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F 2021|心血管创新峰会:把创新融入全生命周期管理

时间:2021-06-24 12:01:4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危急重症救治成功率和救治能力已有显著提高,处于世界前列。但根据《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19》最新数据,心血管疾病仍是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的首位原因。面对庞大的心血管患者人群及疾病所导致的高致死率,优化患者长期管理势在必行。

6月19日在沈阳召开的2021东北心血管病论坛上,由赛诺菲合作支持的“心血管创新峰会”专场吸引众多医生参与。会上,十几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心血管病专家分享心血管创新成果,探讨心血管创新发展模式。其中,如何将创新成果惠及广大患者群众成为重要议题。

转变思路,强调预防,院士大咖谈创新

大会主席、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指出,中国心血管医生在医学创新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创新要从方方面面入手,比如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等。当前中国心血管疾病负荷沉重,防治工作仍需负重前进。而心血管疾病高发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不理想密切相关,传统的防治策略需要前移,这意味着疾病管理首先要实现创新。采取综合全面而又严格的一级预防措施势在必行,从源头上控制好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才能真正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在致辞中也强调,创新是提升临床水平、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相信本次创新峰会在各位专家的交流分享中,能碰撞出新的火花,为中国特色心血管预防管理经验和策略献言献策。随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院士分享了动脉粥样硬化领域的创新性研究。他指出,心血管病防治任重道远,如何破解残余风险是下一步难题。

韩雅玲院士

化被动为主动,疾病管理要瞻前顾后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两年我国冠心病支架植入术(PCI)年手术例数均超过百万例,高居全球第一。与此同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事件发生数及死亡数却持续增长,且手术后一年内存在很高的复发风险。现场专家表示,心血管医生在过去几十年的努力下, 将中国心血管疾病救治水平提高至世界前列,但要实现全面降低心血管疾病带来的危害,救治仅为其中一环。心血管医生还需“瞻前”和“顾后”,加强“前端”的危险因素预防及“后端”的疾病长期管理。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袁祖贻教授在分析我国ACS诊疗现状及风险管理趋势时提到,我国整体PCI水平无疑有着明显进步,但高医疗需求与低服务供给导致医生背负重压。他强调应立足中国现状,将心血管战线前移,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出击”,在ACS事件发生前尽早干预,降低发病率;同时利用新技术、新药物突破局限,优化升级治疗方案,开启全生命周期管理,降低ACS患者再发率,提高心血管患者生存质量。

专家热议:创新让患者获益,路在何方?

随着心血管病基础研究及手术治疗的不断优化,当前心血管病相关创新药物应主要针对薄弱环节。南京市一医院陈绍良教授指出,创新不止是一句口号,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成本、资金成本、教育成本等,但价格不应成为广大患者应用创新药物或新器械的门槛。以ACS患者的血脂管理为例,在此前P.Gabriel Steg教授教授分享的ODYSSEY OUTCOMES研究结果中,PCSK9抑制剂阿利西尤单抗在接受血运重建ACS患者中,能够显著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风险达18%,同时降低全因死亡风险19%相关。然而囿于经济等因素,该创新成果尚未能充分惠及广大ACS患者。而仅仅通过原研药物价格微调并不能从根本上减轻患者负担,医保政策是否能够优先考虑这部分人群是广大医患共同关心的要点。

北京安贞医院周玉杰教授也表示,目前国家在药品监管方面正在实行积极的策略,积极鼓励创新药物的医保准入,让亟需使用的患者能优先获得救治。以PCSK9抑制剂为例,建议将适应证患者分批纳入医保,尤其是那些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如血运重建后降脂仍不达标的ACS患者,这类超高危患者应该成为优先覆盖的人群。袁祖贻教授则从药物经济学角度指出,只有针对超高危如ACS人群的投入,才能够最直观、最大范围地减少患者的复发率,能看到回报,减轻患者负担,更能提高创新药物准入的可及性。

创新发展速递:着眼未来,赋能创新之源

创新是学科发展的源头活水,如何使科研与临床相辅相成,持续不断从创新之源汲取能量,是摆在心血管医生面前的重要问题。陈红教授、丛洪良教授、孙艺红教授、李建军教授、宋现涛教授、杨清教授、吴永健教授等与会心血管病专家也先后分享了最新学术成果,从不同亚专科角度介绍了近年来新的临床研究证据,并着重强调了临床成果的应用转换,为广大听众展示如何解读和理解新的创新成果。

上一篇: FDA 发布关于渤健用于阿尔茨海默氏症的...

下一篇: 2021 AHA科学声明:体育锻炼作为高...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