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n Kidney J:螺内酯预处理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高血压的预防作用

时间:2025-03-06 12:08:3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常发生透析期间高血压(IDH),表现为透析中收缩压(SBP)升高>10 mmHg或平均动脉压(MAP)升高>15 mmHg,其发生率达30%-60%,并与住院率、死亡率显著相关。尽管螺内酯作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已被证实可降低HD患者透析前血压,但其对IDH的直接作用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评估螺内酯预处理对频繁发生IDH(过去3个月内IDH发生>30%)的HD患者的疗效,探索其降低IDH发生率及改善血压动态的潜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

本研究为24周、多中心、双盲、随机交叉试验,纳入49例稳定维持性HD患者(男性占61%,平均年龄54岁),要求其在过去12周内IDH发生≥30%。参与者被随机分配至四种治疗序列(PPSS、PSSP、SPPS、SSPP),每组依次接受螺内酯(50 mg)或安慰剂预处理,每次干预持续4周,间隔2周洗脱期。研究采用中央随机化系统(1:1:1:1比例),通过计算机生成含8周期块的随机序列,确保组间基线特征均衡。所有参与者、研究者及护士均对分组盲态。干预期间维持常规HD处方(血流量250-350 mL/min,透析液钠浓度135-145 mmol/L等),仅调整预处理药物。主要结局为IDH发生率(基于1211次透析会话记录),次要结局包括峰值透析SBP、平均透析SBP、透析后SBP及超滤量等参数。数据采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校正序列、周期及携带效应,以意向治疗原则进行统计。

研究结果​

1.​主要结局:螺内酯组IDH发生率为57%(341/603次会话),显著低于安慰剂组的69%(420/608次会话)(P<0.001),风险比0.82(95%CI 0.75-0.89)。亚组分析显示,无论是否存在糖尿病、ACEI/ARB使用、多药联用或残余肾功能(尿量>100 mL/d),螺内酯的降压效果均一致(交互P=0.10)。

2.​血压参数:

·螺内酯组峰值透析SBP(161±14 vs. 165±13 mmHg,P=0.003)、平均透析SBP(149±13 vs. 152±12 mmHg,P=0.01)、透析后SBP(152±15 vs. 157±14 mmHg,P<0.001)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

·但透析前SBP在螺内酯组略高(146±16 vs. 144±17 mmHg,P=0.02)。

3.​安全性:两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4% vs. 4%),包括高钾血症(3例 vs. 6例)、心衰住院(2例 vs. 0例)及死亡(1例 vs. 0例)。螺内酯未显著影响血钾水平(洗脱期后恢复至基线)。

4.​其他指标:螺内酯组透析中超滤量(2660±1077 vs. 2693±1030 mL)、干体重(60.5±10.8 vs. 60.4±10.4 kg)及Kt/V比值(1.7±0.2 vs. 1.8±0.4)均与安慰剂组无差异。

螺内酯预处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高血压的预防作用研究设计与主要研究结果

本研究证实,对于频繁发生IDH的维持性HD患者,透析前单次口服50 mg螺内酯可显著降低IDH发生率及透析期间血压峰值,且安全性良好。尽管螺内酯对透析前血压无显著影响,但其通过抑制醛固酮受体通路改善了透析过程中的血压动态,可能与RAAS过度激活的病理机制相关。研究提示螺内酯可作为IDH预防的潜在选择,但需进一步验证其对长期心血管结局的影响。未来研究需优化样本量、延长随访周期,并探索其与不同抗高血压药物的协同作用。

原始出处:

Vongchaiudomchoke T, Khumngeon P, Wachiraphansakul N, Songwattana W, Luechoowong J, Nochaiwong S, Ruengorn C, Noppakun K. Effects of spironolactone on intradialytic hypertension: a multicentre,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rossover study. Clin Kidney J. 2024 Dec 19;18(2):sfae415. doi: 10.1093/ckj/sfae415. PMID: 39968509; PMCID: PMC11833692.

上一篇: 左主干真性分叉病变,前降支近端急性闭塞,...

下一篇: Nature Genetics:190万...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