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颈部筋膜的手法治疗

时间:2024-09-12 14:01:2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浅层筋膜的重要性

在临床上你最常见的问题是什么呢?很大的可能是颈部疼痛,并且也是最不舒服的。虽然颈部问题可能有很多原因,但当你处理颈部及肩部受限区域的浅层筋膜,你会发现效果是最好的。

不论是由深层关节的固定、姿势及错位、压力、受伤,或是其他原因,最好且最快的处理方式为分化以及延展包覆在浅层的筋膜。与身体的其他部分一样,当浅层被释放时,即便看起来是深层颈部问题也会解决。

其围绕着颈部及肩膀如同高领大衣或是手术颈圈,并且由许多筋膜复合而成。

图片

图片

颈部浅层筋膜(绿色),围绕颈部深层构造,如同颈圈或是风帽。其与脸部、颈部、肩膀、背部及胸部的筋膜相连

包含位于皮肤下方的浅层筋膜(背部之深层颈部筋膜、前部之浅层颈部筋膜)、及围绕在肌肉的筋膜(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舌骨下肌、背阔肌,) 。

图片

浅层颈部筋膜横切面

上述筋膜的上缘附着点都位于枕骨缘并汇集于脸部下方之筋膜,并且与肩膀、胸部及上背部筋膜合并形成下缘。如同袖口,其以颈部为中心围绕深层筋膜、肌肉及内脏结构。

颈部浅层拥有令人惊讶的厚度及弹性。当失去弹性或各层无法被分化,或与其他结构粘黏时(受伤、姿势性拉伤或其他原因所致。),会限制动作范围,破坏排列之平衡以及将结构捆绑一起。想象一下,穿上尺寸比较小的潜水衣做动作, 颈部之浅层可产生类似如此的动作的限制。

图片

颈部的浅层筋膜可以限制颈部、下颚、肩膀及胸部的动作,就像是穿太紧的潜水衣

然后将此区筋膜放松、延展及分化,可以有效地直接改善疼痛。在一篇超音波的研究里,用徒手筋膜手法做介入,发现颈痛与颈筋膜厚度成正比。而在另一篇超音波的研究发现,颈痛的患者其筋膜的滑动,会在筋膜处理完后有所提升。

评估浅层筋膜受限

尝试看看:请患者站姿,观察其转头至两侧。注意肩膀、颈部、胸口的浅层筋膜动作,是否有筋膜会随着头部或是颈部之转动而移动呢?或是看到一条紧绷的线拉扯着皮肤与浅层筋膜呢?这种筋膜紧绷被拉扯及缺乏分层的情况,通常会在动作的末段角度时观察到。

看一下前后面,再比较左右两侧的筋膜层,然后再观察患者的头,往上及往下看,可能会观察到因深层肌肉或是颈部关节,及上部肋骨等原因,让患者在动作时有不同感觉的受限。现在,我们先不要管其他原因,而是专注于浅层。

有的时候浅层筋膜之张力可以在皮肤上看到线性的拖曳感。

图片

评估浅层限制:筋膜的拉力可以在转头的时候看到拖曳感

在其他患者上,还会看到一片筋膜朝头部的旋转或是点头方向移动。通常会在颈部及胸部前方较薄之筋膜看到线性的拖曳感,这种一片筋膜移动的状态,通常会在较厚的背部后层筋膜看到。

如果真的在浅层很难找到受限处,你可以尝试请患者转动头部,然后用手去感受拖曳感。当患者在转动头部时,不管是视觉或触觉,记录任何不顺畅的地方。

当在执行主动动作下检测筋膜张力时,不要把深层构造的动作与浅层筋膜的动作混淆了。举例来说,你可以看到肋骨单独地往头端移动,或是肩膀往前突等等,有的时候肋骨及肩膀有夸张的不对称动作是正常的,这可能是深层构造或是范围较大的受限。

