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演技派》总导演胡明:100个导演和我说,不要做这档综艺

时间:2019-11-09 20:25:2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独家专访|《演技派》总导演胡明:100个导演和我说,不要做这档综艺

文|秦明(珞思影视研究组)

昨晚,预热了很久的《演技派》终于上线。

作为三大视频平台中最后一个向“演技题材”出手的玩家,优酷视频联手中国最懂市场的制片人于正,以及头部网综《火星情报局》的制作班底,以“年轻演员片场生存真人秀”的形式,亮出这台“压轴大戏”。

节目片头,于正一番慷慨激昂的“誓师宣言”后,紧跟全屏醒目花字[本节目根据于正电视剧真实制作流程创作],释放出与众不同的气场。

一期节目下来,观众对《演技派》最鲜明的印象,也确实是节目与其他行业同类迥然不同的模式。第一期以“选择”为题,30位青年演员排队“见组”,接受于正、吴镇宇、张静初、张颂文四位老师的集体面试,表演打动老师或展现出有潜力空间的演员进入下一轮,有机会拍摄于正亲自编剧的古装大戏。一轮选择过后,留下来的只有12名晋级者和4名旁听生。

除了于正一如既往崭露营销鬼才气势,抛出“正小生”等新颖行业名词,吴镇宇薅秃头发,张颂文教科书级别的演技教学,张静初亲自下场对戏等细节都很有记忆点。

要知道,在《演技派》之前,从一线卫视到头部视频网站,几家平台都已围绕演员和演技话题“发声”,群雄下场,这不是一条“无人问津”的赛道。题材不独有,对手不简单,甚至观众可能都有些疲劳,节目姗姗来迟的底气何在?

在节目紧张录制的间隙,捕娱记(ID:ibuyuji)独家专访《演技派》节目总导演胡明,他非常清楚这是一种困难模式的选择,“身边起码有100个导演和我说,不要做这档综艺。”但长达半年向于正、张颂文这些[业内人士]讨教下来,胡明越来越坚定做这件事情是有价值的,“我们每天看到的都是这个行业里面的花边、狗血、争议,整个演艺圈一直在被消费,所以我想给这个圈子里所有的演员一次被正确讨论的机会。

剔除花边、狗血与争议

观众会真的想看表演是什么吗

“我在这一行20年,我拍了48部戏,我觉得我呈现出来的东西,肯定是别人呈现不了的。”

“大家看好了,这是我第一档综艺,也是我最好的一档综艺,赶紧来吧!”

作为圈中公认的营销鬼才,《演技派》里的于正是大家熟悉的味道,“我觉得我这几年非常幸运,基本上没有走眼过,所以我想把我选角的所有经验放到这个综艺里面,选出一系列的年轻的新人,用他们来拍一部戏,剧本我会亲自来写。我想告诉观众,表演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于正所说的不容易,在第一集节目里表现为“年轻演员大型求职碰壁现场”。被张静初盖章演技好的昌隆,在与学弟的对戏中丢掉节奏,止步于一轮游;一起面试的同行认为肯定能过的专业学霸周陆啦,表演完被于正质问,“表演是为了满足你自己还是满足观众”;有人表演完就被告知“可以离开了”,在一群面试者惋惜、同情的安慰中,强颜欢笑离场。很多观众表示看了《演技派》才知道演员也不过是一群“社畜”,不管你是签了徐静蕾或者于正,还是以前演过倪妮的弟弟、和陈坤飙过戏,在见下一个组时就又回到被人挑选的状态。有网友说,“第一次有演技类节目把演员见组、试戏、等待这些平淡日常拍出来”。

除了台上三分钟,节目用具象到演员自我介绍前先要拍四个角度照片这样的细节,向观众展现“台下十年功”的更深度内涵。把综艺节目拍出“表演科普教材”的精细与专业程度,不怕观众觉得无趣吗?

对此,总导演胡明坦言,为节目做准备的半年时间里,身边大概有100个导演跟他说不要做这档综艺,因为包括他自己在内,最初对这件事情也没有足够信心,“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在问我,说你这个节目里面都在谈表演,为什么要让观众去学习这件事情?很多时候,也会让我纠结。

流量与演技的争议,演员行业高片酬,演员与演员抢戏、炒CP、交恶……这些噱头与话题,成为大众对影视行业的主流认知。但胡明深知,任何一个行业,拂去表面这一层迷雾,涌动在其下的才是更完整和真实的行业生态。

如果做一档纯粹探讨表演这件事情的节目,会不会有人愿意看?在同于正、张颂文、吴镇宇、张静初这些[业内人士]的接触过程中,在整个导演组硬啃《一个演员的修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专业理论的学习中,胡明慢慢厘清做这件事情的价值,并坚信表演本身就是能够吸引人的。“演员本身的真实想法是能够打动观众的,所以我一定不会做一个有话题没有干货的表演类节目。

