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 Heart J-Card Img:多模态成像在癌症相关的血管性心内膜炎中的诊断价值

时间:2023-06-21 19:55:0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纹身、静脉药物成瘾、瓣膜置换、牙科操作等患者,病原微生物通过血流侵袭心内膜。异常的心脏瓣膜利于病原体寄居并生长。某种状态下人体免疫力不足以抵挡病原体的侵袭,如肿瘤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但癌症相关的侵袭性心内膜炎的诊断较为困难。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影像学也是发展迅速,包括超声、磁共振、CT、核素、PET以及分子显像等,但由于经济限制医务人员并不能对病人进行很多的检查。因此多模态成像的提出,是希望能够找出在某种疾病的某个阶段中哪种影像学技术能最能反应临床问题,实现最大程度的节约资源并减轻病人的负担。

近日,心血管领域权威杂志Eur Heart J-Card Img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的目的是评估多模态成像在诊断与癌症相关的侵袭性心内膜炎中的作用,并描述这些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结局。在这项包括法国和比利时四个三级中心治疗心内膜炎的回顾性多中心研究中,纳入了诊断为侵袭性心内膜炎的患者。研究人员收集了受试者人口统计学、超声心动图、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18F -FDG PET/CT)和治疗数据。此外,研究人员分析了受试者的长期死亡率。

在2011年11月至2021年8月期间,纳入了47名诊断为侵袭性心内膜炎的患者。平均年龄为65±11岁。原发瓣膜43例(91%)发生侵袭性心内膜炎。所有病例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12例(26%)行CT检查。没有患者出现心脏瓣膜18F -FDG摄取增加。最常见的心脏瓣膜受累是主动脉瓣(34例,73%)。22例(46%)患者在侵袭性心内膜炎前已知癌症,25例(54%)通过多模态影像学诊断。30例(64%)患者行18-FDG PET/CT检查,14例(30%)患者新诊断为癌症。全身性栓塞较为常见(40例,占85%)。41例患者(87%)接受抗凝治疗。受试者1年死亡率为55%(26例)。

由此可见,癌症相关的侵袭性心内膜炎仍与受试者的并发症和高死亡风险相关。

原始出处:

François Deharo,et al.Multimodality imaging in marantic endocarditis associated with cancer: a multicentric cohort study. Eur Heart J-Card Img. 2023.https://academic.oup.com/ehjcimaging/advance-article-abstract/doi/10.1093/ehjci/jead139/7197998?redirectedFrom=fulltext

上一篇: 霍启刚患上睡眠窒息症,杭州一医生表示:半...

下一篇: J Bone Metab:非典型股骨骨折...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