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怀君教授:ALK晚期融合肺腺癌有无脑转移都可因恩沙替尼获益
时间:2023-08-21 11:39:2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我国原研ALK-TKI恩沙替尼上市后为我国ALK融合阳性肿瘤患者带来了良好的疗效,也带来了新的实践经验。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更好的使用恩沙替尼为患者进行治疗,《医悦汇》与贝达药业共同推出【ALK新思享】,旨在分享来自一线对原研ALK-TKI恩沙替尼在临床实践中的临床感悟和思考。
【ALK 新思享】第一期特邀威海市立医院季怀君教授担任访谈嘉宾,讲述他如何应用恩沙替尼成功为晚期 ALK 融合肺腺癌患者带来良好临床获益的诊疗经过与思路,以供交流!
医悦汇:目前晚期ALK融合肺腺癌的治疗现状是怎样的?主要有哪些治疗难题?
季怀君教授:NSCLC在肺癌中占比约85%,大部分患者初诊时都处于晚期,且预后较差,每年将近有71万肺癌患者发生死亡。
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治疗的诞生,无论是EGFR-TKI还是ALK-TKI的发展,NSCLC患者的诊疗模式已经随之发生了变化,患者的预后情况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尤其是ALK融合突变,虽然突变率只有3%~7%,属于罕见突变,但也被称之为“黄金突变”或“钻石突变”,这主要是源于ALK-TKI的良好疗效。特别是相较于传统的放化疗时代,在ALK-TKI的治疗下,ALK突变NSCLC患者的中位PFS已经提升了接近10倍。
当然,尽管我们在治疗过程中看到ALK-TKI疗效确切,但仍然还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两个ALK融合突变的患者吃同一种TKI,却可能得到两种不同的治疗效果。这其中可能就存在其他突变的原因。实际上,无论是ALK融合,还是EGFR突变,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出现之后就会影响到患者的靶向治疗效果。目前治疗存在的难题就是需要更精细的基因检测来解决这一难题,为将来进一步研发靶向治疗药物提供更好的数据。
医悦汇:您使用恩沙替尼成功为两例晚期ALK融合肺腺癌带来良好的获益,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两例患者的情况、诊疗的过程及取得的疗效?
季怀君教授: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恩沙替尼时,我们遇到了数十位患者,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例患者。第一例是一位年轻女性,她是发生了脑转移的晚期肺癌患者,在2022年5月入院,主要症状是头晕和头痛,经检查发现肺部有结节,平时身体状况非常好,并且无肿瘤病史。入院查体发现左肺上有将近3cm结节,进一步检查颅脑磁共振,发现右侧小脑半球可见到2.9cm的结节,进一步肺穿刺证实是肺腺癌,初步诊断为肺癌脑转移ⅣB期。
入院胸部CT检查:左肺上叶舌段见团片状软组织密度影最大截面约3.0*2.4cm;纵膈内主动脉弓左旁可见类圆形低密度影最大截面约3.1*2.1cm。
颅脑MR检查:右侧小脑半球信号影范围约2.9*2.8cm,符合颅脑多发转移瘤MR表现。
通过多学科讨论,遵循“有靶打靶,无靶放化疗”的策略,率先建议患者完善基因检测,观察能否进行靶向治疗。结果发现,患者为ALK融合突变肺腺癌,采用口服恩沙替尼225mg QD治疗后病灶明显缩小。一个半月左右后第一复查时,肺部病灶由原来的3cm缩小为2cm左右,颅脑病灶由原来的2.9cm缩小到了1.2cm,持续用药后症状显著缓解。持续用药13个月后,病情稳定,没有明显的副作用,目前患者为带瘤无症状状态。
用药1月余复查颅脑MR:右侧小脑半球可见团片状高低混杂信号影,范围约1.2cm。
用药4月复查胸部CT:纵隔内主动脉弓左旁可见类圆形低密度影,最大截面约2.0cm×0.8cm。
另一例是术后68岁的女性患者。在2019年5月入院,左肺下叶有个3.7cm占位,经过手术后证实是肺腺癌,而且合并有左侧第五组和第七组淋巴结的转移,病理分析为该患者属于ⅢA期。经调查,5年生存率可能只有36%。建议完善基因检测,指导能否进行靶向治疗或者化疗。当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患者家属并没有同意做任何治疗。
胸部CT检查:左肺下叶前外基底段见肿块,约3.7*2.5cm。
术后病理显示:左第5组、第7组”淋巴结见癌转移1/5、4/8,为pT2aN2M0 ⅢA期。
2021年4月,患者因身体不适就诊,做CT检查发现双肺多发高密度结节,最大的病灶是右肺下叶将近4cm,考虑患者应该是术后双肺多发转移,经过穿刺后证实了是肺腺癌,经过基因检测发现是ALK融合肺腺癌,患者采用口服恩沙替尼225mg QD。用药22天后第一次复查,原来患者最大的4cm结节缩小到2.2cm,其他很多小的转移病灶基本上达到影像学的CR状态,患者的不适症状也得到明显缓解。2023年5月,患者定期复查发现双肺的转移病灶最大者不到1cm,也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目前患者用药已经超过了2年,处于非常稳定的状态。
最大者37*33mm
穿刺活检术
用药21个月后胸部CT检查:双肺内见多发不规则结节样高密度,较前未见明显变化,双肺门及纵膈内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影,双侧胸腔未见明显积液。
这两个病例一个是初诊时合并脑转移的晚期肺腺癌,另一个是术后出现双肺多发转移的晚期肺腺癌,恩沙替尼用药时间都已经超过2年。无论从疗效,还是不良反应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至今,两例患者仍在用药,并且定期随访,同时提示已得到更好的获益。
医悦汇:目前国内可及的 ALK-TKI 有多个,您出于怎样的考虑选择恩沙替尼作为治疗方案,以及使用后您认为恩沙替尼在真实世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如何?
