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ademic radiology:18F-FDG PET/CT放射组学列线图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

时间:2023-10-14 08:32:0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神经嵴起源的恶性肿瘤,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颅外实体恶性肿瘤在临床行为上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占所有小儿癌症相关死亡的10%-15%。超过一半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在诊断时出现远处转移,不到50%的患儿能存活5年。骨髓是神经母细胞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而骨髓受累(BMI)是一个不利的预后因素。因此,准确评估BMI对于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和评估疾病反应至关重要。

抽吸物细胞学和活检的组织学是评估小儿神经母细胞瘤BMI的金标准。患者在随访期间通常要进行多次骨髓抽吸和活检以监测其BMI。作为侵入性方法,与抽吸或活检相关的一些不良事件包括出血、感染和持续疼痛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在一些国家还没有被批准用于临床,不能被纳入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标准临床方案,尽管123I- MIBG闪烁术仍然是神经母细胞瘤的主要疾病特异性成像方法。18F-FDG PET/CT已为检测小儿神经母细胞瘤BMI的非侵入性影像学方法,具有良好的整体诊断准确性。然而,通过视觉评估很难确定弥漫性和/或异质性摄取是否为BMI。基于18F-FDG PET/CT对神经母细胞瘤的BMI诊断仍然具有挑战性。

放射组学是一个新兴领域,采用非侵入性方法从医学图像中提取众多定量特征,特别是肉眼不可见或无法通过常规分析量化的参数。基线18F-FDG PET/CT骨骼纹理特征可用于识别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被诊断忽略的BMI同时为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BMI非侵入性评估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并提高了BMI的预测价值。然而据我们所知,还没有利用基于18F-FDG PET/CT的放射组学来诊断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BMI的相关研究。

近日,发表在academic radi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开发并验证了一项基于18F-FDG PET/CT的放射组学列线图,并评估了该列线图对诊断小儿神经母细胞瘤BMI的价值。

本项研究共回顾性地纳入了144名神经母细胞瘤患者(100名在训练队列,44名在验证队列)对患者的PET/CT图像进行了目测评估。使用骨髓抽吸或活检的结果作为BMI的金标准。使用三维切片机提取放射组学特征和常规PET参数。通过最小绝对收缩率和选择运算符回归法选择特征,并构建放射组学特征。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来确定独立的临床风险因素并构建临床模型。使用逻辑回归法建立其他不同的模型,包括传统的PET模型、PET-临床联合模型和联合放射组学模型。联合放射组学模型是基于临床因素、常规PET参数和放射组学特征,以放射组学列线图的形式呈现。通过接收器操作特征(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了不同模型的诊断性能。

通过视觉评估,研究在80名患者中观察到了BMI。提取了四个常规PET参数(SUVmax、SUVmean、代谢性肿瘤体积和病灶总糖化)。并选择了15个放射组学特征来建立放射组学特征。11q畸变、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香草醛酸被确定为独立的临床风险因素,建立了临床模型。融合了放射组学特征、独立临床风险因素和SUVmean的放射组学列线图显示了识别BMI的最佳诊断价值,在训练和验证队列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3和0.931。而DCA表明,放射组学列线图在临床上非常有价值。 


 
 18F-FDG PET/CT图像上的骨髓受累的摄取模式。(a) 肿瘤直接侵犯骨骼;(b) 骨骼的局灶性摄取;(c) 骨骼的同质性弥漫摄取;(d) 骨骼的异质性弥漫摄取

研究表明,基于18F-FDG PET/CT的放射组学列线图结合了放射组学特征、独立的临床风险因素和常规PET参数,可以提高小儿神经母细胞瘤BMI的诊断性能,且不需要增加医疗费用和辐射暴露。

原始出处:

Lijuan Feng,Xu Yang,Xia Lu,et al.Diagnostic Value of 18F-FDG PET/CT-Based Radiomics Nomogram in Bone Marrow Involvement of Pediatric Neuroblastoma.DOI:10.1016/j.acra.2022.08.021

上一篇: Nature子刊:细菌疗法和纳米颗粒在治...

下一篇: Cell Discovery:同济医院汪...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