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分析:从一个典型病例来看为何肺多原发癌要随访,因为主病灶可能并不是你开始以为的,是可以后来居上的!
时间:2025-03-07 12:09:3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基本信息:
女性,37岁。
第一次问诊:2023.10
病例资料:
主诉:
体检发现肺结节5年。
现病史:
患者于2018年在当地医院体检发现肺结节,2019年、2020年、2021年均有进行低剂量螺旋CT复查,22年未复查。2023年9月14日在某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复查,较21年9月ct结果显示结节有增大,并出现空泡,开具了桉柠蒎肠溶胶囊、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治疗。病程中患者无咳嗽、咳痰、咯血,无胸闷、胸痛,无心慌、气急,无头晕、头痛,无畏寒、发热等不适,精神、饮食、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希望获得的帮助:
我稍后传送21年及23年ct全套影像,麻烦教授看下,下一步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影像展示与分析:
先看2021年时的影像:








病灶I:左下叶磨玻璃结节,轮廓与边界清楚,有小空泡征,边上有小血管贴着。
再看2023年时的影像主要的病灶情况:





病灶I与2021年相仿,没什么变化。其他有些当时未截图。
我的意见:
两肺多发磨玻璃结节,持续存在,轮廓较清,基本上是要考虑肿瘤范畴的,从今年的片子上看,主病灶是红色圈起来的这处,它密度相对最高,而且有血管穿行,但它去年只有一个小点,所以这处的风险相对较其他结节为高,其余病灶均无显著进展或变化。如果主病灶靠边,且单发,则也可以考虑局部楔形切了。但两肺这么多,即使主病灶现在也说不上已经危险性很大,暂时随访应该仍是可行的,所以我的想法是再过半年复查下再说,如果主病灶到有风险了,则考虑干预,如何干预到时候再通盘考虑。如果方便,最好能来杭州靶扫描下(针对主病灶)。虽然2018年就有结节,但因无影像,无法对比,不过即使现在仍无危险性大的结节,当时肯定更小或更无风险。意见供参考!
第二次问诊:2024.5
病例资料:
疾病描述:
2021年9月、2023年9月、2024年4月均进行了CT检查,麻烦叶医生对比,给予建议。
希望获得的帮助:
2021年9月、2023年9月、2024年4月均进行了CT检查,麻烦叶医生对比,给予建议。
影像展示与分析:
现在来看新复查的2024年的影像:






病灶H也是纯的,位于胸膜下,没有实性成分。

左上病灶B较2023年又明显进展,大部分已经是实性密度,边缘毛刺明显,灶内细小血管穿行,整体轮廓清楚,风险较前明显增加!
我的意见:
主病灶是红色这处,其他的病灶风险都小,但是这个病灶从2021年到2023年9月再到今年4月,每次都有进展。现在病灶虽然还是一厘米以下,但是密度较高,边缘毛糙,中间有空泡征,关键是随访进展比较快,这个病灶再观察可能有一定的风险。现在至少是微浸润性腺癌,也可能是浸润性腺癌了的,当然大小还小。我建议左侧这处主病灶单孔胸下局部切了。蓝色这处贴着胸膜,大概是肺泡上皮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可以顺带局部切除。右侧的先随访。意见供参考!
第三次问诊:2024.6
疾病描述:
2024年6月左肺行手术,大病理结果如图。 想请教叶教授: 左肺多久复查一次ct合适? 腺泡型达到了80%,是否有风险?是否有必要做基因检测? 右肺多久随访合适?右肺也已经不是纯磨性质了吗?
病理报告情况:

患者听从我们的建议在当地做了手术,病理示左侧主病灶浸润性腺癌,腺泡状占80%,贴壁20%,最大径0.9厘米;次病灶左侧S8与S10各一灶,均为微浸润性腺癌。
我的意见:
片子上次都看过的呀。不需要做基因检测,半年或者一年复查都可以,这种大小以及密度即便报的是浸润性腺癌,也是很早期的。如果不放心,半年查一次CT,一年常规体检一次。意见供参考!
第四次问诊:2025.2
病例资料:
疾病描述:
2024年6月进行了肺结节手术,切除了左肺结节。2024年10月进行了复查。现提供2024年10月复查结果,希望叶教授帮忙分析。
希望获得的帮助:
2024年6月进行了肺结节手术,切除了左肺结节。2024年10月进行了复查。请叶教授帮忙分析。
影像展示与分析:





病灶A仍是纯磨,没有什么变化进展。
我的意见:
我先前面看了2024年10月份的片子,并做了标记,黄色的考虑是典型增生可能性大、橘色的考虑是原位癌可能性大。看了历次的影像,发现其他的都没有什么变化,主要是靠下面点的橘色的,也就是后面我重新截图再用红色标明的这一处,随访是逐渐增大进展的,这个病灶(病灶C)可能原位癌或者微浸润性腺癌。本来如果孤立性的,这个病灶可以考虑做手术。但现在左边开过,右边仍然是多发结节,即便是主病灶也还是没有明显实性成分,我倾向于还是谨慎随访,先半年复查。如果有出现实性成分或者范围明显不大再考虑干预处理。意见供参考!
感悟:
今天这个病例的分享非常有意义。因为它能说明一些问题:1、多发磨玻璃结节容易是多原发早期肺癌,左侧切除的三处病灶已经证实均是原发癌;2、多发结节的主病灶是可以变化的,开始时多个病灶的主病灶是甲病灶,也许过段时间后,甲病灶不长,而乙病灶长得快。就如今天这个2021年时似乎病灶A与病灶E相对较为明显点,是主病灶,病灶B才是不定恶性的一个小点状;但随访后发现病灶C长得快,变成了主病灶,当然病灶B也有进展;到了2024年手术前复查,病灶C又不长了,病灶B继续明显进展,且密度增高。最终病灶B已经是浸润性腺癌。如果此例的处理过于积极,在2021年时就切除右上叶肺段或肺叶(多发在同一叶,也可能会有医生决策是切除肺叶的),后来病灶B又在短时间内进展,你怎么办?即使再切,余肺仍有呢!3、这个病例也再次证实,单次来看,密度才是风险高低的重要依据,随访的进展速度也更为关键的因素。所以我之前总结的风险高低“单次看影像,随访看对比”是有道理的。从反馈的结果来看,这是个我们指导下临床决策成功的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