季怀君教授:现在,国内可及的ALK-TKI和EGFR-TKI都处于“三代同堂”的局面。目前可及的ALK-TKI包括一代的克唑替尼,二代的恩沙替尼、布加替尼、色瑞替尼、阿来替尼,三代的劳拉替尼。
鉴于可选择的药物非常多,因此在向患者推荐时,应首先考虑药物的疗效;其次药物的不良反应;最后经济状况。由于“黄金突变”患者的生存期非常长,因此患者需要吃得起药也非常重要。
从疗效方面来讲,目前一代、二代、三代药物都相对比较成熟,数据效果比较好的是恩沙替尼和阿来替尼,尤其是在亚洲人群的效果和中位PFS非常相似,不良反应很轻。
从吴一龙教授开展的(恩沙替尼一线治疗)临床研究可以看到恩沙替尼在亚裔人群的中位PFS为41.5个月,比总人群的31.3个月提升了10个月,这意味着恩沙替尼更适合亚洲人。另外,恩沙替尼4年的总生存率达到了66.3%,亚洲人群OS还没有出现,但是能看到5年的生存率至少要超过50%。
从不良反应来讲,晚期的肺癌患者既往治疗生存率达不到5年,而通过恩沙替尼药物能生存率超过50%,且不良反应非常小,最常见的就是皮疹或轻度肝功能损伤。总之,患者应用恩沙替尼出现的皮疹和肝功能损伤基本上没做任何的处理。
从经济方面来讲,恩沙替尼要比阿来替尼价格便宜不少,由于ALK融合是“黄金突变”,患者预后很好,用药时间很长,如果价格太贵,患者长期应用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
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经济情况,我们建议患者选择了恩沙替尼,最终也证明这是正确的决定。
医悦汇:我们看到您接诊的其中一例患者存在颅脑多发转移,恩沙替尼在治疗脑转移患者的疗效方面,您有哪些体会与我们分享?
季怀君教授:对于肺癌患者,脑转移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既往的研究数据显示,有25%的EGFR突变肺癌患者初诊时合并脑转移,而20%~30%的ALK阳性NSCLC患者确诊时已出现脑转移。即使初始没有出现脑转移,在3年的传统治疗过程中,也将近有45%的患者会合并脑转移,患者一旦出现脑转移,自然病程可能只有1~2个月。因此,在评估药物的疗效时,能否控制脑转移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从研究数据看到,恩沙替尼与克唑替尼相比,脑转移患者可以提升客观缓解率达到64%。恩沙替尼在亚裔人群中基线合并脑转移的患者中位PFS达到23.9个月,脑转移自然病程只有1~2个月。由此看出,应用恩沙替尼的脑转移患者的生存率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恩沙替尼除了治疗脑转移之外,对于预防脑转移也有非常好的效果。患者使用恩沙替尼治疗一年左右的时候,克唑替尼相比恩沙替尼脑转移发生概率为4.2% vs 23.9%,也就是说,恩沙替尼为患者降低了6倍的颅内脑转移发生的几率。在亚裔人群无脑转移的患者中,应用恩沙替尼的患者中位的PFS达到了47.1个月,接近4年的时间,这也说明了恩沙替尼确实能够很好的预防脑转移发生。从临床数据可以看到,无论是治疗脑转移还是预防脑转移,患者都能得到很好的获益。
而这两个患者刚好验证了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脑转移患者,用药半个月就改善了症状,用药一个半月颅内病灶缩小了一倍。第二个是双肺多发转移的肺癌晚期患者,用药已经25个月,依然没有出现颅脑的任何症状,证实恩沙替尼治疗和预防脑转移的效果。
医悦汇:结合这两例患者的诊疗经验,您认为对恩沙替尼在ALK阳性NSCLC的临床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
季怀君教授:目前恩沙替尼的临床数据基于临床实践产生。2022年张力教授在《中华肿瘤杂志》上发布了《恩沙替尼治疗ALK阳性NSCLC的专家共识》,对临床中应用恩沙替尼提供了依据。虽然晚期NSCLC患者应用恩沙替尼得到很好的疗效,但是临床上还有很多早期至中期患者的预后并不是非常理想。Ⅰ期患者做了手术5年生存率只有88%或者92%;ⅠB期患者生存率只有68%;Ⅱ期、Ⅲ期患者的预后更差;ⅢA期的患者只有36%。即使是中期或者早期的患者预后依然比较差,恩沙替尼对于晚期患者预后情况比较好。
那么,恩沙替尼是否可以应用到中期或者早期为患者争取更好的生存期?目前恩沙替尼已经应用到术后辅助治疗,研究数据还没有公布。在这个期间临床中有很多患者不愿意接受化疗,包括中期或含有高危因素的早期ALK融合阳性肺癌患者已经开始使用恩沙替尼。
未来,希望恩沙替尼除了在晚期得到很好的疗效外,能够尽早的应用到术后辅助治疗或者术前新辅助治疗中。而尽早公布相关临床研究的数据,就能实现恩沙替尼应用到早期至中期患者的目标,为预后较差的患者提供更好的药物,让患者得到更好的临床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