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谈| 此“痣”非彼痣,警惕身边的“黑色杀手”

时间:2024-06-09 22:00:3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导读

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现实生活中不少人谈“痣”色变,担心自己患上这个“黑色杀手”——恶性黑色素瘤。黑色素瘤是一类起源于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近年来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均不断上升。与此同时,针对黑色素瘤的新药和新疗法也在不断涌现,其疗效和安全性也备受瞩目。

恶性黑色素瘤通常具有不对称性、不规则的边界,不均匀的颜色、直径>6 mm以及不断变化的特点,但临床中也会出现其他变异类型的黑色素瘤,尽早诊断及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除了临床表现外,病灶活检也是诊断黑色素瘤的重要途径,常规推荐切除活检,对于颜面部、手掌、足底、耳、手指、足趾或甲下等部位的病灶,或巨大病灶的患者推荐采用切取活检和穿刺活检。基于此,再结合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大部分可明确诊断及分期。

目前,黑色素瘤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全身治疗。大部分早期黑色素瘤通过外科治疗后可痊愈,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放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全身治疗则主要包括系统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针对携带BRAF V600突变的患者,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的“双靶”组合是一线治疗选择之一,安全性可控。

总之,对黑色素瘤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患者预后及生存的关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一篇: 病例分享 | 卵巢无性细胞瘤

下一篇: NPJ:首例原发性EGFR 19del/...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