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共线生产质量 风险不就残留物含量和活性?

时间:2021-11-16 11:13:4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11月12日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及国家疫苗检查中心发布通知,公开征求《药品共线生产质量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

对笔者来说,全文解读有难度、没能力,想和大家简单聊聊,若有错误之处,欢迎留言拍砖指证。

共线生产的风险在哪?

一、残留物数量

在生产过程结束后,我们都会有清洁流程,有些比较新的设备甚至有在线清洗功能。有没有在线清洗的必要性,要看本身设备的人工清洗难度。在家里,很多豆浆机都有自动清洁的设置,但绝大多数电饭煲没有自动清洁功能,至少限于生活水平,没见过这样的。

豆浆机刀片属于有清洁风险的部位,可能会割伤手,也较难清洁,容易形成卫生死角。而电饭煲则没有类似的结构,易于清洁。难清洁就容易有上批次物料的残留,这到了下一个产品就成了杂质。对于中药清洁状态确认,指南给出的是“目视干净应作为清洁的最低标准。”这个要求,给有资本有突破的企业开拓出新方法,比如TOC、比如色谱峰保留时间留了活口。

此外,为了保证清洁死角卫生可能会增加清洁剂。对于清洁剂应用其实比较尴尬,不用怕洗不干净,用了怕清洁剂残留,相当于引入了新杂质。

二、残留物活性或者毒性

不同的试剂具有不同的活性或者毒性,像氰化钾的致死剂量在50-250毫克之间,这与砒霜(As2O3)的致死量差不多。所以在很多谍战片里都有类似剧情,被捕后咬碎藏在假牙里的胶囊自杀。电影《悬崖之上》里,特工也是拿出了白色小丸来保证死亡的尊严。微量就有极大的毒性,是这类试剂的特征,所以对于这类组分需要特别注意。

但我们也知道,药品的质检很多时候是以药典作为依据。药典则是根据工艺中产生的杂质比如异构体,或者原料中带有的特异性组分来检测。换句话说,你在一个药物里添加了食盐,如果没有对应的项目,是没法测出来的。就像之前日本脚气药里误加了安眠药,面对指责“质检工作中没发现问题”,就有同行指出,按照标准去检测,也未必能查出来。多数杂质是我们认为它有引入的可能性,才去检测,额外的加入,破坏了这种检测的依据前提,属于笑傲江湖里的剑宗破气宗,根本不是一个路数。

当年日本核泄漏,我们那会儿也是到处抢购食盐,在问了分析纯氯化钠的价格后,我和领导说“实在不行,还是可以采购试剂当食用盐的嘛”。领导表示“不行,分析纯还是化学纯,主要看的是含量纯度,但如果之前他们的分装或者搅拌器里用了其他有毒的组分呢?是有风险的。”

此外,还要看产品的用途。以感冒药为例,吃的持续时间一般不长。但如果是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那势必是长久的用药,这种药物如果含有毒性,那么造成的伤害可能比感冒药等更大。这也是缬沙坦原料药致癌事件中,各界关注的一个因素。

短期用药中高毒性杂质以及长期使用品种的低毒性杂质,应该有重点关注。万一有共用生产设施或者环境,都是要评估风险的。

就实际情况看,一些大企业可能会在研发过程就开始造厂房,搞设备。共线其实是不得已而用之,或者说考虑到单一产品的生产量不饱和。但可能会出现对某一特定产品的迁就,比如这个产品要避光要低温,那么就改变其他产品的工艺参数,做到能多适应,都符合。这是企业自己本身就要考虑的事,哪怕没有指南也要做的。

来源:新浪医药。

上一篇: 一周之内三件大事 药品准入翻天覆地 背后...

下一篇: 集采后 这些领域机会来了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