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30岁前漂过四个大城市,我已不再怀念故乡的年味

时间:2020-01-27 11:08:1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30岁前漂过四个大城市,我已不再怀念故乡的年味

文丨熊志

春节,一年一度的人口大迁移窗口。在这个时刻,那些游走在北上广CBD的白领,以及穿梭在街头巷尾的外卖和快递小哥,他们集中返乡,和故乡来一次短暂和亲密的接触。一些被留守老人占据的乡村,终于有了一丝热闹的烟火气息,小县城也开始了久违的堵车。

与之对应的是,有媒体提出了一个春节“空城”的概念。排行榜前十分别是,深圳、东莞、北京、上海、苏州、广州、杭州、郑州、成都、佛山。这些城市聚集了大量流动人口,随着春节返乡团圆,城市陷入一定程度的“空转”。

然而,县城、农村的热闹,和大城市的冷清,不会持续多久。这不仅仅是指春节过后人们将回到城市——对大多数人来说,呆在老家的时间和理由,都在变得越来越少,在日益单薄的年味背后,我们都在慢慢和自己的故乡不告而别。

至少对我来说是如此。毕业后从武汉到北京,又从北京去了广州,最后落脚深圳,在30岁的时间门槛上,完成了成家立业的人生大事。虽然有一种居无定所的漂浮感,但相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大城市反而更能给我归属感。

1月13日,旅客推着箱子奔跑在重庆火车站广场上。 图片来源:中新社记者 陈超 摄

我待过的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比如武汉人的性格大大咧咧,连武汉话都是将第四声习惯读成第二声,但和北上广相比,这个城市骨子里,依旧是慢悠悠的。北京,真的就是机遇之城;广州,则充满了生活味;深圳,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在急速游走。

中国共有600多个城市,3000多个县城。如果将比较的对象,换成是县城或者农村,那么不管是北上广深,还是武汉、成都等二线城市,它们太容易按照某种共性被统一归类了。

人们经常用陌生人社会,来形容大城市的冰冷。冰冷当然不是一种坏事,反过来看,它意味着一种冷酷的平等,也让我这样的年轻人,能够以最小的成本快速融入,不用顾及复杂的人际关系网。而人与人之间的区隔,则提供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私密感。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像我一样,抱着这种情感,去看待落脚城市和故乡。可以确认的是,从故乡出逃,正在成为普遍的趋势。

即便是春节,回家团圆也不再是一种坚固的事实了。我身边越来越多的同辈人,开始采用旅游的方式过节。至于我自己,接下来的春节,也将在丈母娘和自己故乡之间切换,隔一年才能回趟湖北老家。如果将来有了孩子,那么春节举家折腾返乡的念头,可能还会减弱。

学者龙瀛此前一份城市收缩的研究显示,2013到2016年期间,占比28.4%、数量为938的城镇,灯光强度出现了变暗。小城市、县城和农村开始萎缩,人口流失,在老龄化的笼罩下加速变老,已经成为了一种无可挽回的趋势。

与此同时,一二线城市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抢人大战。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我顺利地在深圳落户,并且正在申请市一级的1.5万元人才补贴。随着户口本和身份证的更新,只有在需要填写籍贯时,我才需要和故乡再次发生关系。

就在前几天,广东两会宣布,在广州和深圳之外,放开放宽其他所有城市的落户限制。对年轻人来说,户籍体系的逐渐瓦解,让自由流动成为可能。一旦户籍紧密捆绑的教育、医疗等慢慢打通,公共服务逐渐均等化,那么大城市吸引年轻人的地方,将远远不只是繁华的商业中心和营业到半夜12点的电影院,或者是便利的地铁交通。

在落户更加容易的年代,大城市张开双手敞开怀抱;便利的交通,让选择打拼的城市时,不再必须得靠近家乡。土生土长的故土,想要用那宅基地来栓住心比天高的年轻人,变得越发困难。事实上别说是年轻人,就是老一辈,和故乡的纽带也不再是像过去那样紧密了。

去年,我将父母接到了深圳,第一次在家乡以外的地方吃了团圆饭。我的几个表哥表姐,他们的父母因为要帮助子女带娃,加上冬天气候温和,也来到了深圳。春节后,我的母亲干脆留在了深圳,找了份工作。而我的父亲,同样有来深圳的意向。

这正是让我意外的地方。我一直认为,节奏飞快的深圳,只适合年轻人。但是年轻人大量出逃之后,农村的冷清,同样削弱了父辈和故乡之间的联系。于是他们跟随孩子的脚步,将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子女们所在的城市。

因此近两年来,“反向春运”成为一个媒体讨论的热词。所谓“反向春运”,是指由老人提前到子女工作地过年。可见,伴随着年味的消失,在故乡阖家团圆的仪式感,正在逐渐减弱。

就这样,故乡变得越来越回不去了,而我们正在与它不告而别。但是我不认为它是一件值得惋惜或者心痛的事,因为故乡的远去,虽然带走了某种情感寄托,但却也意味着与某种发展的不充分、物质的匮乏或者是选择的不自由进行道别。

【“年话” 卷首语】

又当新桃换旧符。在流动已成常态的时代,太多人习惯了漂泊,习惯了只有春节几天回到原生地,拥抱地理意义上的老家。在一年的多数时间,因为时空距离,我们常常意识不到和家人之间的各种观念差异,但在春节这几天,在“家”的语境下,我们不得不重新理解和定义“求同存异”。

狐度工作室准备了一个春节策划,邀请几位年轻人诉说“年话”,聊一些他们过年会思考或会和亲人朋友谈起的话题,其中有对结婚、生二胎的困惑,有对春节总要回“老家”的反思,还有对故乡年味的重新认知。

【往期回顾】

“年话”之一:春节我回山东妻子回安徽,女儿的“老家”在哪里

上一篇: 科比离世,江湖已远。

下一篇: 泪目!8秒24违例,多名NBA球星难以接...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