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嘭”!《海上钢琴师》修复版电影上映,天堂里将会传出1900的琴声

时间:2019-11-16 08:57:4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嘭”!《海上钢琴师》修复版电影上映,天堂里将会传出1900的琴声

《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大噶是知道的吧~观众对它的评价相当高。话说这部电影的4K修复版在11月15日重映,果然上了热搜。

设计师黄海亲自操刀制作了中国版海报,比原版海报更能体现出整部电影的内核。

△(左)原版海报,(右)黄海设计的新版海报(下文会给大噶细聊黄海的这个海报牛在哪里)。

今儿个羊要港的就是《海上钢琴师》,无论你看没看过这部电影,希望你都可以耐心看完这篇文,羊也希望可以给小伙伴们提供一种新的观影角度。

—— 世俗和理想 ——

这部电影的剧情不复杂,就算没有看过电影的小伙伴,应该也知道大致的故事梗概——一名生于轮船、长于轮船上的钢琴天才,至死都拒绝在陆地上生活,最终他随着被炸毁的轮船沉入海底。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个弃婴,被不知名旅客遗弃在轮船上,船上的煤炉工人收养了他。

因为主角是在1900年第一个月第一天被发现的,所以他被起名为1900。

从法律意义上来说,1900是不存在的,他没有一个官方的身份。

1900从来没有学过钢琴,但是音符就像融入在他的血液里一样,可以自然的流淌出来。

电影的讲述者是1900的挚友,叫Max,是个相当优秀的小号演奏者。

跟1900比起来,Max就是个“俗人”——他经常劝1900下船,追求并享受平地世界的名利,过世俗生活。

很明显,Max和1900的追求不一样,但两人既然能成为至交好友,那肯定是惺惺相惜的。

比如说,Max对自己的音乐极度自信,而且他的演奏水平相当高。

最重要的是,1900知道Max是真心喜欢音乐。

诚然吹小号是Max的求生的手段,但他也有颗赤诚之心,真正的在用音乐抒发感情。

Max随口吹奏出来的曲子,自己可能都不知道那是什么,是围观群众给它一个“爵士”的定义。

1900也不知道他弹的是什么,想弹就弹了,哪管什么风格、节奏、曲调?

世俗的Max高度契合1900对音乐的纯粹追求。

我们中的很多人也许曾经都是1900。虽没有他的“天才”,但也一样简单、倔强、纯粹。随着成长,我们不得不融入世俗的迷雾中,一点点抛却“本我”,遵从曾经不屑一顾的墨守成规。

其实1900不是没有尝试过迎接陆地生活。

—— 那个女孩儿 ——

1900之所以曾经决定去陆地上尝试另一种生活的,是因为一个女孩儿。

和女孩儿相遇那天,1900正给慕名而来的唱片商录制唱片。

不过1900向来是兴之所至、随性发挥,这种机械的录制让他有些兴致缺缺。

突然,有个女孩儿出现在窗外,那个女孩儿像是带着海上的蒙蒙雾气,又散发着陆地上清新的青草气息。

1900对她一见钟情,瞬间就沦陷了。‍

他手指弹奏在键盘上,流淌出的音乐已然发生了改变,他心弦波动的声音永远的被记录在唱片上。

这张充斥着爱意的唱片就是1900隐晦的告白。

1900想要把唱片送给那个女孩儿,可是他太害羞了,一次次错失良机。

一直到两人分离,1900才终于鼓起勇气和女孩儿交谈。

可惜女孩儿很快就被人流挤远了,那张唱片还是没有送出去。

这是1900和女孩儿的第一次交谈,也是最后一次。

音乐对1900而言,不是世俗名利的敲门砖,如果没有女孩儿,这张唱片将毫无意义。

因为这个女孩儿,1900第一次开始向往Max给他勾勒的出岸上生活——有妻子,有孩子,散发着暖暖的红尘气息。

1900虽然是个弃婴,但他并不缺爱,船上的工作者都是他的亲人。

就像船长貌似对他严厉,但也还是一次次轻易地原谅了他的“调皮”。

1900离开的不是一艘船,而是他的家园。

而他将要面对的城市太复杂了,乌烟瘴气,物欲横流。

1900想要追求的“女孩儿”是美好的,带有青草气息,没有一丝邪恶;

