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IO-102研究最新OS数据在2023 ESMO ASIA公布,贝福替尼二线治疗中位OS高达31.5个⽉!

时间:2023-12-05 12:32:3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编者按:任何癌症的治疗目标均为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和(或)提高生存质量,因此,OS一直以来都是国际公认判断治疗疗效的主要终点指标,特别是在肿瘤临床试验中,被誉为疗效评价的“金标准”。

图片

在2023 ESMO ASIA大会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简红教授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公布了的IBIO-102研究OS数据。结果显示:贝福替尼用于既往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进展后EGFR T790M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二线治疗,75~100mg剂量组的中位OS高达31.5个月,为中国NSCLC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获益。

IBIO-102研究

图片

T790M突变是第一代和第二代EGFR-TKI治疗后的主要获得性耐药机制。贝福替尼是一种新型的第三代EGFR-TKI,IBIO-102研究是一项单臂、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陆舜教授牵头完成。研究评估了贝福替尼在既往一代/二代EGFR-TKI耐药后产生T790M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证实,对于经治并确认为EGFR T790M阳性的NSCLC患者,贝福替尼显示出有利的PFS获益和可控的安全性,相关数据于2022年7月10日在国际著名肿瘤学期刊《胸部肿瘤学杂志》在线发表。

研究设计

IBIO-102研究是一项Ⅱ期单臂临床试验,探索了贝福替尼在既往一代/二代EGFR TKI耐药后产生T790M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

图片

基线情况

研究中入组患者随机进入队列A(n=176)和队列B(n=290),队列A接受50mg贝福替尼口服QD治疗,队列B先接受一个周期(服药21天,每日一次)75mg贝福替尼口服QD治疗,如果第一治疗周期(21天)中没有预定义的≥2级的血小板减少或头痛,则贝福替尼剂量将增加到100mg,否则,贝福替尼剂量将保持在75mg,直至出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

图片

研究结果

该研究入组患者100%为中国NSCLC患者,初步数据显示,贝福替尼具有可观的总体疗效,截至2021年8月15日,IRC评估的ITT人群ORR为67.6%,DCR为94.8%,其中升至100mg剂量患者ORR高于维持75mg剂量患者(71.2% vs 57.7%)。IRC评估的ITT人群中位PFS为16.6个月,其中升至100mg剂量患者中位PFS为17.9个月,创相同治疗情境下三代EGFR-TKI治疗NSCLC最长PFS,为T790M突变患者带来长期PFS获益。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8.0个月,颅内疗效显著,105例基线有脑转移受试者中,中位iPFS尚未达到。其中,34例基线有脑转移靶病灶的患者IRC评估的iORR达到55.9%,iDCR为97.1%。安全性方面,绝大部分患者可耐受贝福替尼治疗,不良反应多为1级或2级。

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简红教授在2023 ESMO ASIA大会上公布了该研究最终OS数据,数据截止日期为2023年5月31日,结果显示:

①贝福替尼在两个剂量组中均表现出显著的疗效,队列B(75~100mg)的总体和颅内疗效更佳。

图片

图1  50mg(队列A)、75-100mg(队列B)的OS

②值得注意的是,贝福替尼在队列A(50mg)与其他第三代EGFR-TKI相比提供了相当的OS获益,而队列B的OS获益更大。贝福替尼75~100mg剂量组的中位OS随访时间为36.7个月(95% CI: 35.9-37.9),中位OS为31.5个月(95% CI: 26.8–35.3),表1。

图片

表1 50mg(队列A)、75-100mg(队列B)的中位OS结果

③贝福替尼表现出与既往一致的良好的安全性,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

④贝福替尼在经治并确认为T790M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包括有脑转移的患者中,保持了其显著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ORR、DCR、PFS、DoR、iORR、iPFS数据如表2所示。

图片

表2  50mg(队列A)、75-100mg(队列B)的疗效结果

上一篇: 干货|生物医学材料在宫腔粘连及内膜损伤修...

下一篇: Haematologica:新药时代MM...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