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流逝初心不改——记徐度乐精神的守护传承者徐度刚

时间:2019-10-29 16:56:3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岁月流逝 初心不改——记徐度乐精神的守护传承者徐度刚

徐度刚今年74岁。他常说,自己仍旧年轻,年轻的不是容颜,而是不改的对党忠诚、为民服务的初心。

身为一名基层老党员,从读书、工作到退休,徐度刚坚守着一个信念:要传承好徐度乐精神,建设好家乡事业,弘扬好红色文化。

徐度乐是徐度刚的堂兄,生前是濉溪县原钟楼公社青杨大队(今相山区渠沟镇徐集村)党支部委员、第二生产队队长。他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兴修台田、改造盐碱地,努力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但因长期操劳过度,积劳成疾,他于1968年7月去世,终年48岁。

次年,徐度乐的先进事迹引起了时任省委书记的高度重视。当年冬天,安徽日报社的记者、新华社的通讯员、濉溪县委通讯组等一行20多人来到青杨大队,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对徐度乐的事迹进行深入采访。徐度刚积极召集村民与记者座谈,还常带领记者深入农户家中、到徐度乐劳动过的地方了解考察,帮助记者收集整理了大量鲜活的素材。

后来,《人民日报》《新安徽报》(即今《安徽日报》)分别在头版二条和头版头条的位置报道了徐度乐的先进事迹。这个名字随即响彻江淮大地,一场向徐度乐学习的群众运动迅速掀起。

徐度刚至今仍记得一件分红芋的往事。一天,他帮着徐度乐分红芋,等村民领到红芋一一离开后,地窖里就剩下兄弟两人。“哥,你看,你家里的孩子还在上学,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不你拿两个大的红芋回家。”说着,他将徐度乐原来分好的两个小红芋顺手换了两个大的。

“你这是干啥?全生产队都是按一样的分量分的,我怎么能一个人拿大的?我不拿,你也不准拿!”看到徐度乐生气了,徐度刚只好又把大红芋放了回去。“虽然现在看来,一个红芋算不了什么,但那时,这可是救命的粮食。”

深受徐度乐影响的徐度刚,决心用满腔热情和真才实学把家乡建设好,完成堂兄未竟的事业。他选择在原安徽农学院(今安徽农业大学)农学系就读,毕业后回到家乡,先后在柳孜公社农技站、刘桥农技站工作。工作中,他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将徐度乐的精神从宣讲、宣传更多地向实践沉淀。

担任刘桥农技站站长期间,徐度刚带领全站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向广大群众推广新的农业技术,并切实当好区政府农业生产方面的参谋。1984年至1988年,刘桥全区10万亩小麦,产量每年都以15%至20%幅度递增,跃居全县前三名。

2000年,徐度刚退休了。退休不褪色,他继续发光发热,积极为徐集村美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协助村干部做好农业技术的宣讲工作。同时,他坚持不懈地宣传、弘扬红色文化。

历史不能被遗忘,革命精神不能被遗忘。徐度刚认为,徐度乐“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精神不能只默默地保存在徐度乐事迹馆中,必须要宣传好、弘扬好、坚守好、坚守住。因此,自徐度乐事迹馆和相山区烈士陵园重建以来,他就义不容辞地当起了义务讲解员。

近年来,徐度刚共接待了5万余名参观者。在徐度乐事迹馆,一遍遍地看着堂兄生前使用过的生活用品、徐集村的改革变迁图片,他的每一次讲解都饱含深情、感人至深,触动着参观者的内心。此外,他还受邀到市公安局、市人民医院、相山区委组织部等单位上党课,讲述那段历史和不朽精神。

“虽然我已经74岁了,但只要是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我就激情四射、铿锵有力,总有使不完的劲,走到哪里就宣讲到哪里。”徐度刚表示,将守护多年的徐度乐精神带到大家的视野中,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他的事迹、感悟他的精神,在感动中去学习、去实践。他坚信,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就能在新的起点上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方芳)

上一篇: 原创谢霆锋父亲被传死讯,83岁谢贤报平安...

下一篇: 原创范冰冰被传因违约欠6亿,难怪沦落到直...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