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玫瑰释放新闻芳华——听“军媒人”邢晋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

时间:2019-11-10 02:39:2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军中玫瑰释放新闻芳华——听“军媒人” 邢晋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

文/王禹

昨天是新中国第20个记者节,这一天让平时不断输送头条的记者们成为了当天的新闻头条。

而在由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中,11名来自全国广播电视台、报纸和融媒体的好记者们,向观众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背后的新闻故事,新时代建设的伟大成就等感人瞬间,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小故事展现大时代,以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践行“四力”以及用心、用情、用功的亲身经历,记录下伟大时代的温暖故事。

在这些记者中间,有一名身着戎装、英姿勃发的女记者,为庄重的演讲台平添一抹亮色。这位获得本次活动“最佳选手”的亮丽女孩,就是来自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网络部记者——邢晋

戎装背后的新闻情

说起邢晋,熟悉的人都会评价她为开朗、率性的“女汉子”,但在邢晋主持的节目中,观众却会看到睿智、沉稳、知性并充满热忱的邢晋,由她主持的军队网络视频节目,也成为部队官兵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

毕业于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政治学硕士研究生的邢晋,能有今天的职业素养显然与她不断经受锤炼有关。邢晋在学校期间先后获得上海市大学生演讲比赛金奖、中国军校大学生电视演讲大赛金奖、全军信息化主题演讲比赛冠军。

已经留校的邢晋被选送到原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学习,这一步也成为了邢晋新闻生活的重要一步,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也打开了邢晋与军营网络世界的窗口。在这个充满挑战的全新领域,邢晋成为了能策划、能制作、能出镜的网络女主播。

从军营首档健康类互动节目《健康有约》,到策划的新春特别节目《阳春追梦在军营》; 从第一档点击破亿的视频节目《三分钟聊两会》,到以邢晋名字谐音开辟的《行进看点》特别节目,还有无数个重大活动的直播任务,她与团队共同开创了中国军事视频领域的多个“第一”,在军事网络新闻发展史上书写了扎实的一笔,邢晋的名字也响亮军营。

新闻背后的“女汉子”

邢晋是一名新闻记者,但是与其他记者不同的是,她首先是一名军人,有着21年军龄的邢晋也始终将军人的荣耀视为生命。

在邢晋的身上,既有“铁肩担道义”的责任和担当,亦有与军营为伴,唱响时代军歌的重任。而在邢晋的日常工作中,“女汉子”显然是名副其实,策划、编导、摄影、记者、主持人……融媒体记者的七十二变在邢晋身上尽显无疑。

无论是白雪皑皑的边关漠北,或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海岛哨卡;从拎起长枪就能与对手同场竞技,到弥漫硝烟的演习之地,总有着邢晋一身迷彩,出没于中军帐,穿行于行伍间的身影。在反恐现场,她随特战官兵奔波于新疆反恐作战一线,把战场的残酷与勇士的忠诚,尽情展现。就在这次采访中,邢晋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为题,推出《锻造战无不胜的特战尖刀》新疆反恐专题。通过这部专题新闻,人们看到反恐勇士一线搏击的英勇事迹,也感受到一位能拼敢战的军事记者的巾帼豪情。

“作为军事记者,我要永远深入基层、走进练兵场,书写新时代人民军队的强军战歌。”邢晋在本次的演讲《没有通过天安门的受阅部队》中,仍然是将目光聚焦于最可爱的人,讲述了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背后两个替补队员感人至深的故事。

邢晋来自现场的网络视频报道,已经成为视频板块的“新常态”,而她也实至名归地成为最可爱的人眼中的知心人。

让我们再次聆听邢晋带给我们阅兵背后的故事吧!

