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校长毛道生:创新人才要避免“唯分数”、“唯名校”的陷阱

时间:2019-11-04 08:07:4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校长毛道生:创新人才要避免“唯分数”、“唯名校”的陷阱

10月27日第二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已完美收官!从国际教育的现状,到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再到孩子未来发展的方向,IEIC的嘉宾分享了不少精彩的观点。

今天艾老师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校长毛道生,在#高校高中创新教育发展峰会#上的演讲基于人性审视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一起来听听他的观点与看法——

▲毛道生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校长

各位专家同仁大家好,我们都希望把核心技术掌握在中国人手中,实现科技强国的梦想。

但是要有这个梦想,首先要创新驱动发展。

我们知道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学校培养不出拔尖的人才?

这个问题在2018年开始的中兴芯片事件,给我们中国人进一步敲响了警钟,我们这个愿望非常强烈,因此教育之路也联合科协等单位出台了这么一个2.0的计划。

拔尖创新人才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背景,国家在教育上强调的公平优质,是把公平放在最前面的。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时候,我从人学的角度,想说五个小的观点。(如果您想要咨询关于国际学校的全面信息,请拨打400-888-5281;或添加择校小助手[ID:yuanboguoji114]为好友,进行一对一咨询)

人有超越性:人人都想创新

为什么我们说人具有超越性?

我们人的生命体跟其他生命体不一样,我们总是想超越遗传赋予我们的局限性。

为了让我们的身体能够超越,人总是有很多想法。

比如顺风耳、千里眼,实际上就是希望我们的耳朵、眼睛能够超越极限。

同样我们有嫦娥飞天,还有明朝的时候有一位算是早期的冒险家把火箭绑在自己的椅子上,试图让自己飞的更高。

这都是想超越我们的身体,但是受到了局限。所以就表现出我们探究的欲望、好奇心等等。

我们说创新创造是人类的一种本质的类特性,意味着我们人都想超越自己,因此新创造是人的秉性,也是人不断地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正因为人要有所创新,所以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学科,还有我们动手工程类的等等。

人具有能动性:人人能够创新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这也是一个类特性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创造不是发明家的专利,而是人人都能创造,每个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质。因此要“在集体创造上学习创造”,所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也是要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那么怎么让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性?

首先要认识自己。

如何认识自己?

让学生在多元化的社团、多元的课程、多渠道的对话、多形式的提炼过程当中,让学生通过比较、反思、对话、探究,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认识到自己的特长所在。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了自己才能做最好的自己。(如果您想要咨询关于国际学校的全面信息,请拨打400-888-5281;或添加择校小助手[ID:yuanboguoji114]为好友,进行一对一咨询)

人有教育性:创新需要教育

人人都想创新,各个都能够创新但是创新又不是天然所能够具备的。

“人是唯一必须受教育的造物”、我们创新的能力也是必须要通过教育。所以我们的创新教育,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也是要从娃娃抓起。

如果我们早期不注重这个培养,我们就会出现古人教育的“伤仲永”现象。

所以对拔尖创新人才早期也需要进行培养,成都七中在中学阶段进行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也成为教育部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首批试点学校。

比如我们组织了一个创新实验班:

1、在招生以后举行一个创新夏令营,通过创新夏令营,基于志趣和学力,师生双向选择进行选拔。

2、“4+2”课程结构:高考学科(4)+竞赛学科(2)

3、实行“多导师制”:七中教师;高校教授;金牌教练;七中学长......

人有差异性:尊重英才教育

我们知道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需要教育,但是教育当中也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人是有差异性的,我们要尊重英才教育。

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人和人之间在擅长的领域、兴趣爱好等方面是有差异性的,所以我们古人讲“因材施教”。

基于此拔尖创新人才也要注意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就会认识到我们说的资优生的培养和教育公平之间并不矛盾。

比如以学科奥赛说明,我曾经开玩笑说本来是少部分人玩的游戏,但是我们现在变成了人人都想参与的游戏。我们有很多优秀的校友,他们都是通过学科奥赛过程当中培养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爱好。

所以我们就要对学科奥赛,把小众化的扩大为大众化。

学校在进行学科奥赛过程当中,一定要在一开始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内在动力,把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你的社会责任感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孩子内在的动力。而不是说为了考名校进行的目标驱动。

人有情感性:要强化品格教育

陶行知有一句话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人的创造潜能是人人都有的,但是潜能能够得到多大程度的发挥,你的潜能导向何方、用在何处,这个离不开人的道德修养、意志力

这些非智力化的东西因素的培养也十分重要,所以我们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必须强化品德教育,要避免“唯分数”、“唯名校”的陷阱。

刚才前面的嘉宾在谈到核心素养过程当中也谈到了这个问题,我们对于拔尖创新人才强调了责任感、求知欲、批判性思维、团结协作等等品格方面的一些素养。

所以成都七中培养的目标就是全球视野、中国脊梁。全球视野就是我们孩子应该有国际眼光,而作为中国脊梁我们要有中国心的家国情怀,同时还要有这个能力。

所以我们第二个词也是中国芯。所以这样我们要引导孩子你不要做碌碌无为者,同时也要避免孩子成为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应该把社会责任感作为人生的重要动力。

所以对于孩子而言,他的动力系统就是责任、就是兴趣,而责任和兴趣合在一起,可以给他一个名词叫志趣。

以责任为动力,以兴趣为导向,二者形成自主发展的“混合动力”。(如果您想要咨询关于国际学校的全面信息,请拨打400-888-5281;或添加择校小助手[ID:yuanboguoji114]为好友,进行一对一咨询)

错过了本次IEIC的家长们也不用担心,专家和大咖们的干货分享播播老师都将整理成文字内容推送给大家,请大家持续关注“远播国际教育”~

展会时间:12月7日

展会地点:上海龙之梦万丽酒店10楼ABC宴会厅(长宁区长宁路1018号)

报名方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 中国教授在美3所顶尖名校求学任教7年,深...

下一篇: 广州海关成功破获走私成品油大案涉案金额超...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