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纵隔肿物麻醉诱导后突发上腔静脉综合征,看看术中是如何处理的

时间:2025-03-01 12:10:5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麻醉诱导,犹如飞机起飞阶段那般危险。因此,在麻醉诱导阶段往往是麻醉团队最紧张的时刻。这个时段,麻醉团队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然而,即便准备再充分的麻醉,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不过,准备充分就可以避免出大问题。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的是一例前纵隔肿物手术的麻醉。麻醉过程中,突发上腔静脉综合征,来看看当时是怎么处理的:

前纵隔位于心包前方与胸骨体之间,非常狭窄。前纵隔肿物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时,有可能产生严重的气道梗阻及心血管系统压迫。

如果前纵隔肿物压迫上腔静脉,就会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

上腔静脉综合征,是一组由于通过上腔静脉回流到右心房的血流部分或完全受阻相互影响所致的症候群,常常为肿瘤导致。

一旦发生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会出现急性或亚急性呼吸困难和面颈肿胀。检查可见面颈、上肢和胸部淤血,水肿,进而发展为缺氧和颅内压增高,需要紧急处理。

那么,如果发生在术中,我们如何发现?

术前访视非常重要!

术前访视中发现,患者术前仅发作过一次憋喘。虽然当时伴呼吸困难、心悸、头晕、大汗、黑矇,但在之后未诉任何不适。加上患者可以平躺睡眠、左右主支气管也无压迫,因此决定快速诱导。

在诱导过程中,细心的麻醉医生还是发现了问题:目测左侧上肢颜色较右侧深。

患者的所有信息,都在麻醉医生的脑子里。结合这个病例本身有前纵隔肿物的特点,麻醉医生立刻意识到可能发生了上腔静脉综合征。如果不及时处理,则有可能出现颅内水肿、低血压致重要脏器低灌注等问题。

怀疑归怀疑,但毕竟这是相对低概率可能。正常情况下,看到患者青紫,首先肯定是检查呼吸。尤其是,此时血氧探头恰好就在左手指上。数值显示,血氧很快下降到80多,再到50多。

快速反应,也是麻醉医生必备的能力。看到左右手不一样颜色,立即将血氧探头换到右手指上,血氧99%。再看呼末,都正常,这就放心了。因此,可以排除是呼吸的问题了。

尽管排除了呼吸问题,但已经高度怀疑上腔静脉综合征,嘱外科医生、护理团队加快手术准备。一旦麻醉插管完成,就要立即开胸。这样的肿物,可能随时影响到循环或者压迫呼吸道。

怕什么来什么:刚要进行气管插管,有人发现患者双上肢以及头面部颜色都变深了,右手指的血氧也掉下来了。

此时,当值麻醉医生心里也紧张,但仍假装镇定的说:别紧张,可能是上腔静脉综合征,抓紧插管,先保住呼吸通路!

然而,当把气管导管插进去的时候,他心里一惊:手控呼吸的阻力非常大!气道压达到40多!

一边连接呼吸回路,一边喊道:快调床,头高一点。

就这样,患者几乎处于一个随时滑落的头高脚低的姿势准备手术了。

刚想让人把血氧探头换到脚趾上,发现有人又推过来一台监护仪,血氧99。

胸外科准备切皮,麻醉医生将手术台调回来一些,角度仍然比较大。

打开胸腔后,麻醉医生把床再次调回来一些。一旦胸腔打开,这种有压迫可能得肿物就不再有威胁了。必要时候,外科是可以直接将肿物提起来的。

之后并无特殊。为预防脑水肿,术中给了甲强龙。

【知识点】前纵隔肿物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时,气道及心血管系统会面临风险。

一方面,肌肉特别是骨骼肌张力的消失、导致气管更容易受到来自前纵隔肿物的外力压迫;

另一方面,仰卧位时,膈肌向头部移动,导致胸廓前后径缩短。

再者,胸腔内负压有助于减轻前纵隔肿物对气道以及心血管系统的压迫,但正压通气时,胸腔内负压消失。

综合以上原因,前纵隔肿物的患者仰卧位接受全身麻醉时,有可能产生严重的气道梗阻及心血管系统压迫。

因此,多数研究者建议前纵隔肿物患者接受全身麻醉时,应避免使用肌松剂,最好在局麻下进行。如果一定要接受全身麻醉,应该在劈开胸骨后再使用肌松剂和正压通气。

当然,以上建议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医院、医生或者患者,应当根据每一个病例制定个体化麻醉方案。尤其这种术前看似不危险的,实际更危险!

上一篇: Eur Arch Otorhinolar...

下一篇: Pediatrics:COVID-19大...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