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的5个高危时刻,千万要避免
时间:2023-01-15 18:01:3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心梗的5个高危时刻,千万要避免
近些天,许多城市接连受到冷空气的袭击,最低气温不断刷新今年的记录。气温骤降,对于很多人来说最大的感受只是冷,但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却可能成为心梗等急危重症的一道催命符。
有研究显示,冬天是心梗的高发期,气温每下降1℃,心梗的发生风险就增加2%。在寒冷的刺激下,人体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流对血管中粥样硬化斑块的冲击力增大,容易导致斑块脱落或破裂,堵塞血管,引发心梗、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患有冠脉粥样硬化的人,本就有血管狭窄,再因气温降低导致血管收缩,很容易引发血管痉挛,出现心肌缺血而诱发心绞痛、心梗甚至死亡。
天气寒冷,人们活动减少,为了保暖,肉类等高脂食物摄入增加。吃得多、消耗少,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循环减慢,容易形成血栓,导致心梗的发生。
以上诸多原因,导致冬季成为心梗发作的“魔鬼季”。因此,寒潮来临时,心脏也要注意“防寒”。我们要注意防寒保暖,及时添加衣物,外出时戴好口罩、围巾,穿上暖和的袜子和鞋子,遮住头和手。气温骤降或大雪袭来时,尽量减少外出。
适当运动对心脏健康也很有帮助,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等户外运动,或者太极拳、瑜伽、乒乓球等室内运动。但要注意避开6-9点的清晨时刻,待太阳出来后或安排在傍晚时分活动。既往有心绞痛或冠心病的中老年人,建议随身携带麝香保心丸等急救药品,如果运动过程中出现胸痛或心慌,立即停下休息,必要时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
许多人冬天喜欢吃火锅,容易在无形中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高嘌呤食物,加重冠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促使心梗的发生。因此,冬天还要注意合理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限制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这样才有利于心脏健康。
除寒冷时刻外,下面这4个心梗危险时刻,同样要注意。
做好儿童防护,家长更要注意什么?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儿童心理调适和防护?老年人如何加强个人防护?防疫科普小讲堂,教您如何做好“一老一小”科学防疫。
1、排便时刻
便秘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但其危害性却没得到足够的重视,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大便导致心梗的老年人并不少见。用力排便时,人体的腹内压增高,血压迅速上升,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从而引发心梗。
建议冠心病患者或中老年人在排便时不要过于用力,如果排便困难,可以通过用药等方式进行辅助。平常要多吃一些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薯类、水果等),增加身体活动,每天用手按摩腹部,促进胃肠道蠕动。
2、情绪激动时刻
生活中有些人吵架生气,被“气到心梗”住院,一点不夸张。人在生气、愤怒、紧张等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冠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同时,心率加快,加重心肌缺血或导致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堵塞冠脉,都可以诱发心绞痛或心梗。
保持平和心态是保护心脏的重要方法之一。平常要学会减压,放松精神,控制情绪,遇事不要急躁,切忌暴怒,减少、避免心梗的发生。
3.暴饮暴食时刻
暴饮暴食后,为了充分消化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血液大量流向胃肠道,其他器官(包括心脏)供血相对减少,冠脉供血受影响;另一方面,酒精会引起大脑兴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冠脉痉挛而发生急性心梗。此外,冠心病患者进食大量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后,血脂水平突然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大,血流速度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引发急性心梗。
我们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议所有人不要暴饮暴食,尤其是“三高”及冠心病患者不宜饮酒,饮食宜清淡。
4.洗澡时刻
洗澡也是心梗发作的高危时刻。洗澡时,全身血管扩张,皮肤和肌肉血流增加,心脏血流相对不足;加上长时间处在密闭缺氧的环境中,很容易引起心脏和大脑的缺血。
冠心病患者不要在饱餐后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不宜过高,与体温相当或以感到舒适为宜,也不宜过低,避免低水温引起血管收缩;时间不宜过长;浴室注意适当通风。心脏病患者要避免蒸桑拿。一旦怀疑发生心梗,要进行科学急救。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如果堵塞的冠脉不能得到及时疏通,心肌将大面积坏死,引发心衰甚至死亡。
1.立即停止活动,马上坐下或半躺,不要随意搬动患者。
2.保持周围空气流通,注意保暖。避免情绪激动。呼吸困难的,给予吸氧。
3.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麝香保心丸等扩张冠脉、缓解症状的急救药品。如果15分钟症状未见减轻,马上拨打120或999急救电话并说明情况,等待救护人员的到来。
4.不要独自就医,不建议用私家车或出租车运送,因为中途若突发心脏骤停等状况,无法施救。
5.禁止服用止痛片,以免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