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海归发展,期待2020更好
时间:2020-01-09 15:38:3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留学人员一直以来是我们所关注的群体,其回国后的生存发展状况也一直牵动着我们的心。近日,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了《2019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结合问卷调查和大数据,对2019年度海归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海归在国内的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让海归更好地成长并充分发挥作用,不仅需要海归自己勤修“内功”,也需要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给予更多关注和指引。
勤修“内功”:打造核心竞争力
从2008年留学回国人数的6.93万人次到2018年的51.94万人次,这10年来,留学回国人数剧增近10倍。当越来越多的海归选择了回国发展,在国内就业成为了其回国后的主要选择,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就业市场,海归的优势是否被市场接受和认可?
国际视野和语言能力一直以来都是海归在国内就业市场上备受青睐的原因之一。在今年的报告中,“具有国际视野”带来的优势超过“语言沟通能力强”成为受访海归认为其在国内发展的最主要优势,占比从2018年的59%上升至68%;而“语言沟通能力强”的占比则从2018年的73%下降至59%。受访海归表示,随着国内高校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海归的语言优势正逐渐下降,而国际视野带来的优势则随着中国全球化发展的日益深入而不断提升。
网上曾有这样一句话评价海归:视野开阔了,能力没跟上。的确,当留学进入“大众时代”,部分海归的学习素养和能力并不突出,加上如今本土人才与世界交流交往的愈发深入密切,其所具备的语言等能力早已不输海归,国际化水平也在逐步提高。究竟什么才是海归的核心竞争力?是留学所带来的眼界开阔,还是被留学“逼”出来的更加独立,或许海归应该思考得更深一些。
报告显示,在海归选择出国留学的主要原因中,除了“体验他国文化、生活,丰富个人阅历”“国外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磨炼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等原因外,“选择在国外更有优势的学科”成为海归出国留学时新的诉求,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愿意且能够去选择对自己就读专业更有优势的环境,海归的竞争力或因此得到进一步提升。
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建议,海归应提早进行职业规划并提高就业的意愿度和主动性。智联招聘的数据分析显示,众多海归的第一份工作会选择教育培训行业,但很快会选择转行,而在几年后又基本转到互联网和金融等行业。也就是说,部分海归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并没有对自己长期职业发展路径进行规划。而海归由于在距离和时间上与国内存在差异,并且也没有专门的机构为其提供与就业相关的服务与指导,使之成为国内就业市场中的“弱势群体”,而国内应届毕业生大部分会较早地与国内企业接触,在毕业前很早就能拿到offer。面对这些差距,海归应提早规划,主动出击。
寻求“外援”:政策引导、服务支撑
海归求职一直以来存在就业“时差”,也缺少更多专门为其提供信息的平台。报告显示,在对“促进海归更好发展的政策需求”的调查中,“完善海归人才就业服务机制”替代“提高人才薪酬福利待遇”成为受访海归最主要的政策需求,占比由2018年的57%大幅上升至2019年的78%。可以看出,海归群体对完善海归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有着较为迫切的需求,一部分海归还希望可以通过青年海归交流平台等渠道找到有共同话题和经历的人,以此获得更多有益建议。
我们也注意到,招聘网站及APP仍然是海归最主要的求职渠道,占比达53%。除此之外,其他求职渠道均占比不高,这从侧面反映了海归群体的求职方式仍具有局限性。但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中有5%的受访海归选择了“海归招聘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为海归举办专门的招聘活动,海归求职的渠道也正进一步拓宽。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下,更多海归也加入到“双创”大潮中。报告显示,“创业服务不到位”被认为是受访海归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第二大主要困难,占比29%,而在“创业者创业进程中的主要需求”调查中,除“技术研发”与“市场开拓”等主要需求外,受访海归创业者对配套服务的需求也十分迫切。就“园区、孵化器等提供的创业服务”而言,2019年受访海归创业者对其帮助程度的评价与2018年相比普遍降低。
随着各地创业活动发展的不断成熟,海归创业者对于各类园区、孵化器等平台提供帮助的预期也在进一步提升,除了“硬件”配套以外,更需要专业的“软件”服务,希望通过不断完善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和服务链条,为处于不同阶段的创业企业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服务和指导,而各园区、孵化器等平台在努力吸引更多海归创业者的同时,也需要引进和培养更多专业服务人才。
“耳聪目明”:是挑战也是机遇
报告显示,海归在国内的就业市场存在部分岗位供需比例失衡的情况,如教育培训岗位和翻译岗位对海归的需求比例均较高,需求人数占所有岗位需求海归总人数的31%和17%,而在这两类岗位工作的海归比例仅为7%和3%。相反,高级管理类岗位需求占比仅为1%,而就职于该岗位的海归人数占比为7%。在海归留学所学专业越来越多元化的背景下,海归在就业中更注重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但市场对海归的语言优势认可度相对较高,海归与国内就业市场在优势定位中存在了解不足的情况。另外,高级管理岗位更多地看重个人能力,并没有对留学背景有所约束。海归在求职时不仅要了解自身优势,也要找准市场的“脉搏”。
除了在选择岗位时要擦亮双眼,海归在回国发展的城市选择上也需耳听八方。从报告中“海归户籍地、现居住地和期望工作地的对比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北京、上海、深圳是海归最期望就业的城市,同时也是居住海归最多的城市,除本地户籍海归以外,仍有大量海归选择去往三地发展,是海归人才竞争中的绝对获益者。当然这也和该城市对海归人才的招聘需求有关,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的企业相对其他城市而言对海归的需求更大,海归在求职时或可重点关注这些城市开放的岗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发展城市的主要原因”调查中,“家乡”对于受访海归的吸引力显著提升,选择占比从2018年的9%提升至30%。随着国家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更多的城市迅速崛起,海归的可选项日益增多,加上对家乡具有更多情感和基础,越来越多的海归愿意回家就业创业。当海归群体选择回国发展的城市时,不妨也多留意国家重点勾画的区域和地方,这里除了拥有极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也有可能成为你大展拳脚、施展才能的所在。(资料来源 |《2019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来源:神州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