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学堂:巴菲特年轻时重仓加杠杆
时间:2020-01-12 23:48:2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1,巴菲特短线换股集中加杠杆
1951年年底,巴菲特通过调研,了解到了GEICO(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投资价值,采取了大胆行动,把大部分仓位快速集中到GEICO上。而当时GEICO的市盈率为8倍,在1951年的标准,相当于现在的20倍以上,并不是“低估值”股票(2020年1月的今天,中国平安动态市盈率也是8倍多)。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来源:巴菲特传记)
很多中国保险股投资者并不明白这代表着什么。首先GEICO不是像中国平安这样的全国性大型保险公司,在当时只是一个非常小的地区性保险公司,最多算一个小盘成长股。而且美国保险业在1950年代较为开放,保险公司很多,亏钱倒闭也很正常,并不是今天的“大到不能倒”的金融巨头。
美国的保险业是充分竞争的私营行业,50年代监管很松,很多保险公司经营风险极大。包括巴菲特后来投资的国民保险公司(还是采用擦边球的方法举牌的),就是一个经营不善的“老千股”。
甚至当时GEICO经营的车险业务还算是新兴业务,1950年美国人普及汽车也没多久,大概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样子而已,交通规则略等于无,酒驾事故频发,赚钱才有鬼呢,这也是为什么GEICO叫“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这个名字,人家保险只保公务员(笑)!
此时巴菲特早已不是“格雷厄姆”的信徒了。他只服从于事实。一共花42美元买了350股之后(价值14700美元),又找父亲做担保,去银行贷款了5000美元加杠杆,使得投资收益进一步扩大。这个操作现在看也是非常夸张的,无论如何都不是现在中国巴菲特信徒们想象中的样子。
两三万美元在1950年是一笔巨款,足够全款买房的,相当于今天的100万,对于刚刚毕业没两年的巴菲特而言这是一笔大生意,不是我们今天拿十万八万玩票的性质。
另外一个例子则是在Lockwood公司重组中的,这里不展开了,只讲个大概:
到了1954年,巴菲特在格雷厄姆公司工作时参与Lockwood公司的重组案,格雷厄姆让他做股票-商品期货套利,每股获得2美元收入,具体操作比较复杂,这里不展开了。作为格雷厄姆的雇员,巴菲特在执行雇主的任务的同时,认为这个股票可能暴涨,直接自己买入股票,最后股价涨了三倍。
所以巴菲特早期赚钱速度极快,很多人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2,对巴菲特而言,当时炒股本身也是不确定的
不确定性不能被消除,只能被不均匀的分布。
有没有人想过,“炒股”本身也是非确定性的呢?为何如此多的人看到了巴菲特靠炒股炒成首富,就用自己炒股的那一套去幻想巴菲特。事实上巴菲特开始炒股时,和今天开始炒币差不多。
股票本身存在不确定性,有时候世界本身的不确定性更大。每次想到这一点,就要想想我在美国的同行们,基金经理早上去炒股,被一飞机撞死了。人生长恨是常有的事,岂是靠“炒股”能回避的?
回到巴菲特开始炒股的年代:1950年。1929年-1949年,大萧条过去了20年,投资者仍然没有恢复对股市的信心。况且此时仍实施金本位,依靠“通胀”来致富还没有开始。这20年里还有一次世界大战,刚刚过去5年,人们连命都没了,还炒什么股?此时每个人的折现率都很高,股票当然无人问津,对于一个随时会死的人,投资未来实在意义不大。
巴菲特此时入市,此时格雷厄姆刚刚从大萧条中的破产中回本,吓得战战兢兢,不敢投资任何PB大于1的公司。对美国,西方世界的未来,大家都毫无信心,敢于投资本身就是一件勇者的行为!而当时一万多美元够买房了,巴菲特第一个孩子出生时还没买房,还跟老婆说要把钱继续投入到股市里增值,现在又有几个人敢这样做呢?
巴菲特并不是很多中巴臆想的一个具有魔力的巫师,在他面前没有历史的迷雾,那都是后人的神化。我相信他一定也是恐惧的,只不过他战胜了恐惧。(然而书上不会说)
股票是什么?是公司剩余价值的索取权。公司,甚至资本主义若不存在了,股票又有何意义呢? 1945年铁幕对峙到1950年在朝鲜大打出手,资本主义和自由市场经济面临强有力敌人的挑战。刚刚从二战劫后余生的人们,马上面临三次世界大战毁天灭地的核战争威胁。死亡的恐怖时时刻刻笼罩着美国人民,哪里有什么和平发展的幻觉呢?
就在巴菲特买入GEICO公司时,联军差点被志愿军打下了海。当GEICO开始上涨时,双方还在上甘岭反复消耗。作为当时巴菲特所在国家的敌人,我们应该有自知之明,股票投资的机会从来不是自古以来,也不是天经地义。
所以,巴菲特当时除了个股面临的巨大不确定性,还面临着美国乃至整个自由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面对的全部挑战和风险。这也是之所以那个年代美国股市估值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没有一套在当时能解答这些问题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想要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持股几乎是不可能的。
今天的中巴们,幻想着买一些“大盘蓝筹股”就算是“价值投资”了,甚至买ETF也算(尽管大都不知道ETF的组成结构是什么),和巴菲特当年20多岁面临的艰险局面相比,用东施效颦这个词都很不合适。
因此,“股票投资”,“价值投资”,“就买中字头蓝筹股看起来像巴菲特的价值投资”都不能消除不确定性,投资不是降低人生风险,降低决策压力的捷径,没有人能在完全确定的前提下赚钱,那样的机会早被众人哄抢一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