给胡明带去深深震动的,还有张颂文与他的一番交心。前期沟通中,张颂文曾对胡明说“很怕这个节目”,他担心自己在行业里面打拼了二十几年的时间,所有的事情就被一个节目毁了。“其实中国90%的演员是像张颂文这样的,他到了40岁左右,才让家人过得稍微好一点。但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演员,宁浩、陈嘉上等很多导演的电影,都请他当表演老师。”

胡明觉得,大家目前对影视行业的一些“差评”,如明星逃税、流量高片酬、花边八卦这些话题噱头,并不是行业全貌,充当金字塔下面基石的那些演员,才是这个行业里的大多数。“我其实也很想在这个节目里去告诉观众一件事情,就是除了我们看到的杨幂、赵丽颖这些尖尖上面的人,中国90%的演员其实过得不好。像张颂文老师这样的演员,其实是需要一次被正确讨论的机会的,所以我做这个节目,一定是要去打通所有演员内心的感受,我们不去讨论那些狗血花边,就真真正正地去关注,演技到底是什么?

《演技派》不想消费老师之间的矛盾,也不想放大观点不一样的噱头,一群年轻演员在这个节目里真实的表达,真实的挫败,真实的成长,给观众看到真实的演艺生态,是导演组想要达成的效果。在胡明看来,TVB演员训练班出身、在实战表演中“成精”的吴镇宇,有北电科班学习经历、教演员演戏的张颂文,在表演前会思想先行、重构人物合理性的张静初,“这三个人加在一起,就是一个为年轻演员提供解决方案的最大化组合”。

虽然我们的老师、我们的演员都不是那种突出到很难忽略的人,但我认为做一档有趣的节目和一个有用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自信,对演员、对表演这个题材要有信心。

眼下,大众对探讨演员表演充满热情与兴趣,而在还未完全退潮的流量与IP的行业氛围内,综艺为很多演员提供了一方舞台,争取舆论关注自己、观众看到自己、工作机会光顾自己的机会。但一档内容产品的价值使命,除了让观众开心,它能否为行业里的年轻人带去正向的情绪和职业生存能力,是《演技派》贯穿于制作中的思考。

“对互联网作品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除了有趣之外,一定要有用,它才能够有价值。你看完这档节目,就知道哪些表演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哪些是狗血的,哪些是没意思的,我们觉得这些对大家是有用的。”

“于正片场纪录”的一次尝试

连续剧发展与真人秀真实“打架”

虽然弄清了想表达的方向,但用怎样一种形式把内容“包装”出来,还要照顾综艺角度的可看性,怎么做,是胡明和导演组在确定节目内涵家之后,思考的下一个重点。做第四季《火星情报局》时,胡明与以嘉宾身份参加节目的于正有了一次正面接触,通过影视作品知道的那个“爆款制造机”,生动出现在眼前后,令胡明对这个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产生极大兴趣,“突然就有一种想法,是不是可以做一个关于于正拍现场的纪录片

“一个制片人如何挑演员,怎么根据这些人写剧本,然后怎样把它拍出来,又怎么获得观众的验证,这是一个完整的逻辑。或许通过于正,我们就可以把整个影视圈里面‘一部戏是如何诞生的’揭秘出来。”

2018年12月,于正作为“副局长”参与的那期《火星情报局》播出时,胡明带着核心制作班底找到于正,聊开了自己的想法。他要求整个导演组看专业表演书学习,了解什么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到2019年8月8日《演技派》正式开始录制前,导演组花费将近半年时间去体验于正的生活,去上张颂文的表演课,建立对[表演]这件事的概念。

“我不能够凭想象去做这个节目,所以导演组花了半年的时间去上表演课,在于正的推荐下看了很多关于表演的书,然后再开始慢慢推动我们要做的事情。”

以演技作为主题的综艺节目近几年层出不穷,也通过各种垂直细分的方式,追求着内容突围。这其中既有棚内选秀思路的竞演节目,也有引入演技学习的养成类真人秀,以及全明星阵容成功制造吸睛话题的舞台演技PK……毋庸置疑,演技类综艺以不同方式入局,但都致力于展现影视行业中的职业生态。由此延伸出的演员演技争议与探讨,带着强烈的辨析价值,掀起大众关于演技优劣的汹涌热议。

与于正深度交流之后,胡明稍稍修正了自己的最初构想。仍然以于正制作一部电视剧的全过程为切口,加入多次体验式演技课程和真实试镜争夺角色的真人秀内容,将这一整个过程真实记录下来,更具实战性地呈现“以戏定角”、“以剧代练”的真实片场环境。

“其实一部剧从筹备到拍摄再到后期要花几年的时间,但我们录制只有三个多月,而且我们是一部边拍、边写、边拍的连续剧,每一集的选角都不一样,然后于正老师根据每一个人写的戏又不一样,每个人在戏里面的表现和在真人秀里面的表现会决定他在剧里面的角色命运,所有的东西都在变化,非常复杂。”所以胡明苦笑表示,“我们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巨大的坑”。

他用了一个非常直观的例子来说明其中的[烧脑][困难]。例如某一集根据演员表现选出来下一场戏的男女一号,但实际拍摄时出现一种情况,就是男孩儿表现很好但女生状态一般,那对于连续剧编剧于正和节目导演组来说,怎样既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又能够不破坏真人秀真实、不人为干预的原则?

