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到,冬始俏!这些民风习俗你要知道

时间:2019-11-22 11:20:1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小雪到,冬始俏!这些民风习俗你要知道

“花雪随风不厌看,

一片飞来一片寒。”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

北京时间11月22日22时59分

迎来“小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称:

小雪,十月中。

雨下而为寒气所薄,

故凝而为雪,

小者未盛之辞。

古籍《群芳谱》中说:

“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这就是说,到“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

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

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的次数少,

雪量还不大,

所以称为小雪。

当大地也将渐渐步入寒冷的时节,

万物萧瑟的时候,

雪也成为了翘首企盼的喜事。

那一片片晶莹剔透像精灵般的雪花,

装扮整个华夏大地之余,

更洗涤了整年来人们劳累了的心。

小 雪

物 候

Light Snow

古代,人们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腾地降,三候闭塞成冬。

虹藏不见丨雨后的彩虹隐藏起来不见了,从天而降的雪花取代了雨水,天气开始寒冷。

天腾地降丨因天空阳气上升,地下阴气下降,导致阴阳不交,天地不通。这个时候,许多动物和植物都闭藏起来了。

闭塞成冬丨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在南方地区如果你早晚出去会觉得有一种湿冷的寒风,打在脸上冷飕飕的感觉,当然北方都应该下雪了。

小 雪

习 俗

Light Snow

忙腌菜,过年正好吃

在古代的冬季,没有今天这样种类的丰富的各种食物,也没有良好的食物存储条件。为了在漫长的冬季中有足够的菜、肉食用,先人们发明了腌制食物的方法,将各类蔬菜或者肉食腌制或者风干,尽可能地延长它们的存储时间,以备过冬时食用。

因此一到小雪节气,人们上菜场就比较关心有没有可以腌制的菜。小雪后,家家户户开始腌制、风干各种蔬菜和鸡鸭鱼猪肉等。挂于烧柴火的灶头顶上,或吊于烧柴火的烤火炉上空的这些腊肉菜品,也成为农家一道特有的风景线。而这些腊制品,除了是人们御寒过冬的必需品,也是春节期间餐桌上的美食佳肴。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在小雪这个节气开始腌菜、腌腊肉呢?专家解释,如果天气热,腊肉、酱货很容易变坏发臭。小雪过后,气温基本就呈直线向下的状态,不太会反弹,天气变得干燥。当年,这些东西做好后,刚好就到了快过年的时候,可以拿出来当做年货,慢慢地便成了风俗。

十月朝,糍粑碌碌烧

在南方,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有的地方将糍粑制作成圆形,象征着丰收、喜庆和团圆,有的地方又称为“年糕”,寓意吉祥如意。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称“十月朝,糍粑禄禄烧”,指的就是祭祀事件。

糍粑由糯米蒸熟再通过特质石材凹槽冲打而成,手工打糍粑很费力,但是做出来的糍粑柔软细腻,味道极佳。有纯糯米做的,也有小米做的,也有糯米与小米拌和做的,还有玉米与糯米拌和打成的。此外,还用黏米与糯米磨成粉,倒在一种木雕模里做的。这种模内刻有图案花纹,俗称“脱粑”。糍粑的制作非常费人力,必须要几个人一起才能制作完成。

上面提到的“十月朝,糍粑碌碌烧”里,“碌碌烧”是非常形象的客家语言。“碌”,是像车辘那样滚动,意思指用筷子卷起糯米粉团,像车辘那样前后上下左右,四周滚动粘上芝麻花生沙糖;“烧”,即是热气腾腾。吃糍粑一要热,二要玩,三要斗(比较),才过瘾,才能体味“十月朝,糍粑碌碌烧”的农家乐趣。

十月豆,肥到不见头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干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说到晒鱼干,一般要选大鱼,因为小鱼一晒没多少肉。买回鱼后,把鱼去鳞,若鱼身较大,应在脊背骨下及另一边的肉厚处,分别开片,使卤水易于渗透,然后将鱼身剖腹,去掉内脏。将鱼清理干净后,一般不拿水清洗,那样鱼容易坏,如果想洗,洗后必须把水沥干、擦干。

