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起航,与时俱进:“心-肾-代谢”齐抓共管,2024北大糖尿病论坛在京圆满落幕

时间:2024-05-21 19:00:2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由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中国糖尿病杂志》主办的2024北大糖尿病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就“心肾代谢(CKM)”议题,经过2天线上线下的探讨,分享了精彩纷呈的学术论述,已于19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圆满落幕!2天中,有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500余名代表到会,另有近2万人次在线收看论坛直播。

论坛开幕式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洪天配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俊清教授共同主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一是主题鲜明、前沿、集中,不做“拼盘”,二是CKM是近期刚刚由美国心脏协会(AHA)提出、国内首次推出的全新代谢概念理论,正如20年来的历届论坛的每一个主题,均完整地指出糖尿病、代谢相关的研究新视角、新方向。

张俊清教授和洪天配教授共同主持开幕式

纪立农教授发表开幕致辞

本届论坛涵盖CKM从基础到临床的9个主题,涉及32个学术前沿报告、15个基础研究报告等。47位专业造诣颇深的中外学者报告了最新研究,我国29位著名专家予以精彩点评。

主题1:CKM综合征

首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从临床实践角度指出整合CKM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伦敦帝国学院Ezzati Majid教授剖析了人群中心血管代谢和肾脏表型变化的趋势; CKM综合症理论是AHA主席Chiadi Ndumele教授去年首次提出并得到业界高度关注和讨论,应论坛邀请因故未能到会的Ndumele教授,在线为论坛做了精彩“CKM综合征——心血管肾脏健康的新范式”的前沿报告。

霍勇教授

Ezzati Majid教授

Chiadi Ndumele教授

 

主题2:CKM的筛查、评估和风险预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靖教授分享了与CKM综合征相关的病因/风险因素的研究成果;张俊清教授在题为“CKM综合征的风险因素筛查对预防和管理影响”的讲座中,讨论了早期筛查CKM的重要性;纪立农教授介绍了预测CKM综合征临床结局的新方法,指出2023年一篇关于CKM疾病的综述,总结了2型糖尿病(T2DM)、心血管疾病(CVD)和慢性肾脏病(CKD)之间相互作用的病理生理机制。一方面,糖尿病通过高血糖、晚期糖基化产物(AGEs)的产生、胰岛素抵抗(IR)、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激活、脂毒性、内质网应激、钙处理异常、线粒体功能障碍和能量代谢障碍、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等导致心肾损伤,上述部分病理生理改变也出现在CVD和CKD中,促进T2DM发生发展,形成T2DM和CVD、CKD相互作用的机制。另一方面,代谢性疾病、CVD和CKD之间的病理生理机制相互作用,导致CKM恶性循环。

刘靖教授

张俊清教授

纪立农教授

主题3:CKM综合征的病因和决定因素

西安交通大学全球健康学院王友发教授探讨了肥胖作为CKM综合征的驱动因素;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潘安教授介绍了从CKM综合征角度重新定义肥胖;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马军教授讨论了CKM综合征的社会决定因素;北京协和医院肖新华教授重点介绍了CKM综合征的孕期决定因素。

王友发教授

潘安教授

马军教授

肖新华教授

主题4:生活方式与CKM综合征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张惠杰教授讲解了通过饮食改善应对CKM综合征的策略;北京医院郭立新教授强调了通过运动/体力活动应对CKM综合征的重要性;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光伟教授分享了追踪随访了30年的大庆研究中有关CKM综合征早期干预的重要启示。

张惠杰教授讲

郭立新教授

李光伟教授

主题5:以肥胖为靶标防治CKM综合征的策略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主席Akhtar Hussain教授强调了抗击全球CKM综合征大流行中,全球组织间伙伴关系的重要性;首都医科大学友谊医院张忠涛教授阐述了中国肥胖联盟(COF)的使命和愿景;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祝之明教授讲解了通过建立健康生活方式逆转CKM综合征的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张鹏教授介绍了通过减重手术逆转CKM综合征的临床应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小英教授探讨了通过抗高血糖药物逆转CKM综合征的最新进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罗樱樱教授分享了通过抗肥胖药物改善CKM综合征的研究成果。

Akhtar Hussain教授

张忠涛教授

祝之明教授

张鹏教授

李小英教授

罗樱樱教授

Antonio Ceriello教授

主题6:抗高血糖药物与CKM综合征

解放军总医院母义明教授介绍了具有改善CKM综合征的抗高血糖药物;洪天配教授对联合应用抗高血糖和抗肥胖药物治疗CKM综合征进行了展望。

母义明教授

洪天配教授

主题7:抗炎症药物与CKM综合征

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陈莉明教授分享了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改善CKM综合征的临床证据;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周智广教授展示了抗炎治疗改善CKM综合征的临床证据。

陈莉明教授

周智广教授

主题8:CKM的定义和发病机制展望

山东省立医院赵家军教授在CKM综合征的基础上,带入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变性肝病(MASLD),讨论了是否应将其作为CKM综合征的一部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罗湘杭教授将骨骼和骨髓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引入该话题;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姜长涛教授以“肠道微生物在CKM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题,细致入微地阐述了肠道微生物的作用;哈佛大学T.H.Chan公共卫生学院Paul Franks教授带来了“CKM综合征精准医学的全球倡议”。

赵家军教授

姜长涛教授

Paul Franks教授

主题9:CKM综合征治疗中临床和科学问题

北京协和医院张化冰教授客观分析了减重治疗的副作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蔡晓凌教授引用大量循证证据分析了“减重与CKM综合征结局的改善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骆斯慧教授以“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是否能改善T2DM心血管结局”为题,引导大家展开了讨论。

张化冰教授

蔡晓凌教授

骆斯慧教授

论坛最后的报告是纪立农教授从临床角度出发,提出了应对CKM综合征的新药研发需求。基于CKM治疗药物现状,纪教授针对心脏和肾脏代谢新特征,提出精准药物研发方向,主张采用他汀和PCSK9抑制剂来有效降低LDL-C水平,同时看好小分子干扰RNA技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对于日益严重的肥胖问题,纪教授推荐研发持久有效的减重药物;在血糖控制方面,其特别强调研发能够长期维持血糖平稳的新型降糖药的重要性。此外,对于低血压和低eGFR患者,提倡研发保护肾功能的药物。他最后强调,药物研发应满足临床需求,确保减重药物的持久效果及新型降糖药在血糖控制方面的可持续性,从而为CKM治疗带来新突破。

论坛自2005年首次举办以来,已成为我国糖尿病领域的高级别学术会议,引领着我国糖尿病防治研究的发展方向。20年来,论坛坚持“科学至上、学术独立”的宗旨,通过明确的主题设置、前沿的学术内容、权威的解读与点评以及精彩的互动交流,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国内外糖尿病防治研究最新进展的高端平台。本届论坛的又一次成功举办,为推动我国糖尿病防治研究的发展、国内外研究新成果的交流、与世界共享健康新举措做出了积极努力和重要贡献。

欢乐的相聚总是短暂的,但对于学术的研究和传承却是长久的。组委会全体成员期待大家明年再相聚!

上一篇: 脓毒症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十个提示

下一篇: 专访纪立农教授:20年糖尿病演变与心血管...


 本站广告