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贷款,客户经理会比大数据靠谱吗?

时间:2019-10-29 15:43:0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小微贷款,客户经理会比大数据靠谱吗?

《财新周刊》近日关注“联合贷款”现象,为金融创新把脉。所谓联合贷款尚无权威定义,大略就是一个机构帮助银行更精准地对接客户,从而实现社会效益的多赢。比较典型的就是大型互联网平台拥有大量优质用户和领先的数据算力,银行与其优势互补,共同开拓事业增量。

怎么看待创新,仍有保守和开放两种态度。在发展中创造性地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是前进道路上该抱持的理性态度。

对于年轻一代来说,自身所亟需的消费金融等金融服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方便如手机银行,也不一定能解决,进银行网点排队更是没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2019年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消费金融获得率偏低,近40%成年人从未获得过消费金融服务,而发达国家80%以上成年人可从银行获得消费金融服务。我国消费金融行业,未来五年还有较大发展空间,预计表内消费金融占总信贷规模有可能突破25%以上。

这一块的空档与鸿沟,由数字科技平台与银行联手来弥补。联合放贷的本质是互联网数字科技平台向银行开放场景、用户和技术、数据。而对于大部分银行,尤其是一些城商行、农商行来说,获客向来是老大难,即便四大国有银行,也是体会颇深。有数家银行为紧跟互联网潮流,不惜成本自建场景获客,无奈其线上商城影响式微。对绝大多数银行来说,自建数据科技平台既不现实、亦非所长。数字科技平台向银行开放平台和技术,银行从这过程中逐步建立自己的大数据风控能力,可谓双赢。

但这里面有若干问题需要注意,向来也是监管关注的重点。一是导流归导流,其中如果对银行有收益回报承诺,辅以保证金余额形式的隐形担保,则需要明令禁止。担保的存在,会诱发银行让出核心风控功能,等于出租银行牌照。一旦担保的安全垫击穿,损失的是银行,互联网平台不应该也不可能兜底。即便互联网平台加了履约保险,因为往往存在反担保,也并未安全多少,这方面扯皮捣蛋的殷鉴不远。二是数字科技平台的数据与风控不能给人黑箱运作的疑惑,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算法,都要能够自证合法、合规与有效。

不过,也有观点迄今仍然认为,银行不一定需要借助互联网数字科技来提供普惠信贷或者拓展消费金融。理由是大数据并不能改善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与信用水平,不如依靠线下客户经理,即传统人工来的靠谱。客户经理可以察言观色面聊,靠数字模型之外的细节与其他线下软信息,来交叉验证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听上去不无道理,看客户提交的银行流水,自然不如让客户当面打开手机银行查流水来的准确。但这似乎将风控的线下与线上对立起来,毕竟人海战术对于人力的要求太高。即便人力短期可以聚集,还需要培训等成本,而业务规模的扩大一旦跟不上人力的扩张,人最终还是留不住。

线上线下本不是对立的,而是应当结合的硬币两面,譬如对于没有线上足迹的白户客户,自然需要线下的人工来配合完善;而对于可以依靠线上画像来做出基本判断的客户,人工复核即可,而非一定要从头到尾依赖人工从而贻误战机。包括人工在内,某些方面力有不逮的银行选择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共同提升服务小微和长尾个人用户的能力,也无可厚非。

优势互补、信息共享、独立风控的信贷联营,可以补位中低收入人群的金融服务覆盖,尤其是5-200万之间的小微企业借款需求。客观地看,整个金融行业的数据化风控能力建设必然需要一个周期,不同银行之间的技术实力和风控水准永远会存在差距。在这一方面存在短板的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值得从互联网数字科技平台“偷师学艺”,与真正有场景、数据和风控能力的互联网数字科技平台合作建设自主的数字风控系统,提升风控这一核心能力。整个行业,对技术合作、信息共享、隐私保护等课题的规则和标准也需要建立,如对行为监管优先规模监管,对行业标准、准入门槛、核查机制的明确等。如此,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普惠金融和实体经济。

上一篇: 张作霖死前留下遗言:断不可放此人进东北!...

下一篇: 务实重干,敢打敢拼——记洛阳市公安局龙门...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