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路:一首《成都》唱不尽的烟火人间

时间:2019-11-08 08:23:4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玉林路:一首《成都》唱不尽的烟火人间

编者按:

一砖一瓦,皆有心跳;一尘一土,仍有体温。

躲过城市的喧嚣,独行在古老的小巷,静听细雨,看屋檐蛛丝飘零。屏住呼吸,跨越时空,与故人来一场擦肩而过的回眸。抑或独倚旧时门扉,任竹几茶杯渐凉,邂逅一曲琴台古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成都从西南内陆城市,一跃成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国际化大都市。在2018年9月召开的成都市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上,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提出,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独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成都70年的发展,也是新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人民网记者走进成都老街老巷,挖掘过往历史,打捞尘封旧事,梳理城市文化脉络,即日起推出“触摸成都老街文脉 见证70年沧桑巨变”——成都10条老街系列报道,通过文字、图片、视频,以旧巷、老人、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发展足迹。

20世纪80年代的成都跳伞塔(已拆除),现已成为玉林小区的一部分。杨显峰提供 图据《成都街巷志》

“你会挽着我的衣袖,我会把手揣进裤兜,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摘自赵雷歌曲《成都》

如果有人说成都并没有一条路叫“玉林路”,第一个跳起来的可能就是赵雷了。因为在《成都》这首歌里,他不仅在玉林路走了走,还走到了这条路的尽头。其实,在成都,以“玉林”命名的路、街、巷达30多条,比如玉林南路、玉林北路,唯独没有玉林路。大家口中的玉林路或玉林坝,是对玉林片区众多街巷的统称,或者干脆就是指玉林片区(本文用“玉林路”或“玉林”指代玉林片区)。

玉林路因赵雷的《成都》而红遍大江南北,加之这一带又是成都美食的地标,遂成为成都当之无愧的“网红打卡首选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玉林路从一片农田变为成都最早开发的现代化小区;在新时代的号角声中,玉林路又从老生活区蜕变为“网红打卡”地。历经时代变迁的玉林路,有着说不完的玉林故事。

老故事诉说前世与今生

传说,三国时期的玉林,是蜀国丞相诸葛亮驻屯御林军的地方,后世就将这一带称为“御林坝”,再后来,“御林”二字被改写成“玉林”。

据成都民俗学家刘孝昌介绍,上世纪70年代改田改土时,他亲眼看见玉林坝出土了10余条2米长60公分宽的大青石马槽,“可惜的是,这些马槽后来被用来修建水沟了”。

“当时这附近的农民还经常挖出古代兵器。”刘孝昌认为,这证明玉林在古时很可能是军营所在地。

刘孝昌说,清朝中后期的玉林坝,是一片阡陌纵横的肥沃农田,靠一条小河灌溉。河上有一座桥,就是著名的倪家桥。

“倪家桥的前身,是建于1815年的双龙桥,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刘孝昌说,后来,双龙桥被洪水冲毁。1862年,在官府的协调下,当地倪姓大户集资重建了该桥。

新桥刚建好,倪家之子就中了乡试,并迎娶了新娘。新娘入门时,经过该桥,留下了“新娘踩新桥,千古万年牢”的美好传说。桥建好后,倪家好事扎堆,加之新桥由倪家集资修建,故改名为倪家桥。

当地百姓为了沾上倪家的好运,纷纷前来踩桥。刘孝昌认为,这应该是成都本地新年踩桥习俗的发源。

现玉林街道辖区电信路上广播电台发射塔(已拆除)。该塔为德国西门子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修建。刘孝昌供图

刘孝昌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前,玉林一带还是一片农田,叫得胜公社玉林大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成都无线电一厂、民航空管局、电子工业部三十所等一批国有单位纷纷在这里修建职工宿舍,成片的新建小区拔地而起。作为成都最早开发的住宅小区——玉林小区就是在这个时期修建的。

“打开窗户就是成片农田。”在第一批入住玉林小区的老街坊李福元的记忆中,建成之初的玉林小区,还位于城郊。“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他用这首古诗,向记者描述了当时小区的生活环境。

1978年的华西坝,现属玉林街道辖区。牟航远 摄

这些建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居民楼房,经过岁月的磨砺,增加了一抹沧桑。如今的玉林路,已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区中一片充满成都记忆的老生活区。“老房老院子,小街小巷子,沿街一溜小铺子”,这就是如今玉林路的形象写照。

