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抗体检测到底有什么用?又该怎么测?

时间:2023-06-27 18:58:3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血小板抗体知多少?

血小板具有复杂的抗原系统,妊娠、输血、器官移植等均可诱导机体产生血小板抗体,包括与其它组织或细胞所共有的抗原,如ABO血型系统抗原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与单核/巨噬细胞及有核红细胞共有的GPⅣ/CD36抗原等,包括HLA抗体、HPA抗体和CD36抗体等。

具体而言主要分两大类,一类主要是针对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Ⅰ类为抗原靶位的抗体,即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包括PAIgG,PAIgM,PAIgA),特异性较差,因为除血小板外,HLAⅠ类抗原也表达于其他细胞表面或组织上。

另一类抗体是针对血小板膜糖蛋白(GP)的抗体,与前者相比特异性强,又称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据其抗原靶位不同分为抗GPⅡb/Ⅲa抗体、抗GP Ib/Ⅸ抗体、抗GPⅠa/Ⅱa抗体、抗GPⅣ抗体、抗CD31抗体等。约有75%的血小板抗原都位于GPⅡb/Ⅲa或GP Ib/Ⅸ上。

诊断PTR,保障患者输血疗效与安全

输血治疗在多种急危重症中均有应用,大量输血,或反复、多次进行血小板输注,容易出现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从而对血小板输注效果造成影响,部分患者输注血小板后症状未改善,输入的血小板遭到破坏,影响输血效果。

红细胞抗体已经成为临床输血前免疫学检测的常规项目,而输血前血小板抗体检测并未得到临床充分重视。

免疫性血小板无效输注(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PTR)是指患者在连续2次或多次接受足够剂量的随机供者来源的ABO血型相合的血小板输注后,血小板计数未见有效增加。PTR病因主要包括非免疫因素和免疫因素两大类,其中非免疫因素占PTR的80%~90%,免疫因素占10%~20%。

血小板抗体是免疫性PTR的主要原因。对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和鉴定,可以诊断免疫性PTR。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输注血小板交叉配合的血小板,可有效预防免疫性PTR。

当前临床输血仅需血型相同即可,对血小板是否匹配不作要求,一旦出现血小板抗体,输注血小板被破坏,导致治疗无效,甚至引起不良反应,加重病情。

因此,反复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和交叉配型能够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效果,选择合适的血小板进行输注,减少或避免出现免疫反应,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诊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另外,在输注血小板中,HLA抗体还会引起另一常见病,NHTR(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NHTR是一种大量反复输血后,血小板抗体-HLA抗体引起的白细胞破坏后释放内源性致热源而出现发热反应。NHTR在输血反应中占比最大,输注红细胞的NHTR的发生率约为0.08%~6.0%,而输注血小板NHTR的发生率可高达20.3%~70.0%!

因此,输血前对患者常规检测血小板抗体筛查和鉴定,可以诊断 HLA抗体引起的NHTR。

诊断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FNAIT)

FNAIT是由于胎儿与其母体血小板抗原不相 容,来自母体的IgG血小板抗体作用于胎儿血小板引起血小板破坏的同种免疫性疾病,其主要风险是胎儿宫内死亡或颅内出血,是新生儿严重血小板减少症的常见原因,发病率为0.05%-0.15%,第1胎就可以发病。

因此,通过孕晚期产前规检测母体血清或血浆中血小板抗体及效价,可诊断FNAIT并及时给出治疗建议。 

诊断输血后紫癜(PTP)

PTP是一种少见的血小板输注后不良反应,一般发生在输注血小板制品3~12天后,常表现为突然出现严重的血小板减少,临床上可出现皮肤淤点 、淤斑和粘膜出血等症状。

其发病机制与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a产生特异性同种抗体有关。大多数患者可检测出IgG型抗HPA-1a抗体,一般持续存在12~15个月。

因此,输血后紫癜应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可以明确诊断。

指导临床用药

研究发现,抗GPIb抗体阳性的ITP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疗效显著差于抗GPIb抗体阴性的ITP患者,提示抗GPIb/Ⅸ抗体与ITP疾病的严重性和难治性有关。

同时,IVIG对于抗GPIb抗体阳性的ITP患者仅部分有效或无效,潜在原因可能在于抗GPIb抗体为Fc非依赖性抗体,而IVIG的主要作用在于封闭Fc受体,因而不能有效减少抗GPIb抗体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表明,检测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对指导临床用药、制定个体化应对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血小板抗体检测其他还用于原因不明性反复流产的辅助诊断、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SITP)的辅助诊断等。

到底怎么测?

 哪些患者需要作血小板抗体检测?血小板抗体检测内容都有啥?又该怎么查?

目前,国内大多采用固相凝集法开展血小板抗体筛查和交叉配型检测。常见的血小板抗体检测对象包括以下几类:

1.血小板输注患者;

2.NHTR患者;

3.有输血史、妊娠史、器官移植、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患者等需要输血患者;

4.ITP、SITP、PTP患者;

5.不明原因性反复流产患者;

6.可疑FNAIT妊娠患者;

7.血小板计数降低原因不明患者;

8.其它输血不良反应(如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的原因调查者。

一般,血小板抗体检测包括HLA抗体、HPA抗体检测,患者HLA抗体阳性/HPA抗体阳性时,应做血小板交叉配型,输注交叉配型阴性血小板。有条件可开展CD36及其他血小板抗体检测。

若被检标本中含有HLA抗体和/或HPA抗体和/或CD36抗体,输注血小板需配型相合后才能输注,输注红细胞血液成分需要去白后相容性输注。 

若被检标本中不含HLA抗体和/或HPA抗体和/或CD36抗体,输注红细胞交叉配血相合后输注,输注血小板、血浆、冷沉淀ABO同型或相容即可输注。

参考资料:

1.李继红,蒋维春,张羽平.血小板抗体检测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J].西南军医,2020,22(06):528-530.

2.程艳丽,郝国平,王晓欢,陆海燕,王丽,王静.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作用[J].临床医药实践,2020,29(10):762-765.

3.血小板抗体检测专家共识

上一篇: 52岁女性术后出现黑色呕吐物与血性腹泻,...

下一篇: 7月7日-8日,BOC/BOA 2023...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