然后,将盐、花椒、大料、陈皮、小茴香放入锅中炒至微黄,均匀抹在鱼的内外两侧,调料多少依自己口味而定。抹完后,便可以将其平放在一个相对较大的容器里面,在阴凉处进行晾置。4到5天后,将容器内的鱼上下翻个,以便调料均匀吸收。如此再过四五天,便可将鱼挂在阴凉通风处,想让鱼干到什么程度都行。一般两三个月后便可取下来,剁成段,用保鲜膜包起来放入冰箱。

刨汤肉,美味迎新年

“小雪杀猪,大雪宰羊。”包头农村的风俗习惯,每到小雪、大雪两个节气,村民们便开始杀猪宰羊准备年货。无论哪家宰畜,邻居、亲朋都要过来帮忙。杀了猪,东家要用腌酸菜、卤豆腐、宽粉条、沙土豆做一锅猪烩菜,再配上米饭、小菜,略备薄酒,邀请四邻聚餐,寓意团结、和睦、万事兴旺。

少数民族也有类似习俗。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就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

土家人所说的“刨汤肉”,指的是刚刚宰杀的猪,经过开水煺掉了毛。虽说已经是死猪了,但是,人们要乘着猪肉还没有完全冷却,也就是还没变成僵硬的肉块前,还是热呼呼,软绵绵的劲儿,即烹制做成各种美味的鲜肉大餐,就叫“刨汤肉”。也有人说这叫“吃活肉”或者“吃活食”。这也体现出少数民族那种喜欢捕获鲜活猎物的天性。

小 雪

养 生

Light Snow

调节心态保持乐观:小雪节气中,天气时常阴冷晦暗,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所以应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并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多晒太阳,多听音乐。清代医学家吴尚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防寒保暖清“内火”:这个节气里,北方开始供暖,人们外出时穿得又严实,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就容易生内火。在寒冷的日子里人们喜欢吃热乎乎的食物,但麻辣食物最好不要吃,只会助长体内的火气。另外,寒冷干燥的室内,大多数人感到口鼻干燥,皮肤干等,建议大家多喝水,这样不仅能补充所需水液、改善干燥症状,还能防止内热的产生。

温热进补正当时:进入小雪后,饮食应以清淡为主,进补以温热为主,如羊肉、狗肉、火锅等可以增加身体热量。还可以多吃点降血脂的食品,如玉米、荞麦、胡萝卜等。水果吃黄澄澄的橘子最合适,俗话说“橘子黄,医者藏”。橘肉有开胃理气、止咳润肺之功效,主治呕逆食少、口干舌燥、肺热咳嗽等症。

早睡晚起多运动:此时节,天气逐渐寒冷,天气阴冷晦暗光照较少,人也会感觉提不起精神,此时的养生原则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是早睡晚起、避免辛劳。每天晚上最好在10点上床,用热水泡脚,并按摩足底的涌泉穴。

常晒太阳温通经脉:我国传统的医学理论十分重视阳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认为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特别是在冬季,由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冬天常晒太阳,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

小 雪

诗 词

Light Snow

初寒

【宋 • 陆游】

久雨重阳後,清寒小雪前。

拾薪椎髻仆,卖菜掘头船。

薄米全家粥,空床故物毡。

身犹付一歃,名字更须传?

次韵张秘校喜雪三首

【北宋 • 黄庭坚】

满城楼观玉阑干,小雪晴时不共寒。

润到竹根肥腊笋,暖开蔬甲助春盘。

眼前多事观游少,胸次无忧酒量宽。

闻说压沙梨己动,会须鞭马蹋泥看。

小雪

【唐 • 李咸用】

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

压松犹未得,扑石暂能留。

阁静萦吟思,途长拂旅愁。

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上一篇: 原创吃肉不如吃它,容易被忽略营养却很高,...

下一篇: 三大股指均翻绿创业板指跌逾0.2%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