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房颤消融,同期杂交效果更好!阜外医院郑哲、姚焰团队Europace随机对照研究

时间:2024-09-10 23:00:1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年心律失常住院患者(出院主要诊断或出院其他诊断包含心律失常)为832万例,房颤/房扑居第一位,占比为33.4%。

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失败或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耐受的房颤患者,通常建议通过导管消融来控制心律。而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难治且导管消融也失败或有明显导管消融失败危险因素的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患者,应考虑胸腔镜下外科消融,以长期维持窦性心律。

然而,对于难治性房颤(长程持续性房颤或心房扩大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房颤发生和持续机制更复杂,无论是导管消融还是胸腔镜下外科消融,对于维持窦性心律都比较困难。

9月3日,阜外医院郑哲、姚焰团队发表在Europace上的一项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在难治性房颤患者中,与单纯胸腔镜下外科消融相比,同期杂交消融,即胸腔镜下外科消融术后再进行导管标测和心内膜消融,术后1年可以达到更好的无房颤状态。

在该研究中,难治性房颤定义为长程持续性房颤或左心房内径>50 mm的持续性房颤。

该研究于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共纳入100例难治性房颤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入同期杂交消融组和单纯胸腔镜下外科消融组(各50例),此后两组分别有1例和2例患者退出研究。同期杂交消融组2例患者接受胸腔镜下外科消融手术,另有2例患者接受开胸Cox迷宫消融手术。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8.5岁,81%为男性,其中17%为持续性房颤,83%为长程持续性房颤,平均左心房内径为50.1 mm。

在单纯胸腔镜下外科消融组中,术后12.5%的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12.5%的患者转为房扑,75%的患者仍维持房颤。

而在同期杂交消融组中,45例患者接受电生理标测和心内膜导管消融。胸腔镜下外科消融术后,17.8%的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11.1%的患者转为房扑,71.1%的患者仍维持房颤状态。同期导管消融术后,66.7%的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33.3%的患者仍为房颤或房扑状态。

术后12个月随访,同期杂交消融组和单纯胸腔镜下外科消融组中分别有71.4%和45.8%的患者无需抗心律失常药物而维持窦性心律(OR=2.955,P=0.014),分别有75.5%和52.1%在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情况下维持窦性心律。

敏感性分析进一步证实,同期杂交消融组中维持窦性心律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单纯胸腔镜下外科消融组。

此外,术后12个月随访,与单纯胸腔镜下外科消融组相比,同期杂交消融组患者房颤负荷(7天心电图连续监测中房颤总发作时长所占的比例)较低(14.8% vs. 30.2%, P=0.048),左心房内径缩小得更明显(5.53 mm vs. 3.27 mm, P=0.037);两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有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均有所改善,但均无统计学差异。

两组的手术并发症相似(8.2% vs. 2.1%, P=0.362)。12个月随访期间两组未发生死亡、中风、大出血事件,单纯胸腔镜下外科消融组1例患者发生内脏动脉栓塞。

在该研究中,持续性房颤是指持续时间>7 天的房颤,包括至少7天后通过药物转复或电复律被终止的房颤发作。长程持续性房颤是指在决定采取节律控制策略时房颤持续时间已≥1年。

来源:

[1]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概要[J]. 中国循环杂志, 2024, 39(7): 625-660.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4.07.001

[2] Comparing simultaneous hybrid ablation with stand-alone thoracoscopic surgical ab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non-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EP Europace, 3 September 2024

上一篇: 揭秘!慢性乙肝患者基线病毒载量:HBeA...

下一篇: 北京化工大学侯毅/张沛森团队《ACS N...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