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稳字当头 发改委绸缪扩内需
时间:2022-01-20 07:14:4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GDP突破110万亿元,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随着我国2021年经济成绩单的出炉,如何确保未来经济的行稳致远也已提上日程。1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召开2022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过去一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同时提到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前景广阔、长期向好的特点没有变,我们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长期向好不变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十四五’实现了良好开局。”在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如此说道。
以GDP数据为例,2021年我国GDP达到114.4万亿元,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经济总量折合约17.7万亿美元,考虑汇率升值因素,增量达到3万亿美元,仍是世界经济恢复发展的最大贡献国,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加速提升,人均GDP达到12551美元,预计超过全球人均GDP水平,与高收入经济体门槛进一步接近。
金贤东表示,虽然当前我国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发展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支撑发展的有利因素和条件仍然不少,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前景广阔、长期向好的特点没有变,我们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撑,其中宏观调控尤其重要。对此,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表示,宏观调控方面重点要把握好三点内容,包括突出稳字当头,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政策统筹协调,形成稳增长合力以及经济平稳开局,政策发力要适当靠前。
例如稳健有效的宏观政策方面,袁达解释称,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提高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把握好政策的节奏、力度和重点,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围绕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精准实施更大力度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切实保障重点群体就业。
“主要还是释放‘稳’的信号,”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一方面我国经济韧性足,市场潜力大;另一方面国内宏观政策空间仍大,调控政策储备足,国内可以针对内需与工业运行情况,及时出台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
政策发力点适当前移
围绕着经济的平稳开局,袁达也提到,今年一季度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要把政策发力点适当向前移,做到早安排、早动手、早见效,以稳定的经济运行态势应对各种挑战。
例如抓紧出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及时研究提出振作工业运行的针对性措施。适当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要求,尽快将去年四季度发行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落实到具体项目,抓紧发行已下达额度,力争在一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扩大内需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之一。周茂华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要让经济供需两端更加平衡、可持续发展,需要推动内需稳步恢复。但内需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海外疫情仍未受控,我国防范输入型疫情压力大,供应链中断及能源、原材料与航运物流方面成本增加,各行业复苏不平衡等问题,都会给服务等消费活动带来一定影响。
为此,围绕着2022年扩内需,金贤东也提到,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着力挖掘居民消费潜力等。
例如在优化消费供给方面,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推动打造内容丰富、品质精良、结构合理的高质量消费供给体系,引导企业增加性价比高的商品和服务供给,充分满足居民个性化、多元化、改善型消费需求。在提升消费意愿方面,要适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不断完善促进共同富裕的制度政策体系,增加居民收入与减负并举,创新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全链条良性循环互促共进机制,以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长支撑消费持续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国家发改委刚刚发布《关于做好近期促进消费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10个方面的工作举措,强调在精准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抓住春节、元宵节等传统佳节消费旺季契机,适应居民消费习惯变化和提质升级需要,挖掘消费热点和增长点,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推动实现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
中小微企业纾困继续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具有关键性作用,对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袁达也在发布会上透露,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继续推进交通、能源、水利、农业、环保、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等。
事实上,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力量,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算力、数据、算法、应用场景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四大要素,算力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当前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成熟,算力得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更加灵活的配置,比如通过计算机算力中心和互联网数据中心提供算力供应,从而降低互联网终端用户对硬件的需求。
“大方向”已定,“小微”也不能忽略。保证宏观经济平稳开局,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同样是重点。一直以来,中小微企业都保持着快速增长势头,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但新冠疫情的常态化加剧了部分民营企业的生存难度,过去一年里,我国也采取了多项帮助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减税降负、降低融资难度的措施。
袁达表示,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通过各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累计发放贷款超过7万亿元。同时,积极配合金融管理部门,延长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实施期限,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持续加大金融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据悉,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加大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支持力度,重点在四个方面持续发力,包括着力解决好民营企业在产权保护、招投标、市场准入、融资支持等领域存在的典型问题;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机制,制定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举措,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增量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深入推进实施公平竞争政策,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