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做过注射隆胸,差点被误诊为乳腺癌复发
时间:2024-11-03 13:01:1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Hey guys,今天的并发症内容尤其精彩,整形医生必看系列。
我们都知道,在乳腺癌保乳手术(BCS)后,放射治疗是标准方法,因为它提高了总体生存率,并且与乳腺癌死亡和复发风险的降低有关。然而,放射性皮炎或皮肤变化在乳腺癌患者中非常常见,在辐射暴露的前3个月观察到皮肤的局部刺激和干燥,而在放射治疗后的几个月到几年内可能出现晚期不良反应,包括硬皮病变、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萎缩、皮肤坏死和继发性恶性肿瘤。放疗后硬斑病(PIM)是胸部放疗后非常罕见的晚期不良反应,其特征是增厚的胶原沉积和异常的成纤维细胞活性。
对于隆胸而言,上个世纪曾经流行过皮下注射液体异物,例如石蜡或植物油等,.液体异物诱发的石蜡瘤、硅瘤或油瘤可能发生。
今天的并发症就与此有关。这个案例由韩国外科医生Han Shin Lee等报道,2021年发表在Gland Surgery杂志上。
案例详情
五年前,一名大约30年前在双乳注射异物的65岁妇女在Han Shin Lee所在的乳腺外科门诊接受了乳房常规检查。十年前,她在另一家机构接受了乳腺癌BCS和右乳房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当时,操作者意识到患者在大约20年前被注射了一种异物,用于在她的两个乳房中进行隆胸,并且乳房没有颜色变化、疼痛或硬度。尽管如此,还是进行了手术来治疗乳腺癌,在辅助化疗后,放射肿瘤学家继续进行放射治疗,同时在手术前了解患者的病史。患者的右乳房接受了四个周期的辅助化疗,并接受了放射治疗,持续7周。她还接受了五年的他莫昔芬辅助治疗。患者在治疗结束前没有并发症,她到Han Shin Lee医生科室进行乳腺筛查。当时,她没有异常的磁共振成像(MRI)发现,因为没有观察到异物注射后复发的乳腺癌(图1A)。
图1A:2016年,双侧乳房没有异样
然而,四年前,她开始注意到右乳房皮肤增厚,周围皮肤发青变色。2年后,她到门诊就诊,皮肤变色加重。医生们考虑了硬皮病、硬斑病和乳腺癌复发的各种诊断。医生建议活检;然而,患者拒绝了。因此,医生们决定进行随访和影像学检查。随访乳腺MRI显示无恶性肿瘤或复发(图1B)。
图1B:2019年,双侧乳房均有多个大小不等(0.2–1.5cm)的注射肉芽肿,但未见异常扩大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医生们决定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1年后,出现了比2年前更广泛的皮肤损伤。尽管成像研究是良性的(图1C),因为她担心乳腺癌复发,抱怨疼痛,医生们决定做右乳房手术。
图1C:2021年,术后状态,双侧乳房有无数异物肉芽肿
通过询问患者,我们意识到她在手术前两个乳房都被注射了异物。她接受了右侧乳房的简单乳房切除术,但拒绝接受重建手术(图1D)。患者术后疗程顺利,无并发症出院,对手术进展非常满意。
图1D:在手术室,右乳房表现为色素沉着过度,呈蓝色
组织学发现
标本大小为15.0 cm × 11.0 cm × 5.0 cm,带皮(图2A),未观察到复发肿瘤。囊腔内有异物、脂肪坏死(图2B)。覆盖的皮肤组织具有轻度的表皮萎缩、硬化和皮肤胶原的透明化(图2C)。在皮下深层组织中,弥漫性和大范围的脂肪坏死伴有异物反应(图2D),为了鉴别诊断淀粉样变性,进行了额外的免疫组织化学(刚果红),结果为阴性。
图2
可能的发生机制
1 皮下油质瘤是由液体异物引起的异物反应,包括植物油,如棉子和芝麻油,病变通常不典型且外观怪异,油质瘤可能有无痛性肿块或伴有皮肤溃疡的疼痛、硬肿。患者可能有2-25年的无症状病变。在我们的病例中,患者的症状始于注射后大约30年。油质瘤在超声上显示囊性病变为低回声病变,伴有钙化的圆形高回声包膜病变。
2 在我们的病例中,所有的病灶在T2图像中都显示了两个乳房中的注射肉芽肿(图1B),然而,很难确定这是一个石蜡瘤还是一个油质瘤。镜下可见肉芽肿性炎症,有多个透明空泡和异物多核巨细胞,医生也不知道什么物质被注射到患者的乳房中。然而,病理结果与油质瘤非常相似,此外,考虑变色似乎更合理,因为皮肤变厚是侵入真皮浅层和皮下组织的异物反应的结果,而不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硬皮病)引起的皮肤损伤。
3 该患者在10年前有接受BCS后放射治疗的病史,在药物性和毒性硬皮病样疾病中,将她的病情诊断为油质瘤伴放射后纤维化是合理的。
4 总之,在有复杂病史的患者中,很难区分放疗后硬斑病和油质瘤,就像这个病例一样。此外,油质瘤的诊断可能具有挑战性。在这种情况下,患者既有放疗史,又有异物注射史,使得临床诊断困难。
参考文献
Lee, Han Shin et al. “Is it really post-irradiation morphea or oleoma of the breast?-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Gland surgery vol. 10,12 (2021): 3424-3430. doi:10.21037/gs-2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