有人说,高楼是城市的未来,老街就是城市的文化根基。也有人说,春熙路是成都的面子,玉林路才是成都的里子。

玉林路的老街,为成都留下的,是市井的温度。

串串香串起味蕾与记忆

在网上搜索“成都玉林美食”,可找到2600余万个相关网页。仅这一数据,就足以证明,美食也是玉林路的“网红”。

提到玉林路美食,绝对绕不开玉林串串香。

1995年,玉林串串香创始人肖德云将成都街头巷尾的手提麻辣烫引入座堂内,并结合火锅的特性,在玉林小区开了第一家“串串香”火锅店,取名“玉林串串香”。

一串串被竹签串起的各类食材,往火锅里一烫,几分钟后便是鲜香扑鼻的美味。据了解,玉林串串香传承了成渝火锅麻辣鲜香的特点,且菜品多、齐、鲜,价廉物美,深受众多成都市民乃至外来游客的喜爱。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成都市民陈利明、范修玉老两口就在玉林中学一带,推着小车卖成都特色小吃——蛋烘糕。因口味正宗、用料考究,陈记蛋烘糕一直是当地许多80后、90后儿时的美好记忆。

图为玉林串串香总店。王思怡 摄

2003年,老两口“退休”,陈记蛋烘糕进入长达13年的歇业期。2016年,“吃货”们惊喜地发现,陈记蛋烘糕摊车再次出现在玉林四巷。为补贴家用,老两口重出江湖,同时将蛋烘糕技艺传承给了儿子。

图为玉林街景。王思怡 摄

除了玉林串串香、陈记蛋烘糕,锅盔女王、王妈手撕烤兔……不胜枚举的特色小吃,不仅是“吃货”的最爱,更是玉林路的特色文化。此外,烧烤、火锅、夜啤酒、盆盆虾、芋儿鸡、各色川菜应有尽有。因此,玉林一直都是成都人心目中的美食天堂。从最牛苍蝇馆子到奢华的地道火锅,在玉林就没有找不到的美食。

玉林四巷墙画,手握蛋烘糕的小黄人。王思怡 摄

常年在外工作的街坊李伟告诉记者,每次吃到陈记蛋烘糕,总会勾起儿时的记忆。他说:“外面的世界再纷扰,只要回到玉林熟悉的街道,总是让我感到温馨。”

走进玉林四巷,你会发现,前来品尝蛋烘糕的不只是老街坊,还有“飘洋过海”来的“小黄人”。在巷子的墙上,画满了彩绘,画中的小黄人手握一块蛋烘糕,高兴得手舞足蹈。

小酒馆演绎浪漫与激情

“这样,大叔,我再给你一次玩浪漫的机会。我从这走到拐角之前,要是你说出你爱我,我就立刻回头跑向你。”这句台词,来自电影《前任3:再见前任》。电影讲述的是当代青年在爱情中成长的故事。片中王梓向孟云表白后,并未得到回应,最终含泪转身,在深巷转角处,留下了伤心的背影。

这段拍摄于玉林四巷的电影画面,正应了那句歌词——“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令人唏嘘感叹。玉林四巷也因此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爱转角”。

这就是玉林路,满街流淌的不仅是市井烟火,还有浪漫与激情。

玉林路酒吧众多,被称为“酒吧一条街”。歌曲《成都》中提及的“小酒馆”,位于玉林西路,是玉林路众多酒馆中的一家。小酒馆真的很小,大约只有50平米。在赵雷演唱《成都》之前,它并不那么广为人知。

图为玉林四巷墙画。王思怡 摄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玉林路如昼伏夜出的精灵,开始精神焕发起来。歌声从酒吧传出,或低吟浅唱,或声嘶力竭,或高山流水,或渔舟唱晚,与门口闪烁的霓虹,撩拨着即将进入夜生活的男男女女。

图为位于玉林西路的小酒馆。王思怡 摄

小酒馆里,矮桌七八排,拱围着屋中高高的吧台。约三五好友,靠墙而坐,低低浅浅的音乐,迷迷蒙蒙的灯光,让人瞬间沉醉。酒杯空了又满,饮者去了又来。有人发呆,有人发笑,有人含杯落泪,有人摇头晃脑。所有的恩恩怨怨,所有的悲欢离合,都化作深夜都市里的一声呓语。

独特的文化氛围,催生了玉林文创业的发展。2018年8月,成都第一处与社区共建的文创园区——“院子文化创意园(以下简称‘文创园’)”落户玉林街道倪家桥社区。其运营管理团队,就来自小酒馆。

图为院子文化创意园。玉林街道办供图

“以前这里是一个社区茶坊,现在变成了一个年青人聚集的热闹院子。”附近街坊告诉记者,文创园将以前的老房子内部全盘改造,外面的大树、亭子、假山保留下来。

据了解,开园一年以来,文创园探索共融模式,发现社区需求,开展惠民活动。“我们每月都会举办四五场活动,有讲座、市集、展览、音乐演出等。”文创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活动给老街区带来了大批年轻人群。“目前,已先后入驻了10余家与音乐有关的文创团队,吸纳的都是有潜力的青年艺术人才。他们都致力于创新,热爱研究新的艺术项目、流派。”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承载着老成都记忆的玉林路,正追逐着新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上一篇: 有人愿意请祝晓晗看电影,闺女却智商掉线,...

下一篇: 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百年“防火打更队”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