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胆固醇”降低可达85%!最新科学声明:2大策略助力中风患者降脂治疗
时间:2024-06-16 18:00:0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缺血性卒中(IS)患者是卒中再发的高危人群,这些患者在短期和长期随访期间均存在较高的卒中复发风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通常称为“坏胆固醇”)水平增高是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血脂管理是卒中二级预防的重要干预措施。《中国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长期管理科学声明》于不久前发表,《医学新视点》对其中的相关推荐建议进行了整理。
中风患者LDL-C靶目标值和血脂管理方案建议
-
根据危险分层确定LDL-C靶目标值,考虑为动脉粥样硬化性IS/TIA患者,属于极高危或超高危。极高危患者降脂靶目标值为LDL-C<1.8 mmol/L且较基线水平降幅≥50%(1类推荐,A级证据);超高危患者降脂靶目标值为LDL-C<1.4 mmol/L且较基线水平降幅≥50%,以降低卒中和心血管事件风险(2a类推荐,C级证据)。
-
根据基线LDL-C水平确定起始治疗方案,预计高强度他汀类药物能够将LDL-C降至靶目标水平,采用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1类推荐,A级证据);预计无法达标,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其他降脂药物治疗,包括胆固醇吸收抑制剂(1类推荐,A级证据)和(或)PCSK9抑制剂治疗(2a类推荐,B级证据)。
-
根据起始治疗方案,LDL-C能够达标的患者继续当前的治疗方案,不能达标的患者,建议使用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1类推荐,B级证据)和(或)PCSK9抑制剂(2a类推荐,B级证据)。
-
出现他汀类药物不耐受或他汀类药物使用禁忌的患者,后续降脂治疗建议更换非他汀类降脂药物,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PCSK9抑制剂(2b类推荐,B级证据)。
有研究显示,将LDL-C水平降至<1.8 mmol/L,可使卒中复发风险显著降低34%。而将LDL-C水平降至<1.4 mmol/L,可进一步带来显著获益。
在治疗方面,他汀类药物是降胆固醇治疗的基石,对于通过他汀类药物治疗LDL-C达标的患者,可继续维持原有他汀及剂量长期治疗,并定期随访;而对于通过他汀类药物治疗LDL-C仍未达标的患者,临床中可联用非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以进一步降低LDL-C。这些药物包括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依折麦布)和/或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小干扰RNA inclisiran等)。
结合既往研究显示,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可平均降低LDL-C幅度达50%,高强度他汀类药物联合依折麦布可平均降低LDL-C幅度达65%,PCSK9抑制剂平均降低LDL-C幅度达60%,高强度他汀类药物联合PCSK9抑制剂平均降低LDL-C幅度达75%,高强度他汀类药物联合依折麦布及PCSK9抑制剂平均降低LDL-C幅度达85%。
重点IS及TIA患者血脂管理建议
1. 血管内治疗后患者的血脂管理
合并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程度≥70%或颈动脉狭窄程度≥50%)的IS或TIA患者,如接受急性血管内治疗或曾接受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支架成形术治疗,建议LDL-C<1.4 mmol/L,非HDL-C<2.2 mmol/L(2a类推荐,C级证据)。
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外血管狭窄是IS/TIA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管内治疗是这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不过患者在接受该类治疗后仍然面临着未来血管事件的高复发风险。血管内治疗后进行规范的血脂管理是重点的预防措施之一。有研究显示,在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外血管狭窄患者中,随着LDL-C水平的降低,血管事件发生率也会随之降低。
2. IS及TIA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管理
-
对于合并糖尿病的IS或TIA患者,LDL-C应控制在<1.4 mmol/L(2a类推荐,C级证据)。
-
对于IS或TIA合并糖尿病者,若LDL-C达标后仍有TG增高或非HDL-C不达标,考虑联合贝特类药物等降低TG水平(2b类推荐,C级证据)。
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脂异常的发生率较高,且血脂异常是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使用他汀类药物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降脂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对IS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在强化血糖的同时进行积极的降脂治疗。
3. IS及TIA合并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的血脂管理
-
成人FH伴IS/TIA及其他ASCVD危险因素者,LDL-C靶目标值应<1.4 mmol/L(2a类推荐,B级证据)。
-
儿童及青少年(<18岁)FH伴临床ASCVD者(包括IS/TIA),LDL-C靶目标值应<1.8 mmol/L且较基线降幅≥50%(2a类推荐,C级证据)。
FH是脂蛋白代谢异常所致的遗传性疾病,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FH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可能是因为其长期存在LDL-C高水平状态。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欧洲动脉硬化学会(EAS)共同发布了血脂异常管理指南,该指南将FH患者合并ASCVD或其他高风险因素人群定义为极高危人群,建议LDL-C靶目标值为<1.4 mmol/L或至少将LDL -C降低50%。
小结
总的来说,降脂治疗策略对于IS/TIA患者的预后管理非常重要。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的LDL-C基线水平和靶目标值,采取合适的降脂治疗策略。
参考资料
[1] 中国卒中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与促进分会, 《中国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长期管理科学声明》编写组. 中国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长期管理科学声明[J]. 中国卒中杂志, 2024, 19(4): 440-451.
[2] Xie X, et al., (2023).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ies and Causes in Minor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 Prespecified Analysis in the CHANCE-2 Trial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3 Aug 7]. Stroke, doi:10.1161/STROKEAHA.122.042233
[3] Sabatine MS, et al., (2017). Evolocumab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N Engl J Med, doi:10.1056/NEJMoa1615664
[4] Schwartz GG, et al., (2018). Alirocumab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N Engl J Med, doi:10.1056/NEJMoa1801174
[5] 上海卒中学会缺血性脑卒中强化血脂管理上海专家建议专家组. 缺血性脑卒中强化血脂管理上海专家建议[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2, 30(2): 1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