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宠剧霸屏,《谍战深海之惊蛰》何以在“去糖化”的同时收割收视与口碑?

时间:2019-11-15 18:41:2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甜宠剧霸屏,《谍战深海之惊蛰》何以在“去糖化”的同时收割收视与口碑?

近年来,甜宠剧一直是市场上颇受欢迎的品类。尤其是网络剧盛行的当下,更多的95后、00后群体加入甜宠追剧大军。

从开年的《独家记忆》《奈何BOSS要娶我》《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我只喜欢你》接连上线,到今年暑期的黑马剧《亲爱的,热爱的》甜蜜霸屏,站在观剧的角度而言,它们的确迎合了不少年轻观众的粉红恋爱心。

然而,除了少数品质较高的甜宠剧外,市场被更多模式化、套路化甚至粗制滥造的同类剧填充,陷入了一种从“不发糖就没人看”→“滥发糖惹人厌”的怪圈。

而目前正在热播的《谍战深海之惊蛰》,摒弃了市面上甜宠剧惯用的单一套路,将高燃、热血、虐心等元素进行创新融合, 锻造了一部“高收视、好口碑”的精品剧。该剧收视率同时段双网第一,豆瓣最高评分达到了7.7分,凭借品质更是获得了一票谍战、刑侦、悬疑粉儿的肯定。

有网友评价:“神仙阵容,明侦粉兼麻雀粉真实哭泣了。”

更有观众被该剧的“燃”和“热血”打动,“最近比较喜欢看这种热血片,感觉张若昀演技进步了好多,一人分饰两角,人物性格拿捏很到位,节奏感也很紧凑,期待之后的剧情发展。”

这不禁让人思考,为何在甜宠剧当道的市场大环境下,“去糖化”的《谍战深海之惊蛰》还能获得如此的好成绩?或许这一现象从侧面证明了国剧迷的追剧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国民对于文化产品的审美心智也越发成熟。

逆大众心理

“燃虐并存”才好看

实际上,观众们看甜宠剧不纯粹是为了满足对理想化生活的憧憬,更是希望在剧情中探索到自我情感的共鸣。所以当爱情剧回归于现实时,只有势均力敌的爱情,真实的人设,落地化的剧情才更易于被观众接受。而“三角虐恋”对于饱受高压社会环境的观众来讲,并不是最佳观剧选择。

但偏偏事有例外,《谍战深海之惊蛰》逆大众普遍心理,在剧情上“去糖化”,陈山+张离+余小晚这段三角虐恋不甜、不腻,更少了撩妹和秀恩爱等桥段,却在观众中引发热议。为何“去糖”后“燃虐并存”的剧情反而让观众欲罢不能?

作为拥有超强记忆力、逻辑能力的天才,男主陈山无疑就是自带“燃点”的存在。故事前期,陈山以双面间谍的身份潜入敌人内部,小心应对随时的突发情况,头脑、身体与意志力都经受着非常人的暴击。尤其是在陈山被审讯室科长质疑“投敌叛国”时,一番唇枪舌战无果后,他身上的那股子少年气迸发,成就了一气呵成的动作名场面。

“燃”是《谍战深海之惊蛰》令人热血沸腾的直观感受,而“虐”则是该剧体现深刻主题的另一种极致表达方式。

在《谍战深海之惊蛰》的剧情中,与“高虐”挂钩的片段接连出现,令看惯套路的观众难免“内心一颤”。比如余小晚面带微笑去参加自己心上人与好闺蜜的婚礼;张离受重伤生命垂危,余小晚放下内心芥蒂,在家国大义面前搁置儿女私情,精心救护“情敌”……从女性视角来看,这些情境无疑是极致虐心的,但恰恰如此,才更符合当时的时代语境,能衬托出人物情感中的高光一面,继而触达观众内心。

而爱情之外,该剧更诠释了多种虐心的情感,例如兄弟手足之情。陈山的哥哥钱时英被捕,为了掩护陈山、保全大局,在尚有一线生机的情况下大义赴死,英勇牺牲,至死心系国家。观众们除了能够感受到他们之间至深的兄弟情外,更能被钱时英身为共产党员为革命奉献终生的情怀所感染。这些“高虐”的情节,既体现了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情怀,又有着严谨合理的艺术发散创想。

因此,《谍战深海之惊蛰》融入了谍战背景下应有的燃点与虐点,而这些剧情既真实接地气,又有思想高度,能够在观众间不断发酵、引发探讨也合情合理。

如何合理“去糖”并留住可看性?

现实主义是创作基础

谍战剧如何在合理“去糖”的基础上保持可看性?无疑是创作中的一大难点。《谍战深海之惊蛰》的方法论是注重人物情感逻辑和剧情规律,并以现实主义为创作基础。从该剧的优质口碑来看,这种创新方式无疑是有效的。

在情感逻辑线索上,该剧更偏向于陈山、张离、余小晚三个人的情感变化描摹。开始陈山冒名顶替余小晚的丈夫肖正国,他们之间有过一段感情纠葛,但随着陈山在共产党员张离的帮助下加入抗日队伍,共同粉碎敌对势力阴谋的剧情推进,陈山的情感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而剧中两对CP的感情推进也与他们经历的抗日情节主线相匹配,并未套用谍战剧惯用的“男女主因误会分手,因第三者介入而破裂,受阶级阻挠天各一方”的常规配置,而是针对人设极故事线索合理定制,并进一步“去糖化”,让剧情回归现实。就算是情节中充斥着诸多的人物矛盾也都是为了接下来更高能的情节做铺垫。

