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这位“现代梵高”,狠狠地嘲弄了世人!

时间:2020-01-13 23:25:5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这位“现代梵高”,狠狠地嘲弄了世人!

关于艺术类的电影,红颜秀影曾经介绍过两部评分非常高的佳作,

《最佳出价》和《无主之作》。

今天,红颜秀影还要为大家再推荐一部《亡命大画家》,

这三部电影之间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共同点:

原本应该充满美、高级感的艺术题材电影,却总是和一个词离不开:“欺骗”!

比如《最佳出价》中,

一个美丽、孤僻、冰冷的姑娘,患有人群恐惧症的人物设定,

她让年迈的艺术鉴赏收藏家,一步步放下了戒备,最终导致自己毕生收藏的画作被与女孩合作的盗骗团伙盗窃,

我们甚至能随着电影里的老头切身体会到那种真实、让人撕心裂肺的被欺骗的感觉。

感情欺骗是“老千”的最高境界,

而做了一辈子艺术鉴赏家、鉴别无数赝品的老头竟然被一个低劣、用假道具的骗子团伙欺骗了感情,还掠走了一生的积蓄,他

付出了一切,却因为虚假的爱情,失去了一切,

最终,明知不可能,却还在时间饭店里等着永远不会来的那一位。

一位专门识别赝品的艺术鉴赏家竟然被情感欺骗,这也是艺术的虚假与真实:

即使赝品和真品有绝对的真与假,

可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里“假的里面也是有一些真的东西存在!”

艺术品的真和感情的假交织在一起,终于形成了一部亦真亦假的骗局。

而在《无主之作》中,

在纯粹的艺术面前每个人却是那样的复杂、脆弱和不堪,

姨妈在不正常的年代因展现了“自我”而被摧毁,岳父在战败后压抑了“自我”的秘密而恐惧,妻子被父亲控制了“自我”的欲望和追求而想挣脱,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立场和追求,而真正的艺术却是“无主之作”。

真实与艺术,是展现艺术电影价值的一个绝佳命题,

用人们对美丽艺术的敬畏去欺骗,最后发现原来假的东西里也有一点真实,

这样的设定是不是将艺术品的那种真实又迷幻的特质展现的淋漓尽致,

总有人不懂装懂,有人曾经辉煌又被时代抛弃,有人自以为有艺术天赋,而实际上却又跟不上时代洪流,

新生艺术家好像创作力无限,但又被年老的艺术家嘲讽,对世事不堪的艺术家,又穷困潦倒。

所有的人和事都是变化着,没有定数的,

甚至连艺术品的价值也能因为作者的生死而产生巨变,而只有艺术是永恒的。

今天,红颜秀影要为大家介绍的这部《亡命大画家》也是一部艺术欺骗的题材,

只是这次永恒的艺术与永恒的题材又多了一个新的永恒——感情。

红颜秀影前段时间介绍过一个专门爱说知识分子、艺术家和中产阶级故事的导演:

伍迪·艾伦

在他的故事里,看似清高的知识分子也逃不过阶级的圈套,

比如《午夜巴黎》中,那个沉迷于过往时代、厌恶现实,最终选择留在了他所穿越时代的作家。

对现实时代的厌恶、对过往时代的向往,不肯面对现实,

在“有才”与“有财”之间互相看不起,又不得不互相取得利益和所需的对抗,

这是透过艺术的外衣,看到的阶级差异的本质。

而在《亡命大画家》里,

则是用一种通俗的手法,去让大家看到艺术品、艺术评价里的荒唐可笑

一个年少成名的画家,到年老时,却成了一个人见人憎的糟老头,

交不起房租、画展上卖不出一幅画,女朋友离去,他像是一个被时代抛弃的可怜人。

但是他对于现状却只有抱怨,想要钱交得起房租,又不愿意画违心的商业画,

年轻的女友明明想和他探讨艺术与摄影,可是他却只在乎对方年轻美丽的身体,

在自己的画展上从不现身,也不愿意接受年轻艺术家的观点。

去餐厅吃一顿霸王餐,喝多了,走上街抱怨、骂街,却被飞驰而来的汽车撞倒,

如果世界都在改变,可是你不愿意改变,这到底是坚持呢,还是一种顽固呢?

如果艺术家轻易改变自我,是不是又会失去艺术追求的本质呢?

作为艺术家似乎像雪莱、梵高那样英年早逝才是最完美的结局,

这样他的作品就能流芳百世,不用因为时间流逝的江郎才尽而被世人羞辱。

就像被汽车撞了之后的老画家说:

“我有时候觉得自己不如死了算了。”

年老潦倒、作品又不被艺术鉴赏赏识,这是多少艺术家年老后的窘况。

在《亡命大画家》中,却真的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大乌龙,

艺术评论家和艺术家联手诈死,于是这个“在世的最后一位画家”的画作价值疯狂暴涨,

来自阿拉伯的王室直接说:

“我要买下整个画廊的画,来装饰我的皇宫。”

只看完他的一幅画就要买下全部,这位亲王真的只是艺术爱好者,还是为艺术视金钱为粪土?

更大的黑色幽默在于,

两个老头艺术家和鉴赏家在诈死之事被世人皆知之后,竟然画作价值再次上升,

而之前还在餐厅里大声喧哗、不愿付钱,被车撞了之后要死要活的老头,在意外的功成名就、名利兼收后的感言则是:

“你现在每天在考虑什么问题?”
“死亡!”
“对死亡你的观点是什么?”
“现在我的观点是拒绝!”

之前还叛逆的艺术家,却在获得名利双收后满足又快乐,

世人眼里顽固、别致、清贫却坚持自我的艺术家,和因为意外名利双收颐养天年的退隐老头,

哪一个才是追求着自己真正追求的、真实的自己?

如何拥有自己的艺术追求,又收获商业利益,一直是艺术家们追求的一个伪命题。

伏波娃说:

“当苦难来临时,灵感就来了,作品就来了。”

可是吃不饱饭的艺术家,只有在利益的推动下,才能为利成名,是不是又是个因为浮夸时代反推的可笑现实,

在人人都特立独行的时代,人人最终的结局又是随波逐流,

连最特立独行的艺术家也不会例外!

上一篇: 微信小游戏30岁及以上用户占比达66%更...

下一篇: 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智慧运...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