碍眼的“富贵包”,这样来消除它

时间:2023-10-21 23:37:3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有没有人跟你说过你脖子后鼓了一个“大包”,或者是你有没有看到过别人颈部有一个“大包”。这个“包”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富贵包”,因其常出现在比较富态的人身上而得名。

图片

一、富贵包是什么

富贵包,多是指在颈胸交界处脂肪堆积形成的包块样凸起。

富贵包如何形成

  • 当骨骼开始退化,在第七颈椎向后凸出时,就会形成富贵包。

  • 如果身体比较肥胖,脂肪堆积在第七颈椎,也可能会造成富贵包。

  • 此外,如果坐姿、站姿长期不正确,比如经常低头玩、工作、看手机等,就容易形成富贵包。研究发现,头部每前倾10°,颈部后侧的张力就会增加3倍!

图片

  • 中医认为,如果阳气渐衰、代谢速度缓慢,就可能会导致第七颈椎的气血经络走行不畅,从而引起富贵包。

健康人是不出现富贵包的,富贵包是位于皮下的脂肪组织,富贵包并不等于颈椎病,但是通常会影响颈椎的恢复,引起颈部疼痛。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富贵包是颈椎病的预警。

二、富贵包的症状

典型表现

颈后突起的大包,影响体态,使脖子看起来又粗又短。

图片

伴随症状

  • 富贵包会增加肩颈肌肉张力,长时间保持此种体态会使肩颈肌肉经常性酸痛、僵硬。

  • 上背部广泛性酸胀不适

  • 出现类似颈椎病症状的头晕、健忘以及手臂发麻

  • 出现胸闷、心慌、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交感神经激惹症状

此外,出现富贵包的人群,多数会伴随有头前伸、含胸驼背等异常姿态问题。

三、富贵包相关的重要肌肉——夹肌

头夹肌起于项韧带下部、C7~T4椎体棘突和棘上韧带,止于乳突和上项线外侧1/3。

颈夹肌起于T3~T6 椎体棘突,止于C2~C3 椎体横突后结节。

其功能是一侧收缩使颈部向同侧旋转和同侧侧屈;两侧同时收缩使头颈部后仰。

图片

图片

注意:“颈后大包”的解剖位置,也刚好位于颈胸交界处棘突附近。

而头夹肌一旦受损,一个很典型的症状就是——“颈后大包”。

而头颈夹肌的损伤主要与我们日常生活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比如:

  • 长期低头玩手机

  • 半躺在床上玩电子产品

  • 探着脖子用电脑办公

  • 高枕睡眠等不良习惯

另外,头夹肌长期疲劳损伤,还可导致头痛,表现为中医肝经的“巅顶痛”。

颈夹肌损伤还可表现为“眼后痛”。感觉疼痛区域在眼睛后方,十分难受,以及肩颈拐角的位置疼痛也十分常见。

图片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富贵包根据既往病史,以及临床表现和相关辅助检查可以确诊,如长期低头看手机和电脑或者有颈椎病病史,出现后背颈胸交界处的脂肪增生性包块,可以初步判断为富贵包。

此时,可以进一步进行X线检查和MRI检查确定病情具体情况,如进行影像学检查显示C7~T1椎体棘突有质地坚韧的包块突出即可诊断。

2.自测

①触诊

在放松状态下,用手指摸一下颈部后侧是否有明显的凸起。

②靠墙站立

双脚打开,与肩同宽,身体背部、臀部、双腿贴于墙上,若头颈部不能贴墙,且颈后部又有明显凸起,则说明有富贵包;若头不能贴墙,但没有明显凸起,虽可能没有富贵包,但脊柱可能也是不正常的,需进一步诊治。

图片

3.鉴别诊断

富贵包需要与颈后部脂肪瘤进行鉴别。两者均可表现为颈后部包块,可通过MRI等鉴别。

五、消除富贵包的训练

1.靠墙站收下巴——让头回位

双腿打开呈肩宽,靠墙站立,延展脖子后侧,可以用食指辅助推下巴向后,头靠墙,保持整个背部与头部紧贴墙,保持5~8分钟。

图片

2.延展胸椎,拉伸胸部肌肉

富贵包的形成一般都伴随着头前倾,上交叉综合症,胸椎后凸,因此延展胸椎打开胸腔也非常重要。

可以利用墙角或者是门,弓步双手臂推墙面,身体向前,辅助打开胸腔,注意一定要在脊柱延展的前提下推墙。

图片

3.放松上背部肌肉

可以采用泡沫轴来自我放松,仰卧上背部在泡沫轴上,屈双膝,双手抱住头部后侧,前后滚动,直到放松上背部肌肉以及筋膜组织。

图片

4.练习肩胛骨的内收

靠墙山式,双手向两侧打开,屈手肘成“招财猫”的样子,慢慢的伸展手臂向上,然后再向下,手肘内夹,肩胛骨相互靠拢,保持5~8个呼吸,上下重复练习。

图片

5.抗阻练习加强力量

端坐在椅子上,双腿分开与髋同宽,将弹力带套在头部后侧,双手拉住弹力带两端,吸气延展脊柱,呼气双手拉弹力带与颈部形成抗阻力量。

图片

6.灵活肩颈部位的练习

将双手臂向上举起,身体向左侧侧弯,或者双手向后打开,让肩颈部位的关节肌肉运动起来。

图片

7.调整身体姿势

调整富贵包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生活,因此调整日常生活中不正确的姿势非常重要。

不论是坐姿,站姿,还是看手机,用电脑,看书等,都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姿势是否正确。

图片

六、治疗

  • 改善不良生活、工作习惯。

  • 做好日常肩颈部锻炼。

  • 若合并颈椎病,可通过物理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等治疗。

  • 中医疗法,比如穴位埋线治疗、围针治疗、推拿和针刀疗法等。

  •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上一篇: Nat Cardiovasc Res 南...

下一篇: 肘关节后内侧旋转不稳PMRI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