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W-ICC 2023专访:张健教授:“新四联”时代,心力衰竭的治疗需要关注哪些问题?

时间:2023-09-08 11:00:4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一年一度的长城心脏病学大会(GW-ICC 2023)将在北京拉开帷幕,届时国内外心血管领域的专家、学者将带着他们的新研究成果、成功经验在这一学术平台上分享交流,共同进步。恰逢盛会,特别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健教授谈谈心力衰竭诊疗进展和大会亮点。

Q1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终末期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目前我国心力衰竭患病现状如何?

张健教授

众所周知,心力衰竭是本世纪心血管疾病中最严重的问题,也是有待攻克的最后一个堡垒。2019年发表的《中国心血管健康和疾病报告2019》显示,我国35岁以上人群中现有心力衰竭患病率是1.3%,换算成绝对数即890万;这一数据中未包含35岁以下的年轻心力衰竭患者,因此实际心力衰竭患病人数远远超出这一数字,估计在1100万左右。

Q2 中国慢性心力衰竭“新四联”药物治疗临床决策路径专家共识指出,心力衰竭治疗已跨入“新四联”治疗时代。请问临床实践中,医生应如何正确看待和用好“新四联”药物?

张健教授: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对心力衰竭治疗的认识已发生改变。药物治疗包括了改变心肌收缩力、改善血流动力学、调节神经内分泌的诊治,以及到现在改善代谢的药物,经历了从洋地黄到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到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或调节剂,再到改善代谢药物的发展过程。

目前,心力衰竭治疗采纳的药物治疗方式为“新四联”,国外称为“four pillars”,即比喻为4根庙堂的支柱,这种说法显示了这4类药物的在心衰治疗中的重要性。“新四联”主要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即ACEI、ARB和ARNI三类药)、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抑制剂(SGLT-2抑制剂)。这4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作用,不可替代,四类药物联合使用之后,可使患者获益最大。

因此,在临床应用时,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逐渐滴定增加这4种药物的剂量,以期能达到靶剂量情况,取得最好的疗效。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一定要依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例如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决定最终的用药组合模式和用药剂量。

Q3 心力衰竭的管理日趋精细,针对不同表型的人群,治疗策略方面有何不同?未来在这个领域还有哪些挑战和机遇?

张健教授:

目前,根据心力衰竭射血分数的变化,将心力衰竭分为几种类型: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即射血分数小于40%的患者)、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患者(即射血分数在41~49%期间的患者)、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即射血分数大于50%的患者)。如果再根据患者治疗后射血分数的变化特点,还有一类值得关注的心力衰竭人群,在经过治疗以后,原有的低于40%的射血分数绝对值提高到10%以上,或超过50%,我们称为射血分数改善的心力衰竭。

现在的标准化治疗主要针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随着越来越多临床证据的积累,对于射血分数轻度减低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也有相应的治疗依据。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抑制剂SGLT-2抑制剂(恩格列净或达格列净),目前也已应用于射血分数轻-中度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同时也有一些其他药物取得了一定效果,例如ARNI,针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总之,在心力衰竭患者的药物治疗中,已有越来越多的新药通过良好的临床试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Q4 本届长城会您比较关注哪些议题?

张健教授

第34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将在北京如期召开,长城会是亚洲地区规模最大,也是参会人数最多,学术水平最高的一个心血管领域学术大会。今年会议有很多新亮点,例如最新药物临床试验的发布,最新指南或共识的发布,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新器械、新辅助装置的使用等。同时,还有内外科的多学科联合诊疗(MDT)结合,以及康复医疗,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亮点内容。

上一篇: GW-ICC 2023:候任主席王继光教...

下一篇: 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