可他在接近陆地时发现,“女孩儿”身处的城市有无穷无尽的欲望。

1900最终在踏上陆地的前一刻退却了,他把帽子抛向远方。

帽子一个回旋,落在了海面上。

这是1900离岸上生活最近的一次,但还没走下轮船就结束了。

也就是说1900的这一生,都没有踏足过陆地。

还记不记得设计师黄海制作的《海上钢琴师》中国版海报?使用的就是这一幕。

城市、帽子、海面都直指电影的内核。

海报中那个圆形的窗户也不能被忽视——1900从小到大都是透过它来观察外面的世界。

原版海报仿佛是Max凝视着将被炸毁的轮船,那是Max和1900最后的诀别。

羊个人赶脚黄海的新海报立意更高——无论是1900还是Max,始终与“新时代”格格不入。

属于Max和1900的时代终将结束,1900只能回归大海。

—— 回忆永存,往昔不再 ——

1900不仅是主角的名字,更是“1900年”,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年份。八国联军侵华就发生就发生在1900年。不久之后,一战爆发: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重新瓜分海外殖民地,一战就是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抢夺之战。在电影中曾多次出现了“战争”这个词汇。

电影中多次出现了船客高喊“美国!”,“美国”仅仅是一个符号,深埋着他们的欲望。

“新旧时代”是电影中的一根暗线,通过某些镜头和零星的台词串联在一起。

让我们翻开史书: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19世纪以后,美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

电影中时不时就会有“新旧”的对比,比如说“生冷的”现代感和“温暖的”古典气息的对比。

镜头转换间,我们可以看到某个曾经辉煌过的旧有事物的破败。

就算是那艘被淘汰掉的轮船也是矛盾的:它的“骨架”是冷硬的工业产物,可是内部还是“旧样式”。

1900有过很多很多听众,一度声名远播,即使他从不下船。

其实以当时的技术条件,不下船的1900也可以让世界各地都听到他的声音。

1900被听众遗忘,不是因为他从不下船,而是因为他和新时代是有隔膜的。Max也是如此,虽然他尝试去迎合那个浮躁的社会,但终究做不到。

比起1900,Max更像普罗大众。他接受现实,选择按部就班的在地面上生活,可他最终还是被时代抛弃了。

就像当年在船上,听众们随着1900的琴声载歌载舞;

可是一声“美国到了!”,那些听众骤然散去,奔向新时代——“美国”让1900被抛弃了。

让我们回到电影刚开始的时候,“过气了”的Max穷困潦倒坐在路边,最后一次仔细擦拭着自己的小号。

走投无路的Max为了生存,将要把一直陪伴自己的小号卖掉。

选择陆地生活的Max并没有赚大钱、住豪宅,反而连他的梦想和精神慰籍(小号)也要卖掉。

Max是向俗世屈服的1900,1900是Max的理想中的自己。

所以,Max可以那样的了解1900,笃定他会和轮船一起葬身海底。

Max看似是个“俗人”,可终归和1900一样,“是个少数派”,对于新时代来说是不合时宜的。

约定俗成的“人生赢家”是什么样子?赚大钱、住大房子、娶漂亮老婆?

“岸上的人”总是这么急切,一直在争取“四季如夏的世外桃源”。

那些生活在陆地上的人看似“脚踏实地”,但自上而下,他们的欲望是没有尽头的。

“平地上”有些人的欲望无法被填满,他们想要掠夺更多的资源、占领更大的市场。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39年二战又打起来了…

“这个世界,对你而言不过是个重担,你甚至都不知道它的尽头在哪。”

没有尽头的世界拥有没有尽头的欲望,1900“没办法在上面弹出任何音乐”。

对于这个世界来说,1900从来没有存在过。

但这个世界中的绝大多数人,也终将“不存在”。

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逃脱不掉死亡,等那些悼念我们的人也离开了,我们来过这世界的证据就只是冰冷的数据。

很多人认为1900是孤独的。

但羊感觉1900并不孤独,他根本就没有孤独的概念。

1900的姿态大多是平静的、散漫的,还有点孩子气。

懂得“孤独”的是Max,是荧幕前的观众。

有艘被废弃的“旧船”孤零零的飘荡的海面上。船舱中出现了一双手,坚定的悬空弹着不存在的钢琴。

弹着他这虔诚又真挚的一生。

“嘭”!

天堂里将会传出1900的琴声。

上一篇: 恶心!男子地铁内猥亵女乘客被拘,女子:他...

下一篇: GoogleTGIF会议因内容遭泄漏后将...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