没有通过天安门的受阅部队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邢晋

这位漂亮的女士兵名叫肖争妍,她来自祖国的最南端——西沙。她战风斗浪,以岛为家,凭借不懈努力成长为优秀士官,荣立三等功,还作为海南省最年轻的人大代表参政议政,她是战友们心中的闪亮明星。然而在阅兵训练中,她却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挫败感。

在阅兵村驻村采访时我了解到,因为膝盖受伤,她的踢腿发力点总是掌握不好,战友们都叫她“跳跳糖”,她的方队位置也从10-17,一度后移到第28名。一个排面上场时只有25名,排在25名之后,意味着已经成为替补队员。

大阅兵近在咫尺,肖争妍又经历了她人生中的艰难时刻——最疼爱她的哥哥突然病逝了。噩耗传来,手握电话的肖争妍差点站立不住。“你哥哥临走前,希望你走过天安门,别回家了,完成哥哥遗愿,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安慰!”挂了电话的肖争妍,对着镜子猛踢正步,按照要求嘴角依然上扬,眼泪却早已夺眶而出。

采访中争妍悄悄告诉我,爸爸刚买了一台特别大的电视机,街坊邻里、亲戚朋友都在等着看她英姿飒爽走过天安门的画面。

经过不懈努力,肖争妍最终成为受阅官兵代表、分列式替补队员,接受了习主席的检阅。

以“历史最好 标准最高”的成绩展示大国军人风采,是15000多名受阅官兵的共同心愿。当一个个方队排山倒海般通过天安门时,见证的是这支人民军队的忠诚和信仰。

距离女兵中队90公里外的华北某野战机场,我镜头里的飞行故事,则讲述着不一样的情怀!

同期:

“101工作完毕,请求退出”

“备份机可以脱离”

“101明白”。

随着空中指挥部的命令,盛同杰在距离天安门8公里处目送战友们前行,他深情凝望天安门的方向,随后减速、下降、转弯,迅速脱离编队。

他是今年大阅兵陆航备份机机长,先后三次备飞的经历,让他成为战友们心中的铁杆儿备飞。

和徒步方队不同,空中梯队的备飞是由飞行技术最精湛、各种机型驾驭能力最强的人来担纲。备飞的训练时间、内容、强度比主飞还要苛刻,要熟悉整个编队每架战机的位置,确保整个梯队“零米零秒”的飞行误差。备份机就是这支部队的最后防线。

作为安全飞行3000多个小时的特级飞行员,主飞本应非盛同杰莫属,但他却在深思熟虑后做出决定:“我来飞备飞!”他宁愿没有自己的用武之地,板凳队员的强大,更证明这只铁军的无坚不摧。

当我了解到这条新闻线索,飞奔进空中梯队时,却被告知“对不起,盛同杰不同意接受采访”,我执意要来了他的电话,一次次努力却又一次次地碰壁。第一天飞行训练,第二天请假外出、第三天身体不适,第四天门诊就诊……

一周后,盛同杰被我的执着打动,我也终于明白他拒绝采访的真正原因。

他说:“虽然备飞不是落选,但仍留遗憾,最难面对的是家人。在我十三岁的儿子心中,我是驾驭战鹰飞过天安门的英雄,真想好好保护孩子心中关于父亲的光环。而你的坚持也让我思考,给孩子一个真实的爸爸,接受不完美也是他成长中的重要一课。”

我们的报道发出后,观众反响热烈,满屏满屏都是钦佩和祝福。盛同杰多年未见的老友还给他写了一首诗,让他感怀不已。

任务完成之后,盛同杰回到家中,爱人和孩子手捧鲜花高声地说:“欢迎英雄回家”!这个在军营摔打23年的铮铮汉子,哭了。哭得很幸福,很透彻。

我今天给大家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背后两名替补队员的故事。虽然只是一个侧面,但也反映出这支大国军队昂首向前,向世界一流军队进军的豪迈背影。

作为军事记者,我要深入基层、走进练兵场,书写新时代人民军队的强军战歌!

上一篇: 这个星座男简直就是宠妻狂魔!

下一篇: 原创他的祖先是爱国人士,他却加入美籍,还...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