“比较容易的做法,是继续把这两个人的故事线写下去。但按照节目的规则来说,你表现不好就是要离开的。那么如果编剧把女生的角色写没,这样一来对表现优秀的男孩儿而言又是不公平的。”而节目三个月的录制周期中,于正、胡明以及整个导演组,一直都在与这样一个异常复杂的叙事循环“博弈”。“节目中有很多这样矛盾的时候,对于编剧的考验,对于我们拍摄节目的调度,是非常大的麻烦,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去做这样的梳理和考量。

三个月的“演技熔炉”

用“演员养成记”诠释表演是什么

“你演得好,我就给你加戏,演得不好,下一场就杀青了。”于正节目一开始的这句表态,更像一则片场箴言,它既是这档节目叙事发展的动力来源,也是演员在片场“求生”的内在逻辑。

早在节目开播前,于正就在微博上指出,《演技派》不是竞技类舞台,不简单通过一场表演和一次舞台来定义演员演技的成败,“演员的考核应该是即兴表演、心理素质和扎实的基本功,这是手段,不是目的。”如首期节目所展示的,《演技派》配备真实的影视制作氛围与资源,依托于一部完整作品诞生的过程,把青年演员在片场生存的种种隐秘与挣扎“摊开”到台面上。

第一期围绕“选择”主题,30名年轻演员接受的“见组”考核,是演员能够进到一个剧组,拿下一个角色要跨越的第一道槛。出演过《长安十二时辰》、《知否》等剧的王鹤润就说,自己目前拍过的12部戏,有一半是面试来的。担任节目表演老师的张颂文,曾有两年的时间就在频繁的“见组”中度过,“两年我见了差不多600个剧组,被否定了将近600次。”

在演技类节目序列里,《演技派》第一个将见组面试这个“大魔王”环节鲜活地呈现在镜头前。表演情境合不合理,演员演得好不好,老师点评有没有说到观众心里,都以一种非常直观的效果给到了大众。

相依为命的兄弟俩,弟弟在超市偷了东西,哥哥接到通知赶去领人,周陆啦表演完就承认自己拖戏,张颂文一针见血指出他是为了满足自己“演爽”;有重大火情灾害发生,年轻消防员要在出警前给家里打通电话,谢彬彬演成了啼笑皆非的闹剧,吴镇宇满脸写着问号;演出在小雨中走20米进到室内,赵天宇又是拧衣服袖子又是脱鞋倒水,被张颂文点出生理反应与现实生活脱节。

一定程度上,节目所呈现出来的表演实战与老师教学,解决了演技类节目长期饱受争议的一个点:怎么定义表演的好坏,老师的评判标准是否让人信服。《演技派》用即兴表演、生理反应、演员基本功三要素构成的现场情景考核,让这些20来岁,演过网剧主角,在中戏、北影里可能是尖子生的[演员新军],在高下立见的表现面前,开始萌生对自身业务能力的检视。

基于演得好可以留下、演砸了就要走人的残酷现实,以“选角”开启的这场片场生存真人秀,对于这些职业生涯才起步的新人来说,就像一个为期三个月的“演技熔炉”。本来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但差距是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从主角变配角,从配角到群演,从群演到离场抑或绝地求生,种种心理落差也在这个过程里一点一点生根发芽。

以剧代练,可能是演员最快的成长路径。”胡明透露,所有演员来到节目组的第一天,他跟他们说的就是“不要去想怎么录一个综艺节目”,“所有观众对他们的评价标准只有一个,就是他们的演技在这三个月中有没有突破。

在胡明看来,演员是天生知道观众爱看什么、自己怎么表现能讨好看客的一群人,所以他要帮他们去除这层杂念。如何在一个剧组里活下来,并活得越来越好的生存紧迫感,是倒逼这些演员必须成长、必须磨练演技的最大动力。

演员都太聪明了,都太会包装自己和隐藏自己。我不希望他们来这里靠谈恋爱,靠制造话题博取眼球,演技才是他们在这个节目里唯一的通行证。

责编|攻主 排版|厂长 图编|七号

上一篇: 主人买了一个仓鼠玩具回家,差点没把阿柴逼...

下一篇: 如何在数字世界安然栖居?2019腾云峰会...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