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上级医生放弃的病人,住院小医生却救活了!怎么看?医生:救活后出现后遗症咋办?医生抢救时间普遍超过30分钟

时间:2023-12-11 11:41:1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上级医生放弃的病人

小医生拼尽全力抢救,竟然救活了!

近期,医生赵路(化名)分享了自己在值夜班时遇到的一件抢救事件,其面临的两难抉择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

赵路表示,那是一个凌晨五点半的早上,刺耳的值班手机铃声响起,救护车出车接了一个年轻女性,血透病人,呼吸困难,意识模糊,而且家境困难。随着电梯开门,同事等一行人推着车床匆匆奔向抢救室,病人浮肿苍白、眼神失色、体型肥胖、叹气样呼吸,监护仪上血压测不到,血氧很低,心率才40多

经过简单交接病情,了解到患者是单亲家庭、离异年轻女性,已经血透了好些年了,因身体虚弱无法工作,靠60岁的老母亲做点零工维持生活,家庭贫困,所以近2个月停止了血液透析治疗,一个星期前已经出现呼吸困难、全身浮肿……简单交接了一下,同事就投入下一个出车任务去了。

图片

医生立马组织起了抢救,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强心、升压、反复除颤、开放深静脉通道、抽血送检、呼叫二线值班医生协助抢救。时间一分钟一分钟的过去了,病人的心率、血压时有时无,始终难以维持下去,很快就已经超过最佳30分钟的抢救时间了,超过这个时间,抢救成功的概率就很渺茫,即使抢救回来,其后遗症可能也会明显增多,更不要说之后可能面临的感染大关、内环境严重紊乱、缺血缺氧性脑病……

趁二线的值班医生接手胸外按压的空隙,医生立马找到抢救室外病人的母亲,把病情用尽量简洁易懂的话告知了她,让她给个答复,是继续抢救,还是现在放弃抢救,让病人顺其自然地走。病人的母亲显然还不能接受,仍然希望医生继续尽力抢救,于是医生又回身继续加入抢救中。

过了很久,上级医生看了看时间,对底下的一群小医生和护士说道:“已经抢救了一个多钟了,病人的心跳依旧不能维持,再去跟家属谈谈病情,是时候该放弃了……”

冬天的气温有点冷,但此刻赵路医生全身的衣服都湿透了,长时间的心肺复苏和高度紧张的心情让他的身体格外疲惫,他的耳边有两个声音,不断地在激烈争吵,一个说声音在说:“放弃吧,这是对她的解脱,不要去徒增痛苦,长痛不如短痛,收手吧!”另一个声音在说:“再坚持一会儿吧,也许奇迹就出现了,这毕竟是一个生命,这么轻易就放弃了,是不是有点草率了?

医生再一次走到家属面前,把情况简单地说给她听:“我们确实尽力了,但病情很重,心跳维持不住,抢救的希望非常渺茫……您要不进去看一眼,如果没什么意见,我们就让她顺其自然地走吧,您看好吗?”

这话说完,家属点了点头,然后就是一场痛哭。

这时候,抢救室里只剩下赵路和值班的护士在做收尾工作。他望着病床的患者,脑中始终回荡着家属那凄厉的哭声。

他说:“从医以来,我参加过大大小小不少的抢救,其实对这种场面应该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此时我竟然鬼使神差地继续做起了心肺复苏,搭班护士不解地望着我说:‘家属不是已经放弃了吗?你在干什么?’我静静地做着心肺复苏,脑中回荡着一个念头:再坚持10分钟,再坚持10分钟吧!在这一个多钟的抢救中,患者的心跳、血压是有恢复过的,只是坚持不住。再试一次吧,如果还不行,我也问心无愧了!不知道过了多少分钟,突然心电监护出现了规律的电波提示音,患者再一次恢复心跳!虽然心跳还很慢,但是监护上波形是规律的跳动,是窦性心律,于是我赶紧吩咐护士将肾上腺素和阿托品各静脉推注一支,又过了大约5分钟,心跳在100多次每分钟间维持住了,而且没有继续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血压和血氧也逐渐上来了!”

“又过了大约10分钟,患者的心跳、血压、血氧终于维持住了!我有点不敢相信,但真的维持住了,此时欣慰中又带着点不知所措,不知道这么硬把她从鬼门关上拉回来对不对?此时,抢救室外的上级医生发现我们这么久没出来,于是进来看看怎么回事,他也不敢相信眼前的情况,于是跟我了解一下情况后说:‘既然你都已经把她从鬼门关拉回来了,那就再努力一把吧,医者仁心,问心无愧……’随后,导师意味深长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就把剩下的战场留给了我。”

随后,医生们联系了医务科,争取到机会给患者进行了床边血透,纠正内环境严重紊乱,再到后面恢复意识、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扛下感染大关、给患者争取到公益基金解决医疗费用……事情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出奇的顺利,直到看着病人康复出院,赵路心里才终于踏实了,原来,坚持其实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争论极大,奇迹不会次次发生

家属都已经放弃了,

还有必要再抢救吗?

