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创作涌现“乡村热”,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心
时间:2022-10-28 11:59:0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以及一系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政策出台,文艺创作领域出现了“乡村热”。10月26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的文艺评论系列学术对谈活动“坊间对话”第15期“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艺术创新”在天桥艺术中心举行,与会嘉宾结合《山海情》《背篼里的春天》等作品,分享了乡村题材创作的幕后故事,并就文艺作品如何反映乡村现实问题等进行了交流。
前不久,根据同名电视剧改编的原创民族歌剧《山海情》在国家大剧院完成了首轮演出,反响甚好,一时间掀起了中国歌剧的“新时尚”。在剧中扮演青年干部马得福的演员马小明透露,自己就是宁夏人,小时候亲身感受过西海固地区的艰苦,后来也亲眼见证过当地自然环境和百姓生活的大变样,“这种真实的感受让我在演戏时找到了人物的支点”。再加上这部歌剧在对白部分使用的是方言,家乡话让他的演绎更接地气。
国家大剧院歌剧演员金郑建在《山海情》中饰演援宁干部陈金山,对他来说,在满台的西北口音中用刚学会的“闽普”完成台词,成了一大挑战。“演《山海情》对自己是一次历练,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就特别感动,舞台剧又是一次高度的凝练,陈金山身上凝聚的就是千千万万扶贫干部的形象。”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党总支常务副书记、编剧曲士飞分享了自己创作音乐诗化戏剧《背篼里的春天》的幕后故事。他曾先后两次前往贵州长顺采风,亲身体验了“背篼干部”之路:“大概300米左右的山路,我手脚并用,走了近一个小时。了解到当地的扶贫干部几乎每天都要走这样的路,觉得他们很了不起。作为创作者,应该用我们的笔书写平凡的他们。”由于该剧内容和呈现方式的特殊性,剧组选用了大量长顺当地的非职业演员,并在露天广场上演,这种接地气的方式也使得该剧取得了非常好的演出效果。
回顾这次创作经历,曲士飞总结:“乡村振兴题材的创作不能套路化,首先要尊重艺术规律,要塑造一批可信的、生动的艺术形象,其次是不要说教,态度要真诚,要把时代特点融入到创作中去。”
在金郑建看来,近几年之所以涌现出一批口碑不俗的乡村题材作品,首先要感谢这个时代,“正是这个时代出现了这些故事,有了这些丰满的人物,才有我们今天文艺创作的繁荣。我们文艺工作者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故事更好地呈现在舞台上,感动更多的观众。”马小明则表示,投入真情实感,演绎真实的故事,这样的作品一定能得到观众的认可。
记者:李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