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NR:经颅直流电刺激与机器人促进慢性卒中上肢康复的疗效

时间:2022-12-26 15:00:0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中风后康复恢复缓慢,而且往往不完全。不幸的是,中风相关的大脑可塑性是短暂的。在中风康复的新技术方法中,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之一试图通过使用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NIBS)控制皮层兴奋性来提高慢性中风患者的大脑可塑性。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也与传统神经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和虚拟现实等多种康复方法结合使用。tDCS提供了不同的优势,使该技术成为未来研究的可能选择:(a)设备便宜且易于获得;(b) tDCS可以与机器人康复同时进行;所有这些优点都为基于tDCS和机器人康复的新试验提供了基础,可以预测神经康复恢复和疗效的神经生理学工具之一是运动诱发电位(MEP)的评估。

本文设计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双盲、假对照、随机试验,以确定tDCS加机器人辅助治疗形成的实验干预对上肢功能的临床和神经生理测量的影响。此外,评估了MEP记录是否有助于识别那些可以从机器人辅助治疗的tDCS干预中获益更多的患者。本文发表在《康复神经学报》。

中重度中风患者(根据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中风量表)被随机分配在机器人治疗前立即接受双重或假tDCS治疗(10次 周)。主要结果是在12周随访前、后和随访时评估的上肢Fugl-Meyer评分。每个患者接受在机器人辅助训练开始前,每天进行20 分钟的双tDCS刺激。通过记录运动诱发电位(MEP)对皮质脊髓向上肢肌肉的投射进行神经生理学评估。

 研究流程

66名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结果表明,慢性病患者在治疗前病情稳定,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两组受试者的改善记录无显著差异。然而,根据基线时是否存在MEPs,将患者细分为2个亚组的事后分析显示,与有MEPs的患者相比,无MEPs患者的真实tDCS效果显著更高(F = 4.6,P = .007)。双tDCS并不能增强对慢性中风患者进行短期、强化、上肢机器人辅助治疗干预的效果。事实上,除了上肢ROM增加(肩部旋转和旋前-旋后)外,在临床和神经生理学评估中没有发现与机器人辅助治疗相结合的真实刺激和模拟刺激之间的其他统计学差异。两组的运动功能在1个月随访时持续改善,而刺激组在3个月随访中保持改善。

根据评估时间绘制了4个亚组Fugl-Meyer评分布图

中风不仅导致受影响半球的初级运动皮层(M1)的兴奋性降低,而且经常导致对侧M1的兴奋性增加。在健康受试者中,两个大脑半球发现自己处于平衡的相互抑制状态。中风通常会损害大脑半球间的平衡,导致受影响半球对病变半球的抑制作用减弱,进而导致病变半球对受影响半球的抑制增强。中风后慢性期健康大脑半球持续过度兴奋通常是功能恢复很少的指标,并且可能与更大的同侧结构损伤相关。

在接受治疗的慢性中风患者样本中,在机器人手臂训练中加入双tDCS并没有进一步促进康复。然而,严重皮质脊髓功能障碍患者亚组的显著改善表明,他们可以从这种治疗组合中获益。

Morone G, Capone F, Iosa M, et al. May Dual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Enhance the Efficacy of Robot-Assisted Therapy for Promoting Upper Limb Recovery in Chronic Stroke? Neurorehabilitation and Neural Repair. 2022;36(12):800-809.

 

 

 

上一篇: Rhinology:慢性鼻炎与Sjögr...

下一篇: Alzheimer's &...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