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局部应用基因治疗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时间:2022-12-20 18:00:0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也称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EB)是一种罕见的严重疾病,影响皮肤和粘膜组织。该病是由COL7A1基因中的一个或多个突变引起,该基因负责产生VII型胶原蛋白(COL7),形成将真皮(皮肤内层)与表皮(皮肤外层)结合的锚定纤维。DEB患者缺乏功能性锚定纤维,导致极度脆弱的皮肤因轻微摩擦或创伤而起泡和撕裂。DEB患者遭受开放性创伤,会导致皮肤感染,纤维化可导致手指和脚趾融合,并最终增加发展为侵袭性鳞状细胞癌的风险,严重时可能致命。详细见: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蝴蝶宝贝):症状与体征、病因、流行病学、诊断与治疗

Beremagene geperpavec是一种基于单纯疱疹病毒1(HSV1)的基因疗法,由Krystal Biotech开发用于治疗显性和隐性形式的营养不良型DEB。Beremagene geperpavec是一种非侵入性、局部应用、可重复给药的基因疗法,采用凝胶剂型设计,由皮肤科医生或初级护理医师直接应用于患者皮肤DEB伤口处,促进伤口愈合。Beremagene geperpavec旨在将COL7A1基因的2个拷贝递送至DEB伤口的皮肤细胞中,制造出功能性COL7蛋白,从而在分子水平上治疗DEB,解决根本性的致病机制。在2020年准备开始的III期临床试验,见:基因疗法beremagene geperpavec治疗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即将开展III期临床

该公司宣布根据第三阶段GEM-3试验和第二阶段GEM-1/2试验的数据,于2022年6月向美国FDA提交了Beremagene Geperpavec的BLA。该疗法此前还获得了FDA的快速通道、孤儿药和罕见儿科疾病指定,以及再生医学高级治疗指定。GEM-1/2试验结果表明,Beremagene Geperpavec耐受性良好,在15 d和97 d后COL7A1表达正常,无病毒脱落;与安慰剂相比,基因摄取后伤口面积和伤口愈合有显著改善。关键的GEM-3试验在6个月时达到了伤口完全愈合的主要终点(67%的伤口接受治疗,22%的伤口接受安慰剂),在3个月时达到了伤口完全愈合的次要终点(71%的伤口接受治疗,20%的伤口接受安慰剂)。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新英格兰杂志》上,同期还配发一篇评论,以及视频,阐述皮肤局部给基因治疗的前景。

然而,缺乏关于伤口大小的信息引发了一个问题,即这些数据是否可以外推到现实世界的环境中。美国FDA授予Beremagene Geperpavec优先审查指定,PDUFA截止日期为2023年2月17日。

研究者进行了一项 3 期、双盲、患者内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GEM-3),涉及 6 个月或以上的经基因证实的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 对于每个患者,选择一对主要伤口,伤口根据大小、区域和外观进行匹配。 每对伤口以 1:1 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每周一次的 B-VEC 或安慰剂治疗,持续 26 周。 主要终点是在 6 个月时与未治疗的伤口相比,治疗的伤口完全愈合。 次要终点包括 3 个月时伤口完全愈合,以及伤口敷料更换期间疼痛严重程度从基线到第 22、24 和 26 周的变化,使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范围从 0 到 10, 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

结果发现,31 名患者的主要伤口对暴露于 B-VEC 和安慰剂。 在 6 个月时,67% 的暴露于 B-VEC 的伤口完全愈合,而暴露于安慰剂的伤口为 22%(差异,46 个百分点;95% 置信区间 [CI],24 至 68;P= 0.002)。 71% 的暴露于 B-VEC 的伤口在 3 个月时完全愈合,而暴露于安慰剂的伤口为 20%(差异,51 个百分点;95% CI,29 至 73;P<0.001)。 从基线到第 22 周,更换伤口敷料期间疼痛严重程度的平均变化在 B-VEC 组为 -0.88,在安慰剂组为 -0.71(调整后的最小二乘均值差,-0.61;95% CI,-1.10 至 -0.13); 在第 24 周和第 26 周观察到相似的平均变化。B-VEC 和安慰剂的不良事件包括瘙痒和发冷。

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相比,局部给予 B-VEC 基因治疗更有可能让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的伤口在 3 个月和 6 个月时完全愈合。 在接受 B-VEC 治疗的患者中观察到瘙痒和轻度全身副作用。 当然,还需要更长时间和更大规模的试验来确定 B-VEC 对这种疾病的持久性和副作用。 

原始出处:

Trial of Beremagene Geperpavec (B-VEC) for 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N Engl J Med 2022; 387:2211-2219 DOI: 10.1056/NEJMoa2206663

Editorial The Coming of Age of Topical Gene Therapy for 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

Editorial Topical Gene Therapy for Epidermolysis Bullosa

上一篇: EMBO J:清华大学郗乔然/吝易发现T...

下一篇: 各种利尿剂的区别图示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