脉曲张的首选辅助检查方法。计算机断层扫描静脉成像/磁共振静脉成像可用于静脉阻塞性疾病和先天性静脉疾病的诊断,对于肿瘤性病变或外源性压迫尤其适用。
下肢静脉曲张的分期
美国静脉论坛(AVF)国际专家特别委员会于1994年首次提出CEAP静脉分类系统。此系统依据临床症状、病因学、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进行分级。C0级:没有明显或可触及的静脉疾病迹象;C1级:会有毛细血管扩张,有点像“蜘蛛腿”;C2级:有浅静脉曲张,典型的“蚯蚓腿”;C3级:发生水肿;C4级:出现色素沉着、营养障碍等反应;C5级:出现皮肤溃烂;C6级:存在未愈合的溃疡。
通常情况下,C1、C2级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通过药物、减压等方式缓解症状。C3、C4、C5、C6级以手术治疗为主,尤其是出现色素沉着、湿疹、溃疡,应尽早手术。
静脉曲张的治疗
1.治疗目的
改善症状和外观、减轻水肿、改善脂肪性硬皮病和治愈溃疡,防止发生深静脉血栓及脱落栓塞和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等。
2.治疗手段
针对静脉曲张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压力治疗、硬化剂治疗和手术治疗。重度下肢静脉曲张,可通过非手术方法或微创手术、外科手术等方法治疗。近年来,药物治疗的重要性逐渐受到重视,药物联合压力治疗和(或)手术的综合治疗成为新的趋势。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静脉活性药物(VADs)。VADs的主要作用机制:(1)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抗炎、抗渗出;(2)保护静脉,提高静脉弹性,增加静脉张力;(3)抗氧自由基,保护受损伤的组织细胞。主要作用:缓解静脉性水肿、软组织肿胀、疼痛、血栓性静脉炎等临床症状。
01 可用于下肢静脉曲张的口服药
药物在下肢静脉曲张的保守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国际通用的循证医学指南来看,最常用的为静脉活性药物。共同机制:(1)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抗炎、抗渗出;(2)保护静脉,提高静脉弹性,增加静脉张力;(3)抗氧化自由基,保护受损伤的组织细胞。
黄酮类药物 黄酮类药物在众多国内外指南和专家共识中获得较高级别的推荐。常用药物为地奥司明,可提高静脉张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淋巴回流量,具有独特的静脉抗炎作用,抑制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
七叶皂甙类 具有降低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静脉张力,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水肿的作用。主要成分为七叶素和马栗种子提取物,国内外应用广泛。
香豆素类 香豆素来源于草木犀植物提取物。香豆素类的代表药物是消脱止-M,其通过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血液循环及增加血液流量,促进淋巴回流,有效减轻水肿。
目前药物治疗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不能预防、逆转或治愈下肢静脉曲张,仅可作为硬化剂治疗和手术治疗后的辅助治疗。
02 可用于下肢静脉曲张的外用药
激素乳膏 目的:缓解皮肤症状,如瘙痒、皮屑等。
药物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特别是静脉曲张严重的患者、暂时不想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甚至是合并症明显的深静脉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考虑用药物控制病情与症状。
另外,通过外界机械性加压,增强肌肉挤压收缩、促进静脉回流,如弹力袜、强力绷带等,同时配合药物治疗,也可起到一定的效果。
如果静脉曲张较为严重,诊断明确且无禁忌证者可实行手术治疗。比如,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硬化剂注射治疗或者点状切口的剥脱手术等。总之,临床应根据患者静脉曲张的具体情况采取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参考:
[1]梅家才,郑月宏.原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1,7(07):762-772.DOI:10.19418/j.cnki.issn2096-0646.202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