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健康基层E路行”社区健康管理专场活动举行

时间:2020-06-04 19:16:0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在2020年中国房颤日前夕,“社区健康基层E路行”社区健康管理专场活动在线上举行,探讨互联网+医疗时代的房颤管理该如何走向基层。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郑良荣教授说,本次会议的宗旨是响应国家卫健委2019年9月份发布的《新房颤动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的通知》,明确房颤进行分级诊疗,加速各级医院之间的上下联动,最终让房颤治疗和管理达到同质、规范、高效。同时,他还介绍了浙江省房颤中心联盟的成立情况。

国家卫健委基层远程医疗发展指导中心卢清君主任说,国家卫健委针对一些单病种尤其是慢病做了分级诊疗路径,而房颤是最适合在基层开展相关的管理和预防工作,将作为分级诊疗的重点。但同时,目前我国基层医生现状也面临很多问题。要在短期内解决问题,靠远程、靠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

卢清君表示,这次疫情让大家认识到了互联网医疗具有的突出优势,通过远程医疗把大医院专家资源对接到基层去,通过互联网医院这种形式惠及到社区和百姓,到每一个慢病患者,是国家基层远程医疗发展指导中心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利用互联网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复诊,已经成为了目前的一大趋势,而互联网医院承载了这一新的医疗结构。希望将来以县医院为手段,基层医疗机构更多的参与到互联网医院的建设中来。同时,也非常希望在未来能和协会、基金会以及各级医疗机构和社区的医疗机构联手,共同打造基于单病种,尤其是重大慢病单病种的协同和高质量的服务体系。

杭州市卫健委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处处长周华说,杭州市房颤患者管理需要关口前移、预防为主。她从自身案例出发,明确了基层需要提高对房颤疾病的关注,尤其是房颤疾病的识别和后续的“精准转诊”能力。她表示,希望浙江省房颤中心联盟的专家团队持续加强对于基层医师房颤疾病基础诊疗能力的培训。最大化利用专家资源,结合基层家庭医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优势,来打造一个符合中国特色的房颤病人分级诊疗新格局,让老百姓享受到分级诊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

“要完善国民政策、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我想基层卫生作为卫生健康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补短版、强弱项、促发展,也是我们当前乃至今后长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南京市卫健委基层处处长李群在致辞中详细介绍了南京市在基层医疗方面所做的工作,她表示,南京市为了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增强服务功能,近几年来已经在全市开展了基层医疗机构特色科室,以及特色科室孵化中心的建设工作,主要是以基层的医疗服务品牌建设为抓手,努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并希望借此会议促进江浙两地互动学习和交流。

在分享环节,卢清君向大家介绍了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实践经验。他表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离不开5G、AI等高科技技术的支持,利用网络的便利和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帮助基层快速筛除病变。尤其对于病变的筛查和病变点的发现,快速的检索,减少误诊,非常有帮助。国家卫健委去年印发了关于智慧医院相关标准,里面包括智慧管理、智慧医疗、智慧服务三大板块。在建立分级诊疗的时候,在社区做好一级预防,到县医院、大医院处理好相关的并发症,这是将来分级诊疗所形成的格局,而互联网+医疗就是实现这一格局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我们健康中国战略的一个重要途径。

南京市小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赵行才分享了社区卫生中心在突出基层特色科室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赵行才表示,我们的特色科室主要是想和大医院形成错位发展,特色科室创建的初衷还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通过特色科室的创建以及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社区医院的创建,使老百姓亲身感受到这几年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逐步提升。同时,通过这种创建也使这些科室更加的巩固,继续传承和发展,打造全科科室品牌,更好的在基层服务于民。

杭州市天水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蒋天武从社区老龄化程度逐年递增的特点出发,分享了在疫情之后,防控工作结合慢病管理的工作思路,重点介绍了互联网医疗在其中的应用。蒋天武表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云上诊疗和慢病长处方,这些方方面面都给管理带来一些新思路,尤其是在居家健康管理、慢病长处方的应用、互联网诊疗的推进工作这三个方面。社区是慢病管理的主战场,在主战场上面,我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疾病,16种疾病只是现阶段的一个主要工作。随着房颤类疾病的加入,会对全科医生在患者管理中的能力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也是我们作为基层不断去探索的一项工作。

“房颤为增龄性疾病,目前,我国中后的发生率约0.65%,80岁的人群高达7.5%。在房颤管理里面,重视预防很重要,要治未病,不能治已病,基层医院是房颤预防的重要防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蒋晨阳教授详细讲解了房颤的危险因素和目前治疗的状态。

在房颤没发生之前,对危险因素如心衰、高血压、糖尿病、打呼、肥胖、酗酒、不恰当运动等都要干预,干预之后可以降低房颤发生率,推迟房颤发生的时间,减少房颤的负荷。得了房颤之后需要规范化管理,如规定随访时间,对房颤消融术的病人采取规范化管理。蒋晨阳表示,“希望能够将房颤疾病管理融入到社区慢病体系里面,把房颤消灭在第一道防线外面。”

在讨论环节,杭州市东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李旭东、杭州市卫健委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处周华、金华市三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徐静萍就房颤分级诊疗在社区如何落地等问题展开了精彩讨论。

李旭东表示,结合本社区特点,房颤管理应从三方面出发,一是需要提高全科医生的诊疗水平和技术;二是加强后期基础设备和会诊系统建设;三是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居民健康认识水平。无论是分层管理、分级诊疗,还是社区管理,目的都是减少患者的风险,减少房颤发生率,减少房颤生病以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最终让患者获益。

周华认为,应进一步加强基层医师队伍的建设,从两个层面着手:首先通过普训,提升所有基层医师的房颤疾病基本认知;同时通过大医院专科医师培训、临床带教跟班学习等培养一定数量的基层专病医生,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房颤基础诊疗、精准转诊能力,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的老百姓。

徐静萍表示,社区房颤病人很常见,特别是随着年龄增长,老年房颤患者很多,但普遍对房颤认识不足,对自身健康状况缺乏认识。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对基层医护人员房颤管理的培训,对居民加大健康宣传力度,让大家重视起来,减少房颤引起的卒中风险。

上一篇: 小儿麻痹症:与人类周旋3000多年,它靠...

下一篇: 北京泰德制药姜媛媛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