作为一部谍战题材的类型剧,“去糖化”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紧扣题材,符合剧情规律,同时规避以往影视剧打着类型剧的幌子谈恋爱的现象,更偏重从受众心理入手。

“谍战剧”的主要受众以男性为主,所以他们对剧中的“撒糖”内容并不感冒,“去糖化”也就成了必然。于是我们能看到,男女主初次见面时并没有一见钟情+暗送秋波,而是一方不断试探,另一方极力伪装,这样的情节设置与逻辑严谨的谍战剧气质不谋而合。

此外,作为一部“高颜值”的谍战剧,《谍战深海之惊蛰》更吸引到了不少女性观众入坑,而该剧之所以能够贴合不同年龄层女性的偏好,多半是与角色设置以及燃虐相宜的剧情设定有关。无论是对童话爱情抱有渴望的少女,还是阅历丰富的“老阿姨”,都能从现实剧中找到自身的情感契合点。再加上近年来女性意识的觉醒、“她经济”崛起的双重助力,这部完美糅合“燃”、“虐”元素的谍战剧自然越发受宠。

此外,谍战剧的核心内容是为了展示烽火年代中无名英雄的奉献精神,“去糖化”确保完整展现潜伏剧情线,将叙事重心放在无名英雄与各方敌对势力斗智斗勇的精彩情节上,实现敌我双方硬核较量的看点最大化,让年轻观众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完成爱国主义教育。

由此可见,相比“糖点”,“虐点”与“燃点”更加贴近现实。因此只有符合现实规律,燃虐相宜的谍战剧才能从一众同质化的作品中“突围”,这与观众对于影视剧真实化的审美诉求不谋而合。

旧剧新解

为时下追剧观精准“号脉”

90后、00后已经进入到文娱产业消费的中心,而年轻人的审美变化有何规律?他们究竟喜欢追什么样的剧?这些疑问势必成为了影视创作者们关注的命题。而随着观众年龄层的变化、阅历的增长、以及世界观的日益成熟,会让他们对传统题材影视剧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流行的“旧剧新解”现象便是直观表达。

可以说,现如今观众的“追剧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许多人不再满足于“外行看热闹”,他们往往会带着“审视”的眼光探究一部作品,人设、台词、演技、价值观、真实度等等皆成为了他们对一部剧给出最终评价的考量指标。

他们不仅喜欢看高质量、好情节、三观正的电视剧,还钟爱从现有的剧情中挖掘出更深刻的解读。而让谍战剧有了崭新表达的《谍战深海之惊蛰》便正中观众“求新、求异”的审美靶心。

首先从《谍战深海之惊蛰》的人物设置来看,几位主人公摆脱脸谱化,给观众以新鲜感。张若昀所饰演的陈山并不“高大全”,开始他只是个帮人追债、搜集隐私八卦的街头小混混,后来为了保护家人安危,才被迫伪装成前军统特务肖正国,经受多方的审视与考验,在成长与磨砺中逐渐成为平民英雄。

而王泷正饰演的大反派荒木惟,也并非简单粗暴的日本侵略者。他有眼光能甄别出陈山的才华,也带着自己的目的性,将陈山培养成为优秀的特工,这个人物有胆识又有头脑,城府极深也格外神经质,如此也从侧面让我们感受到了陈山、张离等情报人员坚持斗争的残酷性,立体的人设很“有戏”。

可以说,剧中的每个人物有很有肌理,并非虚浮的空壳——集美貌智慧、理性从容于一身的张离;善良到令人心疼的余小晚;诡计多端、权欲至上的周海潮;成熟稳重拥有崇高信仰的钱时英;心思缜密私心只想守护女儿的费正鹏……有血有肉的人物塑造与刻画,不难让年轻观众产生代入感。

再加上青年实力派演员阵容和老戏骨们的演技加持,剧中人物之间的对手戏火花四溅,展示了代表不同阵营人物的真实性,其中既有敌我双方的智商抗衡,又有烽火年代的残酷性。通过真实内容的无限延展,展现真实人性,同时,有趣犀利的台词、演员精湛的演技符合当下观众的追剧观,让人为之信服。

一部靠英雄人物和故事推动的谍战剧,必须要和现代年轻观众的审美趣味、欣赏水准接轨。如今炙手可热的流量小生小花们频繁出现在屏幕上,已不足以触动年轻观众的心。于是我们看到了多部由流量明星出演的类型剧收视口碑双“翻车”的现象。

在大众追剧观日臻成熟的当下,许多人更注重精神层面的共鸣。《谍战深海之惊蛰》整体提升了流行文化元素里的主流价值观浓度,让类型剧形成有效的正能量传播。譬如剧中主角在面对外来势力威胁,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屈服,都让年轻观众激发出了浓烈的爱国信仰,唤起时代的担当。这也从侧面印证,观众们并非被流量“绑架”,也并非是“非甜宠不追”。关键问题,还要回归到市场对优质、创新国剧的渴求。因此,诸如《谍战深海之惊蛰》这类有内容、有创新、有深度、有价值的优秀作品,不妨再多来一些。

上一篇: 看投影比看电视更护眼?用错了,近视照样躲...

下一篇: 力帆股份10月传统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99...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