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生存期近17个月!BMJ:这类胃癌患者治疗获益更大,死亡风险更低

时间:2024-05-30 15:00:4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全球新诊断的胃癌中,约75%来自亚洲。在免疫治疗出现之前,晚期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的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策略是铂类联合氟尿嘧啶化疗,但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很少能超过12个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的问世改变了这类癌症的治疗模式,如抗PD-1抗体联合化疗策略,但纵观既往亚洲和全球其他地区相关Ⅲ期临床试验结果却并不一致。因此,对于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的治疗,仍需补充更多循证医学证据来解答这些尚存争议的临床问题,如抗PD-1抗体+化疗究竟能不能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治疗效果又是否与PD-L1的表达情况有关?

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团队报告了RATIONALE-305研究的结果,表明抗PD-1抗体tislelizumab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可获得更高的总生存期,且安全性可控。该研究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

图片

截图来源:The BMJ

研究人员将患者以1:1的比例分配至研究组(tislelizumab+化疗,501例)和对照组(安慰剂+化疗,496例)。最终分析时(截止2023年2月28日)中位随访时间为13.2个月。意向治疗人群中

  • 研究组总生存期优于对照组(15.0个月 vs. 12.9个月,HR=0.80,95%CI:0.70~0.92,P=0.001);18个月的总生存率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42% vs. 33%);24个月总生存率也是如此(33% vs. 23%);

  • 研究组无进展生存期优于对照组(HR=0.78,95%CI:0.67~0.90);

为明确治疗效果是否与PD-L1的表达情况有关,研究人员根据PD-L1表达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析,最终分析时发现,经过为期17个月的随访,在PD-L1 TAP评分≥5%的患者(546例,占比为55%)中

  • 研究组总生存期显著高于对照组(16.4个月 vs. 12.8个月,HR=0.71,95%CI:0.58~0.86);

  • 研究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高于对照组(HR=0.68,95%CI:0.56~0.83);

安全性方面,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97%和96%的患者报告了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其中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分别为54%和50%,最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降低、贫血等。

总之,对于既往未经治疗的HER2阴性晚期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而言,相比于安慰剂+化疗的方案,tislelizumab+化疗的方案可使患者获得显著总生存期获益。无论是意向分析人群还是PD-L1 TAP评分≥5%的人群,接受该方案的患者18个月和24个月的总生存率均较高,且两类人群的死亡风险分别下降了20%和29%。

参考资料

[1]Qiu MZ, Oh DY, Kato K, et al. Tislelizumab plus chemotherapy versus placebo plus chemotherapy as first line treatment for advanced gastric or gastro-oesophageal junction adenocarcinoma: RATIONALE-305 randomised, double blind, phase 3 trial. BMJ. 2024 May 28;385:e078876. doi: 10.1136/bmj-2023-078876. PMID: 38806195.

上一篇: 肿瘤诊疗的智慧引擎:十个常用公式助力医生...

下一篇: 方文峰教授:复发转移鼻咽癌的综合治疗进展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