这个事情引起了医生们很大的争论,原因就是患者抢救了一个多钟头,家属也接受了救不活的现实,但是,就在没有希望的同时,年轻医生凭着内心的火热,不顾一切施加心肺复苏,最后竟然又救活了。

我们真的很难评价这件事到底做得对不对,救不活,医生尽力了,这没毛病;救活了,如果后续出现其它问题,只求一个无功无过也就是了。

在急诊科工作了几十年的陈医生对此有自己的见解,他表示:“你多抢救几个患者就知道,我可是隔三差五地按,在急诊科工作按了二十多年,都超过一个小时了,这种事人生遇到的机率万分之一也没有,只是侥幸而已,不能把侥幸当常态。急诊科医生最怕的就是宣布死亡,家属总认为还有奇迹不肯放弃,或者等某某亲人从很远的地方过来再看一眼。宣布死亡之后,家属说死者体温还是热的,要求我们医生进行再抢救,像抢救多少多少时间出奇迹了,活了,这种事情,概率极低,真碰到了我们也不会向外张扬的,只会放在自己的心里,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不是我们技术好,真的只是运气而已!遇到这种事,超过30分钟可以不再抢救,即使真的救活了,未来也会有严重的后遗症!”

广东一名医生经过思考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勇气可嘉,但不值得推广,尤其在如今这个大环境下,抢救回来后生活质量有保障还好说,万一抢救回来是植物人状态,那就很棘手,家属愿意继续承担医疗费用及护理费用吗?这是一名离异的患者,和老母亲相依为命,到了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的阶段,即便勉强救活了,未来的高昂治疗该怎么办?如果让她们以后的生活变得非常艰难,家属会不会怨恨医生呢?

虽然有很多争论,但也有部分医生坚定表示,医生当时只做决定,未来的事只有老天知道,也不用管家属以后会怎样怎样,医生的使命就是不顾一切抢救生命,只要能救活一条命,哪怕未来患者变成植物人,也是要抢救的。

湖北一名医生就曾抢救过一个新生儿,一边做心肺复苏,一边趁着抢救间隙和家属谈话,和家属讲了各种大脑缺氧后的后遗症,事先表明即使抢救回来可能也是脑瘫,但家属还是不愿意放弃,医生们就一直做心肺复苏,足足三个小时。最后救了回来,虽然小朋友现在生长发育落后,但家属也没有责怪医生。

很多家属要求抢救超过1小时

30分钟的底线还守不守?

山东青岛某医院一名急诊科医生反应了一种情况:“我抢救过无数的患者,我发现患者家属能接受长辈的去世,但完全不能接受白发人送黑发人,可能我们爱自己的子女要远远超过自己的父母!抢救父母长辈时,到了30分钟,我们对家属表示救不过来了,几乎所有家属都能轻松接受,但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家属会要求继续抢救,甚至会要求抢救3小时、4小时,基本都超过了1小时。可以说,30分钟的最低时间线已经名存实亡,因为我们抢救病人的时间基本都远远超过了30分钟。

医院抢救病人时,通常从呼吸心跳停止起,抢救30分钟后,若监测不到任何生命体征,心电图提示一条直线,无电生理活动,则可宣布临床死亡,这是业内一条无需争论的条例。

当呼吸心跳停止后,机体的生命活动已经停止,但是机体组织内微弱的代谢活动仍在进行。在停止后4~5分钟或稍长时间内,机体内尚存少量氧,还能保持最低的存活状态,如果使用人工呼吸机,心脏按压、心脏起搏器等急救措施,生命尚有复苏的可能。

图片

研究认为,人脑耐受缺氧的“临界时限”是4~6分钟,并认为在心跳停止3~4分钟后被救活者常有永久性的脑损害。当然这并不绝对,临床上曾有患者心脏骤停发生后经1小时、2小时持续CPR而复苏成功的文献报道,甚至有经3小时长程持续CPR而完全康复的医学奇迹。

现阶段,在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对于送来急诊的患者,医生评估后立即告诉家属患者已经死亡,家属是不能接受的,通常医生还会抢救30分钟,用30分钟的时间让家属慢慢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所以,抢救30分钟是必须的,但对于家属要求抢救2小时、3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要不要遵从呢?

这就需要多方面考虑:1、如果患者比较年轻、平时身体健康,猝然死亡,家属一时难以接受这一生死离别的残酷现实,医生可以继续抢救,万一有奇迹呢?2、评估患者死亡时家属在不在现场,如果能联系到的家属正在赶来的路上,那就可以一直抢救下去;3、无论患者在院外停止呼吸心跳的时间是多久,到了医院仍需要积极抢救30分钟,不要放弃任何一个生的机会;4、其他社会问题等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评估。

很多时候,宣布患者临床死亡仍然继续抢救,虽然表面上毫无意义,但实际上还是有意义的,至少对死者家属来说是一种“关怀和安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如果是你,患者被宣布死亡之后,你还会继续抢救吗?

撰文 | 阿拉斯加宝

编辑 | 阿拉斯加宝

上一篇: Animals (Basel) :组织多...

下一篇: Blood:中山大学刘斯洋等合作揭示妊娠...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