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双黄连一夜脱销,还会有多少“神药”粉墨登场?
时间:2020-02-01 13:41:4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除了商家的有意蹭热点、夸张宣传、存心炒作和肆意哄抬外,相对不严谨的科研结果和似是而非的科学传播也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助力。
据媒体报道,日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和武汉病毒所联合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而且,从2003年SARS之后,十余年来上海药物研究所又陆续证实双黄连口服液对流感病毒(H7N9、H1N1、H5N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效应。
尽管今晨媒体再发声,称抑制并不等于预防和治疗,请勿抢购。但双黄连口服液一夜之间成为“神药”全国各个药店、超市、网商,该药物全部脱售,还引发了民间新一轮的抢购潮。
这段时间,不止双黄连口服液:南大团队研究发现,金银花、绿茶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还有无数民间偏方,艾灸、熏白醋、陈皮、嚼大蒜等欣欣然进入抗疫治病的视野。
然而,一个基本事实是,截至目前来看,对于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目前尚无特效针对性药物和疫苗,只能予以对症和支持治疗。
然而,现在有不少机构、团队、研究人员都声称,他们研究的药物对该病毒有效,不是有抑制作用,就是有防控作用和治疗作用。
然而,一个核心的疑问是,这些药物经过了现代医学的循证证明吗?简单地说,有无经过动物试验,对人的临床1-3期试验,有无经过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证明和获得数据实锤。
遗憾的是,在循证医学这面镜子下,一切伪装者,隐形者,各类马甲包装者,都会显出原形。以双黄连口服液为例,用循证医学一检验,就露出了些许问题。媒体再采访上海药物所时,后者的回答是,初步发现对病毒有抑制,目前还没有临床试验前期有数据,“我们后续会在上海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做一些试验,因为双黄连本身就是上市的药物,但是对病人如何有效,我们还要做大量的实验。”
临床试验没做,只是体外试验发现双黄连对病毒有抑制作用,可以说意味着这一药物对2019-nCoV急性呼吸疾病并无疗效。而且,所谓抑制作用,是否做了对动物和人体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尚不清楚。即便是抑制作用,不只双黄连,很多药物、食物、药材都可能对2019-nCoV和相似的冠状病毒有抑制作用。但是,是否有严谨的动物和人体试验,并不知晓,更不能说明它们能治疗2019-nCoV急性呼吸疾病。
不过,相反的循证医学研究证据倒是有。2013年,有研究人员在《循证辅助和替代医学》期刊(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上发表双黄连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系统性对照研究,结果是,没有实质性的证据证明双黄连注射液能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此外,双黄连抑制病毒的作用是否进行了初步的动物试验也存疑,反倒是这一药物有严重不良反应。据报道,根据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4年)》,双黄连合剂(口服液、颗粒、胶囊、片)、复方丹参片等市民熟悉的常用药,位居中成药不良反应数量前5位。至于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似乎更严重。2018年6月,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公告,要求双黄连注射剂修订说明书,在禁忌项下须列出“4周岁及以下儿童、孕妇禁用”,并增加警示语“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
一个需要弄清的重要问题是,为何在重大疫情之时,就会有无数未经科学和临床检验的药物冒出来,而且公众也纷纷相信,并大量抢购,直到脱销。除了一些商家有意蹭热点、夸张宣传、存心炒作和肆意哄抬外,相对不严谨的科研结果和似是而非的科学传播也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助力。
另一方面,公众也有病急乱投医和有枣无枣打一杆的心理,也就为种种“神药”的流行创造了肥沃的土壤。
这些“神药”登场的结果不仅对抗疫无济于事,反而会贻误抗疫时机,甚至可能将疫情防控引向歧路。科研人员和机构到了保持科研理性和职业操守的时候了。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张田勘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