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攀升 50岁以上需每年筛查
时间:2021-12-07 16:13:2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前列腺癌新发病例超11万人,死亡人数超5万人,该病发病率在中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居于首位,死亡率在男性恶性肿瘤中排第6位,情况不容乐观。
前列腺癌为何如此高发?如何才能早期发现?主要治疗方式有哪些?近日,新浪医药就上述问题采访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龚侃教授,让大众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沉默的杀手”。
早期症状隐匿,高危人群需加强筛查
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之所以居高不下,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龚侃教授介绍到,首先,伴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大众检测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隐藏患者被筛查出来。其次,当代人饮食逐渐西化,大量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物,这是前列腺癌高发的又一诱因。另外,前列腺癌属于老年病,高发于50岁以上的男性群体,我国人均寿命延长也使得该病发病率攀升。最后,遗传、污染等因素也不容忽视。
除了高发病率外,我国前列腺癌还呈现出高死亡率的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多数患者初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相较于欧美国家,我国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存在差距。
那么,如何才能及早发现疾病征兆?据龚侃教授介绍,前列腺癌早期没有特异性症状,尿频、尿急、尿分叉等症状因与前列腺增生相似,易被漏诊误诊。因此,要想早期发现疾病,普及前列腺癌早筛很有必要。在这方面,欧美发达国家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模式值得学习,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成为其50岁以上男性体检必查项目,此举效果明显,使很多前列腺癌患者在疾病早期时即确诊,由于及时采取了治疗措施,患者死亡率大大下降,生存期得到延长,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反观我国,由于尚未形成完善的前列腺癌早筛体系,加之大众健康意识薄弱,首诊前列腺癌患者中早期比例较低。
对此,龚侃教授建议,50岁以上男性每年要进行PSA检查,如果有家族遗传史,筛查年龄则应提前到45岁。
目前我国采用的PSA正常值为4ng/mL,不过,需要注意的是,PSA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局限性,该指标异常并不一定预示前列腺癌。如,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等都可能导致PSA数值升高,而另有部分人群虽然PSA数值较低,却患有前列腺癌。对此,龚侃教授解释到,“PSA高不一定有问题,PSA低也不一定没有问题,我们要辩证看这个事。”
因此,除了PSA检测外,还可结合直肠指检(DRE)、影像学检查和前列腺穿刺活检等手段综合判断。
坚持规范化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若确诊为前列腺癌,临床医生会根据不同分期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早期患者不必急于治疗,因为前列腺癌属于惰性疾病,进展相对缓慢,且相较于肝癌、胰腺癌等癌种,恶性程度较低。过早治疗可能带来其他风险,并且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可以选择主动监测,定期复查,发现肿瘤有进展,再及时介入治疗。对于中期前列腺癌患者,随着创新治疗方式增多,在我国已经获批的新型内分泌药物醋酸阿比特龙、阿帕他胺等,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癌细胞发展,有效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很多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都已被纳入国家医保报销目录。据悉,在近日公布的最新版国家医保目录中,阿帕他胺被纳入报销范畴,有助提高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和转移性内分泌治疗敏感性前列腺癌治疗的可及性。
目前我国大部分患者初诊即处于晚期、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阶段,需要综合性的治疗方案。龚侃教授介绍到:“中国前列腺癌首诊的1/3以上出现了远处转移,真正可以做手术的患者较少”,骨骼是前列腺癌最主要的转移部位,对于此类患者,治疗目标是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内分泌治疗是晚期和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之一,其中又以雄激素剥夺治疗(ADT)为基础,包括手术或药物去势、雄激素受体拮抗剂治疗等。另外,化疗、靶向治疗也是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主要治疗方式。
同时,龚侃教授还谈到,“肿瘤是需要综合治疗的疾病,绝不是单一手段能解决的,一旦涉及综合治疗,就涉及了多个学科。现在医学亚专科、二级学科、三级学科、四级学科……越分越细,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众多学科专家给予患者综合指导,能够给患者打造出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手段。”
龚侃教授所介绍的便是备受关注的多学科会诊(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模式,MDT模式起源于美国,是指多学科资深专家共同讨论,为患者制定出个性化诊疗方案,该模式尤其适用于肿瘤、心衰等复杂疾病的诊治。龚侃教授认为,MDT诊疗模式对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以及延长生存期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很多医院已经开展了MDT诊疗,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此外,中国地域广阔,区域间医疗水平差距大,要想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治水平,需加强对泌尿外科医生的培训,严格遵守诊疗指南,“我们的目的是力争把这些恶性肿瘤变成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疾病,尽可能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这样患者就不焦虑了。”龚侃教授说到。
来源:新浪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