记录下这些动作的模式,但切记这些深层动作的受限有时是源于浅层,所以先处理浅层是合乎逻辑的。

放松浅层受限处

当你可以看到或是触摸到患者在移动头颈部出现的拖曳感时,即可做介入。在上层躯干有一些浅层筋膜的处理顺序:先处理上背部之后方受限处,最终处理前方受限区域,大部分的患者会感到较为平衡,这就是我们本章的使用顺序。

为什么要从背后开始并止于前方呢?因为大部分驼背的人,其头部都在冠状面向前突出,胸口的空间比起上背的空间较窄,胸口及肩膀前方的筋膜层通常比后方的筋膜紧绷。

当处理完由身体后方开始至前方的筋膜后,患者会感受到前方之宽度、长度以及自由度等的提升,并有助于姿势的平衡。

可能的例外有:如果患者的上胸椎曲线很扁的话,那么上述的处理顺序可能要相反,并且最后会希望背部之脊椎能尝试更多的弯曲。

桌边手法

请患者趴在床上,两手置于两侧,头垂出床外。桌子的边缘在胸骨下方1 ~2 英寸。患者位置可以调整至舒服即可。你不会想让患者在这个姿势下撑太久,但通常在感到不适之前至少可以撑个2~3 分钟。

当患者觉得比较舒服时,请患者做出头颈部的侧弯及旋转,过程去感受浅层组织。如此可以再确认你所找到的地方,并且与站立时正中姿势下比较筋膜的模式是否有所不同。在弯曲及伸直(上以及下)动作部分也须观察,过程中必须注意避免过度颈部伸直造成的压迫问题。

因为在此姿势下重力的影响皆不同,并且有时站立姿势的患者是观察不到这类模式的。通常此趴姿会让受限的浅层筋膜跑出来。

我们会用前臂作为分化较无弹性的筋膜层的工具;特别是离手肘约数英寸的尺骨 。

图片

桌边手法处理上背部及肩部浅层筋膜。虽然比较安全,但头放低的位置下,会有一些相对禁忌症:高血压、青光眼、中风病史、眩晕或急性鼻窦炎

轻柔的在你看到或感觉到受限之处下定点加压。不要用润滑油或是乳液;摩擦力会优于压力,并且帮助我们去放松接触到的筋膜层。而且我们也不做滑动并且与被动地抚摸是不同的,患者必须要主动动作参与来分化筋膜层与增加延展性。

当你的前臂已定位在受限处,请患者的头转动并远离正在处理的那侧,去感受被你压着的筋膜,在头部转动时拉扯的变化。想象一下,你正在帮助患者延展及放松如同潜水衣般的外层筋膜。

或者,在放松背部下方时可以请患者抬高或放低头部(伸直及弯曲颈部和脊椎)。你会发现,此技巧在肌肉离心收缩的时候很有效,所以会请患者放低他的头。

记住,此姿势如持续数分钟后患者通常会感到不适。虽然比较安全,但头放低的位置下会有一些相对禁忌症,如高血压、青光眼、中风病史、眩晕或急性鼻窦炎。

桌边手法

适应症:

  • 颈部、肩膀或是背痛。

  • 动作受限或是僵硬。

  • 转动颈部时有明显的筋膜卷曲或拖曳感。

目的:

  • 增加筋膜层分化、弹性及滑动。

  • 作为深层颈部处理之前置作业。

说明:

  • 患者趴姿,头与颈部舒服地垂出床缘;床缘应该在锁骨之下。

  • 利用比较平坦的前臂,大约手肘外数英寸的尺骨,固定筋膜层。请患者做主动动作。

动作:

  • 颈部主动旋转、点头、和(或)执行侧弯。

注意事項:

