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血管健康日丨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需警惕血脂异常,中医药调脂提供新方向

时间:2023-05-19 13:19:1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每年的5月18日是全国血管健康日,旨在呼吁公众重视血管健康,警惕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5.18”则是指健康状态下人血液内总胆固醇异常的临界值为5.18mmol/L,当血液中胆固醇及胆固醇酯变多,便会慢慢沉积于动脉内膜,使动脉壁变厚、变硬,形成动脉粥样斑块。

“血管健康关系到人类生命健康,如果血管健康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病等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而血脂异常是导致血管健康问题的主要危险因素。”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主任蒋卫民教授介绍道,“血脂管理不达标带来的风险是长期的。我们遇到过非常年轻的血脂异常患者,因为没有尽早管理自己的血脂,导致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才18岁就出现了急性心肌梗死。”

平均每三人就有一人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因人而异

据国家心血管中心统计,中国血脂异常人群超4亿,但中国35岁以上成人对血脂异常的知晓率仅为16.1%。蒋卫民教授讲解道:“临床上最主要的动脉硬化风险来自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会导致动脉硬化的风险增加。因此我们拿到体检报告后首先要关注这个指标有没有升高。”

然而,不同于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有统一的诊断标准,血脂是否异常的判断标准会因人而异,需要根据危险分层,来确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目标值。蒋卫民教授举例说明:“比如有糖尿病、高血压这些危险因素的人群,他们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需要控制在2.6mmol/L以下,如果是已经中风或者发生过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这个数值需要控制在1.8mmol/L以下;如果已多次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这个数值还需要控制在更低的水平。”

危险分层的判断往往需要由专业医生来完成,蒋卫民教授建议在拿到体检报告后,可以咨询专科医生来获得指导。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是血脂异常高危人群,更需要及早干预

根据《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等多项危险因素者,有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或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等,容易出现血脂异常,更需要及早干预。

目前中国有高达数亿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异常,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将倍增。研究数据显示,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约2倍;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3~4倍。

对此,蒋卫民教授建议,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除了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比如严格管理饮食、适当运动,还应该积极给予降脂治疗,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在治疗中很重要的一个观念就是整体观,要控制疾病的风险,不单是控制某一个危险因素。”蒋卫民教授解释,“例如血压和血脂之间会相互影响,血压高的人更容易出现血脂的变化,血脂异常的人也更容易出现血压的变化,而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得了糖尿病就相当于得了冠心病。因此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更严格的水平。此外,血脂管理不达标还可能导致慢性肾脏功能不全,甚至是尿毒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中医药调脂温和安全,助力血脂长期管理

血脂异常,在中医里属于“血浊”的疾病概念。“造成‘血浊’的原因,很大情况下是脾虚湿盛,于是人体自身合成产生了一些病理性产物。”蒋卫民教授介绍道。

中医对于血脂异常的干预和治疗重在一个“调”字,特别是对高龄、有各种慢性病的患者而言,更应注意选择温和、天然的调脂方式,注意治疗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蒋卫民教授表示:“中医通过‘健脾化浊’的方法可以改变血脂异常。例如陈皮、红曲等单味药,就能够‘化浊’,还有一些中成药,已经有了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得到了指南的推荐,说明通过中医中药是可以管理好血脂的。此外,很多中药来源是药食同源的,药食同源意味着安全性值得肯定,可以长期运用,而血脂管理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同时,中医上讲“上医治未病”,所谓“治未病”就是预防。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健康饮食、加强身体活动、控制体重、戒烟和限制饮酒、保持健康睡眠、保持良好心态等,对于降脂、预防心血管疾病来说非常重要。

蒋卫民教授建议:“中医里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如山楂、陈皮、红曲等,平时生活中可以适当多食用一点,起到预防的作用。此外还要适当运动,比如太极拳、八段锦等相对缓和的运动,更适合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的人。最后要学会调节情绪,学会释放压力对血脂管理也很重要。”

上一篇: Cell子刊: 同济大学刘占举/朱瑞新/...

下一篇: ​Nature子刊:徐华强/庄友文团队揭...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