  • 避免颈部过度伸直造成不适提醒患者在抬头时保持颈部延伸。

  • 禁忌症包括非控制的高血压、青光眼、中风之病史、眩晕、急性或不稳定之颈部伤害(包括热挥鞭伤),或急性鼻窦炎。

  • 注意患者是否不适,并注意此姿势只能维持2~3 分钟。

颈部/胸肌筋膜手法

在分化背部及肩膀后方之浅层筋膜后,扩大并持续这类的处理,放松任何在上胸部及肩膀前方之受限处。

要放松前部受限处时,用手掌或是手指腹(尖)去固定肩膀、胸部及颈部前方之筋膜 。然后请患者主动动作来放松你所看到及触摸到的地方。

针对转动头部所发现的受限处用手掌做介入是很有帮助的。但切记不要想用手掌摩擦、滑动或是按摩胸口深层肌肉。只需要轻柔地固定胸部外层的点,然后请患者主动移动头部。

图片

在颈椎/胸肌筋膜手法上可以用手掌或指腹去固定的胸肌筋膜

相对于手掌的介入,手指指尖可以处理比较特别的地方,手指倾向圆弧形,而且手指头的精细动作可以感受所看到的受限处。朝动作方向推动你手指从弯曲到伸直让筋膜放松。

无论是用手指指尖还是手掌,要去感受拖曳感,不要做滑动以及对胸肌、肋骨、胸肋间做向下挖的动作,因为真皮层及浅层筋膜在皮肤上,肌肉骨骼则在下方。

动作:如同桌边手法,请患者慢慢地将头转向另一侧,藉由头部的动作去放松你按压的方向。想象一下你是在帮助患者放松其内部如同潜水衣般的浅层筋膜。

可以在你处理的地方,进一步让患者的阔颈肌收缩。尝试以下叙述——转动头部,以及做鬼脸直到你能感受到一条连到胸口的胸肌筋膜。

用你的手去固定靠近胸口的地方,可以请患者重复执行鬼脸的动作,颈部前方及胸肌筋膜的紧绷处放松 。当你固定下方支点时,请患者收缩及放松阔颈肌可以有助于你处理到受限处。

图片

阔颈肌主动收缩,会很像做鬼脸,可以增加颈部及胸口前方筋膜的分化以及延展性

颈部/胸肌筋膜手法

适应症:

  • 颈部、下颚、脸或肩膀疼痛。

  • 颈部、下颚、脸、胸口及肩膀动作受限。

  • 颞腭关节(TMJ) 疼痛或是错位。

  • 斜颈症或姿势综合征。

  • 在颈部旋转、手臂动作或呼吸时会看到筋膜卷曲或拖曳感。

目的:

  • 增加筋膜层的分化、延展性及滑动。

  • 作为颈部、肩部、脸部或胸部深层处理的前置处理。

说明:

  • 用手掌缘去固定肩膀、胸部及颈部前方之浅层筋膜。

  • 用微弯的手指头去勾住,以及处理更多的浅层区域。

  • 请患者缓慢的动作,过程中可以等待其筋膜的放松。

动作:

  • 慢、主动颈部转动。

  • 做鬼脸、皱眉、嘲笑的方式活动阔颈肌,去感受这些动作所带动活动不佳的筋膜。

完成

当你完成颈部及躯干前后的外层筋膜时,再看一次患者转动头部的情况。如果你有耐心看完,会发现外层的拖曳感以及拉扯感会减少,而且更流畅、活动度更大。患者通常表示动作更轻松、更自由,头部更轻盈、更直立。

然后你一样锁定外层,下一步就是处理颈部、肋骨、脊椎的深层,可以在同一次介入或是下次介入。此时深层处理会更简单,更有效益以及延续更长。

或是你可以在身体其他地方处理之前提到的手法,如腰部、肢体或是髋部。你可以在其他章节知道手法运用。同时,保持探索的心态去了解当你放松完其他地方会发生什么事情。

上一篇: Environ Int:多达63项研究显...

下一篇: 降糖减重更胜一筹,研究揭示GLP-1类双...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